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再罵趙高了,秦朝滅亡該他背鍋

別再罵趙高了,秦朝滅亡該他背鍋

華夏數千年歷史,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自秦開始,兩千多年前秦帝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試想當今某大國秋風掃落葉般一統世界就能感知一二。可是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14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其亡也忽彷彿更令人唏噓。

一直以來,人們口誅筆伐的都是趙高弄權、二世玩忽,這可真是高看他們了,要知道,偌大家業,僅憑貪圖逸樂是敗不完的。就像很多富二代玩嫩模、開遊艇,最多家業衰退,要想敗光也不容易。

那麼,什麼是秦亡的主要原因呢?這就得問問帝國的締造者,始皇帝—嬴政。

1.成也法家,亡也法家

戰國七雄紛爭,變法者強,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而唯有秦國能夠堅定貫徹法家思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獲封,後庄公擊敗西戎得賜秦地。可想而知,養馬出身,縱然有功封地指定不是什麼好地兒。果然,周宣王是讓秦人和戎族做鄰居,所謂兵戎相見,聽名字就知道不是善茬,所以,說是分封,倒不如說是讓你自己打地盤,至於能不能打下來,看你造化了。而「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國人總是一臉苦大仇深,根源也是在此。

為了生存,在惡劣的環境下,秦人逐漸形成了「尊崇強者,尊崇武力」的風尚,法家思想已經廣受秦人接受,只是當時未成體系,缺的是法令條例和執行人。所以,秦孝公時,商鞅前來拜見,前兩次分別用「帝道」「王道」之說闡述治國方略,聽得嬴渠梁直打瞌睡,丫根本不感興趣。第三次以法家「霸道之說」進言,孝公來勁了,這不就是我苦求的法令條例和執行人嗎!沒得說,商鞅一步登天官居大良造,秦國也正式開始甩開六國,快速崛起。關於秦國法家思潮根源深厚還有許多佐證,譬如商鞅死後,變法並未停止反而繼續貫徹,這與魏國、齊國、楚國諸國變法不同;再比如,秦始皇讀到法家著作《韓非子》大為賞識,恨不得拜為老師。種種跡象表明,法家思潮在秦國是一脈相承的。

通過變法,秦國成了「黑暗叢林」,軍功至上能力至上,國力迅速崛起,最終掃蕩六合,海內一統。

然而,「馬上得天下,卻要下馬治天下」。秦帝國以強力威壓六國,法家政體天生缺乏包容性,其餘六國各有其思潮傳承,強行推行法家必然激起六國舊民的反抗,事實上陳勝起義後,六國復國便此起彼伏。同時,法家崇尚「嚴苛峻法,賞罰分明」但統一之後,軍功獎賞基本圍繞秦人,而徭役峻法卻一視同仁,更兼焚書坑儒大失人心。與之相對,儒家天然具有包容性,所以高祖得天下後第一件事就是任用叔孫通制定禮儀,確立儒家政體,緩步推行儒學,一直到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政體作為最穩定政體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並綿延兩千年。

2.遠超負荷的國家機器

秦始皇是有雄才大略的,也是有資格驕傲的。事實上,他也確實驕傲了,從名號上就能知道,集三皇五帝為一,為始皇帝,並稱「朕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之,二世、三世,以至於百千萬世,傳之無窮」。因為雄才大略和驕傲,他不顧久經戰亂的人民,消耗巨大的國力,做了幾件大事兒。

秦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所謂諸侯美人,鐘鼓以充之。(秦國每滅一國,就要按照圖紙,在咸陽北的山坡上,仿造其國宮殿。諸侯的公主貴婦,統統安置在裡面。)

自極廟道通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治馳道於天下。(興建甘泉宮,修築甬道連接咸陽,又以咸陽為中心,向全國各地修大路)

秦始皇封泰山,禪梁父。

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始皇帝下三十三年,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

註:史料來源《史記秦始皇本紀》 、《資治通鑒秦紀》

其餘諸如尋仙問葯、五次出巡、修建秦始皇陵等也多有勞民傷財之舉。天下初定,百廢待興, 始皇帝不顧民力國力一味大興土木,舉國兵力北伐南征,終激起反抗,如陳勝、劉邦都是押送徭役途中獨立於政府。後世也多引以為鑒,凡天下初定,無不輕徭薄賦,與民生息。

秦始皇一手開創秦帝國,卻也因為沒能及時調整國策,致使帝國隱疾叢生、民怨沸騰,而後二世繼位,繼續貫徹錯誤方針,終於遭了滅亡之禍。

包容變通,量力而行,後世鑒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秦朝的強大不是沒理由的,看完秦朝的兵器就知道了!
僅在位46天的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秦王子嬰,的確是位悲情人物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