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事突襲對資本市場影響幾何?第一時間開電話會議的機構這麼說…

軍事突襲對資本市場影響幾何?第一時間開電話會議的機構這麼說…

這個梗又熱了:美國打擊敘利亞,全球第一時間召開電話會議討論局勢影響的,竟然是中國券商。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入國內券商電話會議尋求美國襲擊敘利亞之策,第一句話聽到的便是:正如我們所料……

就敘利亞局勢而言,因為中東地區是世界上原油生產最為集中的地區,其大部分產能用來出口,所以中東地區緊張對全球原油市場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不過由於敘利亞作為中東產油國的「邊緣國」(佔全球市場1%以下),歷史來看邊緣國的地緣風險,事後都被證明影響都較為微弱。

根據東方證券的統計分析,幾次深刻影響油價的地緣風險,都與核心國有關(1973年中東戰爭、1979年伊朗革命/兩伊戰爭、190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阿拉伯之春),而這幾次地緣風險分別造成油價漲幅超300%、100%、30%、300%、20%。

而包括2001年阿富汗戰爭、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2014年及2017年美國空襲敘利亞油價都未出現明顯上升。但東方證券也分析指出,這其中也和市場供需有關,2014、2017年均處於全球原油供大於求的時期。

與此同時,廣發證券也分析指出,供需基本面和市場風險偏好大概率均對原油形成中期提振,中東地緣政治事件更有可能在短期內使得油價加速向上。當然,一旦地緣政治風險消退,油價也存在短期的回調風險。中信證券也認為,基本面不支撐當前高油價持續,敘利亞局勢的惡化是美俄在敘利亞多年武裝對峙的進一步升級,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價,但預計美俄就敘利亞問題發生直接軍事對峙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油價將重回供需主導的趨勢。

東證期貨表示,敘利亞雖然不是重要的產油國,但是其在中東地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各方角力的地點。敘利亞內戰早已不是其國內矛盾,而是美國與俄羅斯以及沙特和伊朗所進行的代理人戰爭,因此敘利亞戰爭曠日持久地持續了近 7 年時間,仍沒有終結的信號,儘管中間短暫出現一絲和平的跡象。從過往的事件列表可以看出,美國若對敘利亞發射導彈襲擊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在當前時局之下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持續惡化的情況下發生,市場因此擔心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會發生正面的武裝衝突。

東證期貨認為任何不能導致供應出現中斷的地緣政治風險就不是真正的風險。油價短期可能因此而上行,但是並不具有可持續性。持續性上漲背後核心驅動因素仍是來自於基本面的改善。而之所以在當前環境下地緣政治風險對油價的推升作用較大,是因為去庫存一直在進行,庫存是供應中斷最好的緩衝墊。一季度是需求淡季,但是商業原油的庫存並沒有明顯累積,側面驗證需求的強勁程度,儘管需求未來將面臨來自於貿易戰升級以及中國正在進行的實體和金融雙重去槓桿的挑戰。

中信證券點評美英法打擊敘利亞:基本面不支撐當前高油價持續

敘利亞局勢的惡化是美俄在敘利亞多年武裝對峙的進一步升級,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價,但預計美俄就敘利亞問題發生直接軍事對峙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油價將重回供需主導的趨勢。即由於美國油氣供給對全球原油供給市場帶來的結構性變化,中東國家將面臨激烈的市場份額競爭,油價難以長期維持超過70美元以上的高水平。也就是說,雖然地緣政治風險導致油價大漲,但基本面並不支撐當前的高油價持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敘利亞問題對俄羅斯的經濟衝擊短期影響有限,不至於出現類似2013-2014年的債務危機。

中信建投相關研報表示,敘利亞僅是原油出產小國,但對全球原油市場至關重要,市場對於特朗普通過干預敘利亞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地域衝突感到憂慮,同時在伊朗支持敘利亞的情況下,美國或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也加劇了美國重新制裁伊朗的擔憂。

此外,在伊拉克問題被解決後,打擊敘利亞現政府,將為西方國家爭取中東地區主動權掃除障礙;而中東地區盛產石油,並且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地緣衝突也不斷升級。敘利亞境內及周邊擁有眾多石油生產和運輸的設施,包括蘇伊士運河、Suez-Mediterranean輸油管道,以及位於敘利亞北部的土耳其則是幾條重要輸油管道的源頭所在地,這些輸油管線負責輸出伊拉克及亞塞拜然原油,土耳其Ceyhan港為Baku-Tblisi-Ceyhan輸油管道和Kirkuk-Ceyhan輸油管道的終點。這些石油生產運輸設施在武裝衝突中隨時有可能遭受打擊,進而增加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中斷的風險。此外,打擊敘利亞在一定程度上會助長「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氣焰,很有可能幫助這些人從敘利亞轉戰到伊拉克,進一步威脅未來全球石油的供應。

