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余承東:未來全球只剩三家手機廠商蘋果、三星、華為

余承東:未來全球只剩三家手機廠商蘋果、三星、華為

尋找獨角獸

4月12日,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HUAWEI P20系列在相機技術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今年計劃銷售1500萬部,有望達2000萬部。

Unicorn

作者|Alice

六年前,掙扎在終端業務生死線上的華為,在六年後的今天,第一次將專業單反相機級別的徠卡三攝濃縮到纖薄的手機上,「技術趕超同行兩代」。

4月12日,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HUAWEI P20系列在相機技術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今年計劃銷售1500萬部,有望達2000萬部。

洗牌加速

隨著4G換機潮這波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智能手機開始加速洗牌。去年就曾經有人預言,2017年是手機行業的寒冬,而2018年將是更寒冷的凜冬。

余承東告訴記者:「手機行業正在經歷全球洗牌期,就像飛機製造業,隨著競爭加劇,市場上存活下來的廠商將會越來越少。未來國內頭部企業活下來的不會超過三家。」

數據顯示,2017年整體國產手機市場出貨量萎靡不振,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61億部,同比下降11.6%。跨入2018年,手機行業的寒冬愈加明顯,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87.0萬部,同比下降27.0%。

然而,2017年在手機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出貨量卻增長了約10%,全球份額突破10%。「華為手機在2018年一季度還在保持逆勢快速增長,包括中國市場在內。今年有望做到全球第二,技術上做到第一。」余承東說。

在頭部幾家企業越發強大的同時,另一邊我們卻看到掙扎在邊緣的二線手機廠商處境艱難,面臨大批裁員。去年年底,金立手機就被曝光庫存積壓嚴重,陷入資金周轉危機,負債達百億。今年,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整個金立工業園50%員工被裁。

縱觀發展,無論是華為、蘋果還是三星,巨頭似乎都贏在了平台技術和生態之爭。

移動AI生態開發爭奪戰

從蘋果到華為,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手機產業最新的驅動因素。去年,華為在Mate10上率先發布了場景識別、數據標籤的拍照,結果今年各品牌的旗艦機全都加入了類似功能。如今,如何將AI全部移植到手機上,顯然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大生意。

「我們每年投入了10倍於國內同行的研發費用,比它們好一點點都不行,要好一大截。按這樣的投入增長下去,三到四年之內華為的研發費用將達到全球第一。」余承東對記者表示,人工智慧引入到手機之後,手機成為了「沒有胳膊腿的機器人」。

華為目前已經搭載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修車。" 拿這個東西到車裡,舉起相機一照就可以看到、識別場景和故障,識別出來會告訴你該怎麼操作。未來這類的 AI 應用還會有很多。"

事實上,目前手機上完成度較高的AI解決方案,就有圖像識別、環境理解、圖像增強、NLP、語音處理等幾大類數十種能力。

但並非所有品牌都是真正的AI應用。余承東表示,很多品牌定義自己是 AI 拍照,但是他們卻沒有 AI 人工智慧處理器," 那個能力都是很有限的,華為的 AI 能力和其它品牌不在一隅之上。"

在移動AI爭奪戰中,人工智慧手機晶元生態「封閉」的蘋果和相對「開放」的華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蘋果針對人工智慧應用,向開發者推出了機器學習框架Core ML,降低了開發者開發AI應用的難度。然而,Core ML並不是開源的,基於蘋果自有設備和生態開發,策略較為封閉。

華為則是推出了具備單獨人工智慧晶元的麒麟970,同時向開發者推出了基於HiAI架構的全面AI 開放平台。相比蘋果Core ML,HiAI架構既可以發揮華為人工智慧晶元-操作系統-手機硬體-終端雲服務的整合體驗優勢,又可以依靠開放策略,儘可能降低開發者在AI應用的開發門檻和成本。

然而,做好生態並不容易。對此,記者向深創投AI領域資深投資人諮詢,對方表示,在無法確定未來利益與商業價值的情況下,很多開發者無法貿然投身手機AI開發這個新事物中。因此商業模式必須形成閉環,這就要看平台的生態聚合能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耳熟能詳的快手、抖音、美圖,以及不少購物、社交類應用,都已經披露了與華為和HiAI架構進行合作的方案。「華為對此有信心,我們和Facebook、谷歌這類的合作夥伴合作,也會打造出自己的AI應用。」余承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獨角獸 的精彩文章:

小米或以港股+CDR方式上市 BAT歷史或將被改寫

TAG:尋找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