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關羽不丟荊州,蜀國也難統一天下,甚至會更早滅亡!原因很簡單

若關羽不丟荊州,蜀國也難統一天下,甚至會更早滅亡!原因很簡單

荊州對於蜀漢而言,是一種看似美好卻實則無用的東西。即便關羽能夠力保荊州不失,蜀國也沒有任何機會一統天下,甚至還有可能更早的亡國!

可能很多朋友不相信,因為大家都認為「隆中對」是千古難得一見的精妙戰略思想,所以總覺得如果荊州不丟,就能實踐這種戰略思想了。然而,「隆中對」畢竟只是諸葛亮在隆中之時對天下大勢的見解,再偉大的戰略也總會因為制定年代的局限性而有所紕漏。隆中對之中的這個紕漏就是「吳蜀關係」。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顯然,一統天下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外結好孫權」,不過,在劉備集團佔據荊州之時,諸葛亮始終沒能找到妥善處理吳蜀聯盟的方法。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諸葛亮卻忽視了荊州在孫權心目中的重要性。孔明只是從理論上認為,可以在不失去荊州的前提下,與孫吳集團保持聯盟。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只有當荊州在孫權手中時,他才能放心的與蜀漢聯盟。

何以見得呢?歷史其實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實——「湘水之盟」。大概在公元215年前後,也就是在劉備佔據成都,曹操佔據漢中之後,孫權曾經命令呂蒙攻佔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此時,劉備率領大軍回援荊州,而關羽也率軍南下,直抵巴丘。吳蜀之間的大規模衝突一觸即發。

在這個時候,魯肅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周瑜死後,魯肅代替周瑜負責巴丘的防務,而他是一個極力主張吳蜀聯盟的人。為了不讓事態擴大,魯肅不顧部下反對,毅然決定「單刀赴會」。魯肅只身前往關羽營地,向關羽申明厲害,挽救了吳蜀聯盟。這裡額外說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單刀赴會」實際上是為了藝術需要,張冠李戴了,真正掛單刀,深入敵營的是魯肅。在這次「鴻門宴」上,魯肅據理力爭,說的關羽啞口無言,只能暫息兵戈,等待劉備裁決。

此時,曹操也沒閑著,他派張郃深入巴西,威脅蜀中,這使劉備大為驚懼。為了保護剛剛到手的益州,劉備只能同意孫權的要求,承認了孫權對江夏等三郡的佔領。吳蜀雙方約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是為「湘水之盟」。

然而,正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這個「湘水之盟」並不牢固,也沒有真正解決吳蜀雙方對於荊州的分歧。於是,當劉備吞併漢中,在軍事上達到全盛之時,孫權又坐不住了。他再一次背叛了這個聯盟,與曹操合謀奇襲荊州,殺死了關羽,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意失荊州」、「白衣渡江」等故事。

通過以上這些史實我們可以看出,荊州就是梗在吳蜀之間的一根刺,對於蜀國而言,荊州只是他們發動戰略攻擊的前沿陣地;而對於東吳而言,荊州則是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要地。換句話說,假如蜀國一直佔據荊州,那麼若真有一天吳蜀聯合滅了魏國,那麼地處荊州下游的東吳,將成為蜀國的囊中之物,而他們費盡心思打敗曹魏,不過就是為蜀漢做嫁衣而已。孫權如此精明,怎能不懂其中的厲害?因此,對於東吳而言,荊州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吳蜀聯盟的前提。

當我們了解了荊州對於東吳的意義之後,再回頭來看「關羽不失荊州」的問題,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如果關羽不失荊州,那麼諸葛亮兩路出兵的想法也無法實現,因為只要關羽出兵,就會如同史實的情況一樣,孫權會立即偷襲荊州,這幾乎是一個死結,完全解不開。蜀國就算防下一次兩次,也不會永遠保證不丟失荊州。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又何談一統天下呢?

那麼,倘若關羽不失荊州,蜀漢國祚能夠更長嗎?恐怕也不能,因為只要荊州不在東吳手中,他們就會不斷聯合魏國夾擊蜀國。本就處於弱勢的蜀國在兩大國的夾擊之下,就算僥倖暫時保全了邊境的安全,也必然會在戰爭的巨大消耗中慢慢走向滅亡。

因此,即便關羽不失荊州,蜀漢集團也不會因此而統一天下或延長國祚。其實,我們常用「三足鼎立」來形容三國時代的魏蜀吳,而三足之所以能夠支撐巨鼎,就是要求三方面在互相制衡中保持相對的平衡。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那麼荊州就是讓三方力量配比達到平衡的最後一個「砝碼」。從關羽丟掉荊州,到蜀漢滅亡,40多年的時間裡,三國疆界幾乎沒有發生過太大變化,三國亂世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了。這也側面說明了荊州對於蜀國而言的不過是美好的幻象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監獄裡長大的皇帝,剛一出生就被關進了大牢!
蘇聯為何能在五年內造出原子彈?美國人知道真相後要哭了!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