同時,華創證券也邀請到中東問題資深專家、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華黎明大使對當前的敘利亞局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其主要觀點有以下幾點:

1.化學武器事件或僅僅是美國對敘利亞動武的借口,根本問題是當前美國政府對中東的態度到底是進還是退。特朗普上台以來其實是顛覆了奧巴馬的中東政策,為了贏得中期選舉和2020年的連任,特朗普將向傳統共和黨保守主義傾向靠攏,這是美國「進」的理由。

2.敘利亞戰爭僅僅是表象,背後還是伊朗問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最關注的是伊朗的崛起和壯大。伊朗的背後是俄羅斯,而以色列、沙特背後是美國。如果矛盾按現在的情形發展,中東局勢不容樂觀。

3.當前美俄關係是二戰以後最糟糕的時期,幾乎處於冷戰狀態。特朗普的初始想法,是希望同俄羅斯建立良好關係。但當選總統後,國會內部民主黨以及美國媒體對特朗普緊追不捨,強調其「通俄門」問題。為了中期選舉的勝利,特朗普全面接受共和黨保守派,即小布希總統執政時對俄羅斯、中東的態度,美俄關係難以改善,甚至愈加敵對。

4.特朗普繼承了柯林頓政府對中、俄兩國同時施壓的政策。中俄關係本來就很密切,在這種情況下,會越來越密切。

申萬宏源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是否使用化武一直是美國的紅線,此次軍事行動並不意外,但會激起新一輪美俄地緣政治矛盾。預計:俄羅斯的策略應該相對謹慎,在確保巴沙爾政權穩定的前提下,通過政治協商解決敘化武危機;美國打擊化武設施是主要目的,後續會強化對敘的政治干預,不排除直接軍事佔領的可能性,但美俄直接對抗的概率較小。為了釐清敘利亞問題的全貌,申萬宏源對中東和敘內戰進程進行了詳細梳理,以供參考。

中東地區歷來是美俄地緣政治的主要角力場。2010年末以來,突尼西亞、葉門、利比亞、埃及等國在爆發全面衝突後「改朝換代」。伊朗、敘利亞等國得以倖免。後來敘利亞危機爆發,俄羅斯為保證其地緣政治利益,與美國展開激烈博弈。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有海軍基地,如果失守,不僅會失去地中海戰略利益,其外高加索裏海走廊將也陷入被動。

敘利亞危機第一階段(間接干涉):2011年3月,敘利亞政府鎮壓國內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引發嚴重危機。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美國通過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加強國際輿論宣傳、聯合西方國家和阿拉伯聯盟進行政治和經濟制裁等手段,意圖推翻巴沙爾政權。俄羅斯的應對策略較為謹慎:一方面強調尊重敘利亞主權,堅決反對外部介入;另一方面,與聯合國、歐盟、阿盟等組織積極配合,調停敘政府與反對派衝突,試圖通過政治協調方式解決敘利亞危機。然而,成效有限。2013年 8 月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反對派武裝。奧巴馬錶示,使用化學武器是「警戒線」,越線將導致美國採取軍事行動。作為應對,普京提出「化武換和平」計劃。

敘利亞危機第二階段(直接出兵):2014年下半年,敘內戰升級。一方面,巴沙爾在敘利亞首個差額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勝出,開始其第三個七年任期;另一方面,IS暴恐勢力崛起,敘政府軍陷入兩線作戰困境。這一階段,美國組建國際反恐聯盟,直接發動對IS的空襲;2015 年9 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打擊IS、幫助敘政府軍收復失地,同時加強與中東國家聯繫,意圖構築俄羅斯主導的反恐戰略聯盟,以遏制美國的影響力。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嚴厲經濟制裁。2016年3月除少數部隊繼續駐守關鍵機場之外,俄羅斯其餘軍隊撤出敘利亞,以推動敘利亞和談。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朝陽財富 的精彩文章:

警惕!美股的「1987魔咒」重新上演?

TAG:朝陽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