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斧夜襲 美英法三方為何突然動手

戰斧夜襲 美英法三方為何突然動手

戰斧夜襲 美英法三方為何突然動手

4月14日,一架前往敘利亞實施空襲的「旋風」戰鬥機執行任務後返回位於塞普勒斯南部的阿克羅蒂里英國皇家空軍基地。

4月14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士兵街頭抗議美國等國對敘發起軍事行動。

4月14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東北部拜爾宰地區拍攝的遭襲的科學研究中心。

動手了!敘利亞當地時間14日凌晨,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敘首都大馬士革發起軍事行動。

美國東部時間13日晚9時(北京時間14日上午9時),特朗普在白宮面對媒體記者以及電視直播鏡頭,宣示他所採取的行動:「剛才,我向美國軍隊下達命令,對……發起精確打擊。」

那一刻,敘利亞時間14日凌晨4時。

與特朗普先前大多借社交媒體「推特」發布與敘利亞相關消息不同,這名現任總統當晚正裝、正經,似乎依一份文稿敘事、朗讀:「一場與法國和英國軍隊的聯合行動正在進展中。」

他聲稱,打擊對象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所領導政府「與化學武器能力相關的目標」。

特朗普2017年1月下旬就任總統,2個半月後授權打擊敘利亞,同樣以對方使用化武為借口,向敘利亞霍姆斯省沙伊拉特空軍基地發射大約6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那一次,身處自家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度假地海湖莊園,這名美國總統以隨意口吻發布動武消息。

「我們今晚的行動,」特朗普說,「以確立對生產、擴散和使用化學武器的強勢威懾為目的。」

與去年4月美國單獨對敘突襲不同,此次美國與英國、法國步調一致,聯手行動。分析人士認為,三國此番聯手,各有對現實和戰略利益的盤算。

事實上,近期阻止西方對敘動武的行動一直在開展。聯合國安理會此前有關敘利亞化武事件的三項決議草案均未能通過。俄羅斯指責美國不關心化武問題的真相,只將化武作為進行軍事行動的借口。

然而,調查還沒推進,特朗普已下令動武。如此匆忙的行為背後,美英法三國究竟打著怎樣的算盤?我們一起來聽一下權威專家的分析。

特朗普政府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此次考慮對敘軍事打擊,正是其基於國際和國內的雙重現實主義考量。

從敘利亞局勢發展上考量,近段時間巴沙爾政府在國內打擊反對派的勢頭向好,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美國不願看到巴沙爾政府擴大戰果並鞏固自己的地位。

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等可能採取的打擊行動規模將很有限。

卡內基中東中心主任瑪哈·葉海亞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軍事手段推翻巴沙爾政府的時機早已過去,美國去年的導彈襲擊也毫無效果。她說,相關各方廣泛參與的外交談判才是唯一出路。

其次,從美國在中東新戰略上考量,根據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地區有三大戰略訴求:強化與盟友關係、優先遏制伊朗、藉機打壓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力。此次疑似化武事件一經曝光,美國立即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和伊朗,指責它們是敘利亞的背後靠山。

葉海亞分析,美國威脅要打擊敘利亞,這實際上也是聯合盟友打壓伊朗的一個抓手,但美國並不會直接對俄羅斯在敘軍事存在動手。最後,美國一些輿論認為,威脅對敘動武,也出於轉移國內政治壓力的考量。

目前特朗普依然面臨「通俄門」調查的壓力,其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的辦公室和住所等9日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調查。特朗普需要一場軍事行動來轉移輿論和壓力。

法國總統府14日凌晨發布新聞公報說,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他已命令法國軍隊13日晚參與和美國、英國的共同行動。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分析說:「無論有沒有美國,一場對敘軍事打擊都是法國所需的。」

自馬克龍去年5月上台後,法國外交重回傳統目標,即謀求獨立自主和確保自身的世界大國地位。

在敘利亞問題上,馬克龍一改前任做法,展現積極務實色彩。去年6月,當選總統不久的馬克龍對歐洲媒體說,法國將大幅調整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放棄推翻敘現政權。但這並不意味著馬克龍在敘利亞問題上失去了「戰略想法」。

即將於本月下旬訪美的馬克龍,正面臨國內工會罷工的壓力。對於他來說,此時以敘利亞疑似化武事件為由,與美英聯手發動一場速戰速決的有限軍事打擊,直接收益是鞏固盟友關係、緩解國內政治壓力;而從長期看,也能彰顯法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並能為推行地中海戰略探路和布局。

法國曆來把南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作為外交重點。薩科齊擔任法國總統期間,提出「地中海聯盟」計劃,試圖把北非、中東和南歐連成一體,構建地緣勢力範圍。

馬克龍上任後,對地中海周邊事務表現出濃厚興趣:在利比亞問題上,促成敵對兩派達成政治和解,以維持北非原油對南歐出口;斡旋卡達外交危機以及黎巴嫩危機等。

葉海亞說,馬克龍正試圖讓法國在中東地區發揮更強有力的作用,以留下更多外交遺產。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4日凌晨授權英國軍隊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並稱目標是阻止該國使用「化學武器」。

