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甫:誰吹亂了草堂屋頂上的三重茅

杜甫:誰吹亂了草堂屋頂上的三重茅

文/穆曉禾

舉例唐朝最牛X的詩人,我們可能會說李杜白。

李白,杜甫,白居易。

可在當時,杜甫沒啥名望,不入流。

杜甫留給我們的畫像,是那麼乾瘦,長著一張苦大仇深的臉。

可他青少年,卻很陽光,簡直花樣一男孩。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童年時便很聰明,幾乎能七步成詩。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別人家的孩子,15歲有的已結婚了,而他還像個小孩子。

一天,不爬七八次樹,到不了黑。

頑皮得很,基本是放養長大的。這怪不了他。

因為,他的母親清河崔氏,生下他沒幾年死了。

他爹杜閑又娶了二房,從此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他30才結婚,就是因為沒娘管,沒娘催。

從此,他過著一種遊盪的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閉門造詩不是他的特長。

杜甫從19歲開始壯遊,他在外面遊歷的目的之一,便是結交其他詩人。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多認識一個詩人,多發表一首詩。

公元744年,32歲的杜甫,還沒有寫出一首像樣的詩歌。

直到與李白在洛陽相遇,他們相約出遊。

748年的秋天,他終於逮著個機會,可以與李白和高適一塊採風。

直到秋末,他們才分手。

整整一個秋天,在山東地界,杜甫不斷地請飯和出資登山。

因為,他在這裡不缺錢花。

老爸在兗州當官,是司馬大人,而姥姥家又是清河望族崔氏。

至少,他隨時可以去打秋風。

一天,杜甫拿出了一首謄寫好的詩,向李白請教。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畢竟,杜甫早年的詩歌,能拿出手也就這首《望岳》了。李白看見最後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心中暗道,好大的口氣。

李白只好隨口說了一句:不錯。話鋒一轉,小兄弟,你知道嗎?

老李最佩服的詩人,是你們河南老鄉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當看見這首《黃鶴樓》時,老李不得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只有擱筆的份了。

那天,他們大談特談崔顥的詩,絲毫不再對杜甫的《望岳》有何評價。

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是杜甫的偶像。

崔顥又是李白最欣賞的詩人。

杜甫在他們的面前,一是剛出道,二是晚輩,真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多年之後的事了。

杜甫,你這是後浪要把前浪拍在沙灘上的節奏嗎?

朋友歸朋友,友誼歸友誼。

並不代表,李白一定要讚賞杜甫的詩,不一定非要推介他的詩。

儘管,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有20多首,而李白回贈不足4首。

他們之間的友情,已經超出了詩歌的範圍,甚至可以說與詩歌無關。

即便,再相遇,只八卦,不談詩。

於是,經年之後,有了李白的《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收到此詩後,大筆一揮,回信一封:《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你問我太瘦,作詩太苦;我說你狂飲度日,跋扈誰雄。想來,杜甫在給李白寄贈詩的時候,也會附上其他自己的詩作。

可是,作為《大唐詩刊》編委的李白,從未給他推薦過一首詩。

杜甫,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這是一個作者最基本的素質,不是因為你認識了誰而牛X,而是你的作品有多好才牛X,像崔顥那樣。

這個道理,杜甫經歷了多年才悟出來的。

杜甫在長安困頓了十多年,後又經歷了安史之亂。

動蕩的生活,給他的詩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覺得詩藝日漸成熟。他再次整理了一組稿子,投給了《邊塞詩刊》的主編高適。

高適展開信件,一看是《三吏》和《三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

……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嚇得高適一下掩上了詩稿,四顧無人,他長吁了一口氣。當年,那個在山東同吃同游的杜甫,如今咋變得如此憤青,如此憤世嫉俗。

哪個朝代沒有奸臣,哪個朝代沒有動亂,哪個朝代的底層不曾窮苦,高適覺得杜甫的詩,不陽光,不正能量,與大唐的主流價值觀相悖。

這樣的詩歌,高適無法刊登。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你真敢為天下先。

思來想去,高適都不知道如何去回這封信,只好贈詩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除了附詩,他還差人給杜甫送去一些米面和錢兩,不發詩,但可以給你資助一點稿費。無論文本怎樣,朋友之誼不可丟。

其實大唐詩壇,也編詩歌年選,弄一些眾人詩歌集子,供大家收藏和傳閱。

有意思的是,那些詩選根本就沒有杜甫的名字。連幾本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後集》《國秀集》《丹陽集》《中興間氣集》《河嶽英靈集》都不收杜甫的詩。

杜甫的詩,真的有那麼差嗎?杜甫的人品,認識他的人,似乎沒人給過差評,相反讚美的話也不在少數。

何以有如此大的落差?

