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被囚禁過的人最知自由的珍貴,那個飛越瘋人院的偉大導演走了

被囚禁過的人最知自由的珍貴,那個飛越瘋人院的偉大導演走了

4月14日,捷克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逝世,享年86歲。

米洛斯·福爾曼

對於大部分國內影迷而言,提起米洛斯·福爾曼,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他最著名的兩部代表作——《飛越瘋人院》和《莫扎特傳》。

《飛越瘋人院》是許多人的電影啟蒙片目之一,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麥克墨菲,被「囚禁」在監獄般的瘋人院中,從始至終都在與邪惡的護士長進行種種對抗,最終被摘除了額葉,永遠留在了瘋人院。這部電影總是能喚醒我們對自由的嚮往與渴望,當一個正常人被置入一個僵化的體制當中,自由便無從談起,「變瘋」也就是遲早之事。

《飛越瘋人院》

《莫扎特傳》名義上是莫扎特的傳記,事實上,卻更像是莫扎特「一生的敵人」薩里埃利的內心獨白。全片從薩里埃利的視角切入,這位對莫扎特過於滿溢的才華心生嫉恨的宮廷樂師,是世上最欣賞莫扎特的人,也是世上最痛恨莫扎特的人。片中的兩位主人公都陷入某種宿命般的人生悲劇——身為天才的莫扎特天賦異稟,睡覺時都像是能譜寫最美妙的樂章,但在生活里卻是個放蕩不羈的孩子,有著巨大的性格缺陷;而薩里埃利則始終只能活在莫扎特天才光環的陰影之下,懷著糾結的心情毀掉自己唯一的對手,卻也因此而終生被陰影裹挾。《莫扎特傳》的主旨,是人——哪怕身為天才——的悲劇。

《莫扎特傳》

這兩部電影都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米洛斯·福爾曼也因此成為十分罕見的從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奔赴好萊塢之後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導演。由於近半個世紀都在美拍片,以至於很多人或許都忘了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標籤——「捷克電影新浪潮」旗手。

米洛斯·福爾曼1932年生於布拉格,19歲進入布拉格電影學院攻讀電影。這所知名的電影學府,培養了整整一代捷克導演,後來在世界影壇引起轟動的「捷克新浪潮」中的絕大多數導演,包括薇拉·希蒂洛娃、伊利·閔採爾、亞羅米·伊雷什等人都畢業於此。

捷克新浪潮發軔於1962年,顯然是受到前幾年法國新浪潮的影響與啟發,所繼承的也是法國新浪潮所秉持的顛覆與革新精神,強調「真實」與「現實主義」。福爾曼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金髮女郎之戀》(1966)和《消防員舞會》(1968),兩部電影里都出現了一場濃墨重彩的舞會,福爾曼也試圖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表現當時捷克社會的群像,並通過種種喻指的意向,針砭時弊。這兩部作品在世界範圍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關注,都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消防員舞會》還被戛納提名金棕櫚。

然而,《消防員舞會》卻成了福爾曼在捷克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1968年, 「布拉格之春」遭到蘇聯的強勢反對和武裝干涉。隨著蘇聯的坦克開進布拉格,情勢危急之下,福爾曼被迫逃往法國,而後再輾轉到美國,繼續自己的電影事業。

赴美之後,福爾曼拍攝的第一部作品是《逃家》(1971),本片繼承了他此前作品的喜劇基調,而在喜劇的基礎上,仍然致力於探討青少年吸毒這樣的嚴肅現實問題。《逃家》獲得了當年戛納的評審團大獎,也為他日後的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此後,他陸續拍攝了一系列更為人熟知的作品。

《逃家》

縱觀福爾曼赴美後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莫扎特傳》為代表的傳記電影,例如《月亮上的男人》(1999);另一類,則是以《飛越瘋人院》為代表的,探究「自由」主題的電影,比如曾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性書大亨》(1996)。從捷克逃出來的福爾曼,對此想必有發自肺腑的感悟。

在福爾曼的作品譜系裡,《性書大亨》是一部容易被低估甚至忽視的傑作。這部電影借一位極端的主人公——色情雜誌《皮條客》的創始人拉里·弗林,極其嚴肅地探討了自由在一個社會的底線。

就普通意義上而言,《皮條客》顯然是「不道德的」,當眾傳播色情圖片和內容,明顯有違當時的道德底線。因此,弗林和他的《皮條客》遭到了一眾道德保守主義者的強烈抵制,並被後者告上法庭,理由卻不是「腐化社會」,而是「組織犯罪」。弗林因此被判入獄,甚至被極端的教徒槍擊導致下半身殘廢,但是他仍然試圖在法庭上挽回自己的名譽和尊嚴。在電影中,伍迪·哈里森飾演的弗林有一句十分激進的對白:「如果憲法能保證我這樣的『人渣』的自由,那麼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弗林的話雖然激進,但卻一語切中了自由的要義——只有尊重每一個個體自我表達和選擇的權利,自由才可能真正存在。此案成為了美國司法史上的一個經典判例,不光彩的色情大亨,卻成了言論自由的忠誠衛士。

福爾曼最後一部有較大影響的作品,是2006年的《戈雅之魂》。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傳記片,其實它講述的主題,依然是「自由」。故事背景發生於1792年的西班牙,法國大革命的烈火正在燃燒,而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極端的宗教裁判所卻在變本加厲地動用自己的特權,踐踏人們的自由。片中的大畫家戈雅,更像是一位歷史旁觀者和見證人。他親眼目睹了宗教裁判所的洛倫佐神父對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小女孩的「懲罰」與戕害,但他只能偷偷地施以援手,等待光明的到來。

《戈雅之魂》

如今,米洛斯·福爾曼故去,但是他對自由的求索,將在他的電影里,長久迴響。

文| 時間之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李敖說:「我吹牛,因為你沉默」
這一次,金庸能夠震撼英語世界嗎?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