英國首相府發表的聲明還強調,此次軍事行動將和美國、法國協調開展。

英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主張推翻巴沙爾政權,並且參與了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的轟炸。

英國不願在敘利亞問題上置身事外,除了出於打擊恐怖分子的考量外,也是為了維持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保持昔日大國餘威。

2016年11月,英國啟動其在巴林一座耗資數千萬美元的軍事基地。這是英國從中東撤軍45年後,在中東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永久軍事基地。

在英國「脫歐」背景下,敘利亞問題成為英國同美國、法國等增進盟友關係的契機。此前,俄羅斯前情報人員「中毒」事件發生後,英國得到美、法等盟友積極回應,最終西方國家集體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這讓英國看到維繫傳統盟友關係的重要性。

對英國來說,美、法兩國的重要性難以替代:英國希望與美國維持和發展「特殊關係」,並謀求同法國在歐洲事務、軍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美國軍方之前對此次打擊的目標、性質及規模表態。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稱,美軍打擊目標指向「敘政府化武研發、儲存設施以及指揮中心」。美國防長馬蒂斯當晚也強調,此次美軍行動旨在降低敘利亞製造化武的能力,並不打算擴大打擊範圍,當天的行動是「一次性」打擊。

儘管此次襲擊在規模、武器等方面較以往有所升級,但三國聯軍仍然採取了境外發射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方式,表明進攻方有意控制戰爭風險和成本,避免擴大戰爭規模,減輕遭受國際社會譴責的壓力。

有分析指出,美方將此次行動定性為一次性的精確打擊,這表現出避免事態擴大的意願,但美國及盟友將大量軍力調動至敘利亞周邊,使地區形勢空前緊張,美俄在敘戰場「擦槍走火」的風險上升。

但特朗普在講話中表示,美方準備對敘利亞進行「持續打擊」,直到敘政府停用「化武」。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指出,此次打擊「精確」且「適當」,是一次性打擊。他說,目前尚沒有更多對敘打擊計劃,但如果巴沙爾政府再次使用化武,則另當別論。曾任美國駐伊拉克和土耳其大使的資深外交官詹姆斯·傑弗里認為,與去年4月美對敘發動的空襲相比,此次軍事打擊規模更大,且特朗普表示可能會有後續行動。他認為,目前需要密切關注俄羅斯、伊朗方面的反應,以觀察事態是否會持續擴大。美鷹派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員貝赫納姆·本·塔萊卜盧認為,美軍空襲敘利亞將目標嚴格限定在與「化武」相關的目標上,這顯示出特朗普政府並不打算擴大打擊範圍,只是希望藉此完成「威嚇」作用。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則認為,類似空中打擊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今天打兩下,明天打兩下,以達到壓制敘政府的目的。三個打擊目標

分別是被美方視為化武研究中心的敘首都大馬士革附近一處設施,被美方認定為化武倉庫的一處霍姆斯以西設施,以及被美方認定為化武器械倉庫和重要指揮所的一處霍姆斯附近設施。

百枚導彈襲擊

敘利亞政府說,一共大約110枚導彈來襲,其中「大多數」被敘利亞防空系統攔截。敘利亞軍方說,其中一些導彈擊中了大馬士革東北部拜爾宰地區的科學研究中心。

分析指出,美方將此次行動定性為一次性的精確打擊,這表現出避免事態擴大的意願,但美國及盟友將大量軍力調動至敘利亞周邊,使地區形勢空前緊張,美俄在敘戰場「擦槍走火」的風險上升。

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據美方14日通報,美軍此次依然使用了「戰斧」巡航導彈,同時動用了戰機和艦隊,攻擊了敘境內三個據稱與化武有關的設施。據美國防部長馬蒂斯說,美國此次動用的武器數量是去年4月襲擊敘機場時的兩倍。去年4月,美軍艦向敘利亞一軍用機場發射50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俄軍總參謀部行動總局局長魯茨科伊14日表示,美英軍當天共向敘利亞目標發射103枚巡航導彈,敘防空兵用蘇聯生產的防空武器成功擊落其中71枚。

魯茨科伊當日在俄國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偵察通報。魯茨科伊說,俄在俄駐敘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部署的防空系統通過持續偵察發現,當日位於東地中海上空的美軍F-15、F-16戰機和英國「狂風」戰機,以及美軍停泊在紅海的「拉布恩」號驅逐艦和「蒙特雷」號巡洋艦向敘利亞目標共發射103枚巡航導彈。俄防空系統及時發現了上述導彈的發射並追蹤其飛行軌跡,但未發現法軍參與此次對敘空襲。

俄偵察通報顯示,為攔截美英導彈,敘利亞防空兵動用了蘇聯製造的S-125、S-200、山毛櫸等型號防空導彈。

魯茨科伊說,由於所有美英導彈均未飛入俄防空區,因此俄未動用其防空武器。俄駐敘防空兵目前處於戰鬥狀態,部分俄戰機在空中執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李明博被逮捕:囚號716
金國御史雷淵 嫉惡如仇,杖殺500犯法豪強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