在此後的宋朝,有一本《彥周詩話》,作者許顗說:老杜不可議論,亦不可稱讚。

議論老杜,那就得議論老杜的詩歌,議論他詩歌的內容,那就不可避免地非議當時的政府,竟然如此的人,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敢。

若去稱讚老杜,那就意味著稱讚老杜的詩歌,就認同了他詩歌的主張,傳來傳去,難保不被牽連;稱讚他,也會助長老杜的寫作方向。

北宋劉頒的《中山詩話》里也說:「楊大年不喜杜工部詩,謂之村夫也。」楊大年是誰?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西昆體詩歌的代表人物。

他竟然說杜甫是一村夫也,放到今天,你就是一農民,農民工而已。換句話說,在楊大年的眼裡,杜甫就是一民間詩人,草根詩人,底層的。

以上兩種觀點,或許也代表了大唐詩壇的看法,那些人不是不選杜甫的詩,而是不敢。

當時的杜甫,知道不,了解嗎?或許,他是明白的。

晚年杜甫,在成都草堂的那些日子,他經常陷入深思。

他不斷地反省,回望一生。

他愧對妻子和家庭。他覺得老婆是騙來的,當年30歲的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竟然娶得楊司農少卿的女兒,還比自己小10多歲。

當時,他給人家吹,他家是奉儒守官,做官是他的素業,意思將來一定能做官的。

他還吹,「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意思他寫詩是家常便飯,平常事而已。

到終了,老婆也沒見他怎麼當過官,所寫的詩也沒見怎麼出名,她可能是嫁給了一個假詩人,嫁給了一個假官員。

即便如此,也就罷了,認命吧,可竟然有一年,窮得小兒子都被餓死了。難怪杜甫憤筆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是一個餓死詩人的年代嗎?還是只會餓死杜甫?

妻子卻能不離不棄,始終跟著他,如若發獎,我看可以發個中國好媳婦獎。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的一生,無外是這三件事,一家庭,二仕途,三詩歌。三件事,像三根稻草,在他的屋頂上鋪了一層又一層。

可他乾瘦的小身板,是抵擋不住八月怒號的秋風,終了還是吹亂了他的三重茅。

杜甫生前,沒得過獎,沒上過刊物,也沒入過什麼選集。

杜甫的一生是寂寞的。

杜甫生前,他的詩歌不受人待見,不少人對他也唯恐躲避不及。

他官那麼低微,還那麼貧窮。

幸好,他還有一些朋友,一些詩友,對他照顧有加,不時接濟他。

他在船上餓了三天之後,還有人來搭救他。

幸好,杜甫死後50多年,一個叫元稹的詩人發現了他。

原來,在李白的那個時代,還有一個牛X偉大的詩人。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白居易讀後也講:「杜詩貫穿古今,盡工盡善,殆過於李。」

再後來,韓愈直接就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那麼,杜甫究竟有多偉大,引後世無數大咖背書。

他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而作,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

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一代「詩史」,人們俸他為「詩聖」。

於是,宋朝司馬溫在《續詩話》里,是這樣給杜甫立碑的:「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

是啊,這是古人寫的詩,上憫國難,下痛民窮,以史為鑒,應當推崇。

他思考的能力鑄就了他的影響力,他對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的嚮往,值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要學習他對窮人的悲憫,文學家要學習他在藝術手法上的創新。

於是,從宋朝開始,便興起讀杜詩的思潮,乃至今天。

誰曾想,杜甫早年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何等的胸懷,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唯唐朝第一詩人也。

後來,魯迅曾談及杜甫:「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

是啊,杜甫,你的詩接地氣。

詩閱讀

ID:shiyuedu2014

這裡專註詩歌,詩事,詩情,詩人,詩意,詩風等。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閱讀 的精彩文章:

清明夜雨,讀詩賞花沽酒
歐陽修: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

TAG:詩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