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想:智能車人機交互設計三要素

隨想:智能車人機交互設計三要素

BYTON拜騰標誌性的共享體驗屏和觸摸式方向盤

近期會總結下自己對智能車、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相關的思考,很碎片,想到哪總結到哪。今天先寫智能車相關的內容。這裡的智能車先縮小範圍到還需要人類駕駛員的智能網聯汽車。

1、總結之前,有個疑問。我很想知道各大車企在研發測試智能車的時候,是否有認真、大量地拿真實用戶、真實場景,而非實驗室場景去測試其諸如中控大屏這樣的智能產品/功能?在我的印象里,或許車企更多的測試依舊在傳統意義上汽車這一交通工具的性能、安全碰撞等測試(當然,這個是基礎的、不可或缺的)。但問題在於,每款智能汽車在上市前的幾十萬公里測試中,給了這些智能產品測試了多少回,有多少公里是涉及到這些產品測試的,包括系統穩定性的,也包括體驗相關的。

2、實體鍵的留存與否。

曾經看過大神Misa(祝銘明)在介紹其創辦的Rokid的一些理念時提到了人機交互相關的例子,部分認同,部分並不認同。他提到:

你不需要拿一個菜單,通過按鈕操縱它,而是直接可以用它。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家裡都是用若琪(Rokid)控制家居,原來大家冬天想開燈,因為很冷又不願意下床。最簡單的做法在床邊上按一個按鈕,這是最簡單的做法,很多傳統裝修會留這種東西

還有一種做法,忘了關客廳的燈,這個時候要不要關。現在有一些科技的愛好者提出了一種解決辦法,用手機,因為手機一般在身邊,連上無線網,配網做好就可以控制。可是它有一個什麼問題呢?我今天要開燈,掏出手機解鎖,找到這個APP,然後打開這個APP發現有一堆選擇,學半天找到我的燈,進哪個房間,找到燈最後打開,除了最後打開的動作,前面所有的動作都是無效的。你就會發現特別的傻,還不如掀開被子跑過去按一下。

很多技術沒有能力去突破這個限制,這個成本叫什麼呢?叫系統成本,系統成本是什麼概念呢?假設你要做一件事情,除了最後的操作是有效的,其他所有的步驟都是無效的,這個無效的操作叫做系統成本。

舉個例子,解鎖,解鎖之後打開APP,找到APP裡面某個房間,然後找到這個燈,然後打開,除了開燈這個動作是有效動作之外,所有動作都是無效的。但是你無法避免,因為它是當前技術限制的一個東西,就像你在沒有這個技術之前,你無法避免要有掀開被子走過去關燈這個動作,這叫做系統成本。

可是AI它可以消除系統成本,所想即所得,我跟它說開燈就好了,AI可以避免系統成本,可以讓人跟機器變得好駕馭,這是我們做的第二個能力。

我非常認同「系統成本」以及「AI可以消除系統成本」這個說法。但在智能家居這個場景里,是否可以完全去掉實體觸控按鈕,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關乎系統的魯棒和冗餘,畢竟還是會出現極端用例。

舉個Nest的例子。

有個用戶購買了Nest煙霧探測器。突然有一天,煙霧探測器發出「嗶嗶嗶」刺耳的報警聲以及提示音「入口處發現煙霧…入口處發現煙霧…」。而且這個用戶家裡裝了5個煙霧探測器,然後同時發出警報。然而,這是一次誤報,家裡並沒發生異常情況。你可能會說,關掉就好了啊。沒錯,用戶通過手機App嘗試關閉,但沒過幾分鐘警報又想起了,並提示「該警報不能靜音」(因為涉及到重大的人身財產安全)。你猜最後用戶是怎麼解決的嗎?當然,不是砸掉,因為Nest賣得還挺貴,捨不得,所以,用戶最後用螺絲刀一個個把探測器取下來放好。

我想Nest的產品經理絕對比多數硬體公司的產品經理都聰明,但還是會忽略這樣的情況。系統或某個功能總有可能會奔潰,所以依舊需要冗餘。且不說,對Rokid說一聲「若琪,請關卧室大燈」,是否會比直接伸手按一下床邊的大燈開關方便,但預留床邊的實體按鈕至少可以防止系統出現問題,整晚關不了房間大燈的困擾。

回到智能車,很多車企紛紛效仿特斯拉中控大屏的設計,有的將觸摸面板做到bigger than bigger以及can not be bigger,甚至還將觸摸屏/板放到方向盤上。如下圖。

仔細一想,這又是一個很危險的設計,尤其是上圖所示的場景,邊開車,還需要處理如此複雜的交互界面的情況下。當然,我相信這裡絕大多數功能都可以通過觸摸屏來完成,尤其是可以做到L2、L3自動駕駛的情況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超大體驗屏會是一個趨勢。但我依舊認為實體控制按鍵的必要性,尤其對於哪些極其重要、高頻的功能。重要的功能,比如啟停,比如開關雙閃燈,比如開關自動駕駛功能,比如開關雨刮器,比如左右轉向燈等;高頻的功能,比如音量鍵等。這些功能需要在固定的地方出現,要保證它們出現的位置不會隨交互界面的變化而變化,需有利於用戶記住它們的位置,讓用戶不需讓雙眼離開路面,不需用眼睛看就能操作這些功能。

3、平靜設計。平靜設計,或者叫平靜技術(Calm Technology),是目前絕大多數產品,不僅是智能汽車,也包括各種智能硬體、App等產品沒有考慮/做到的交互設計原則。

互聯網技術的本質是信息技術,它之所以能改變世界,正是因為互聯網讓信息流動的成本無限趨於零,且讓信息無死角傳播到全世界。我們越來越輕鬆地獲取來自不同人、不同區域的各種信息。要知道,人類之所以是人類,超越了其他物種,所謂會使用工具當然是一個願意,當最重要的,我想是因為我們發明了語言,學會了八卦,知道利用新技術把信息傳播分享給更多人

我們出於改善生活的目的用上了各種智能設備,比如智能手機、智能手錶、智能音箱/耳機、智能汽車...但不斷提醒的無用信息則一直干擾著我們,反而讓我們脫離了最真實的生活。想一想,我們每天工作時、娛樂時、休息時,已經被無數個提示音、提示燈、彈窗、震動…在視覺上、聽覺上、觸覺上圍剿、干擾。而很有可能你只有手機和電腦這兩個智能設備的情況下,因此,很難想像,除去上面提到的幾個智能設備外,當萬物智能、萬物互聯的情況下,我們會焦慮到何種程度。

放下手機,立地成佛。這當然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只是從用戶自身的角度。而作為產品設計者來說,我們需要尊重用戶的注意力。智能硬體(包括智能汽車),應該是一個易用、耐用且不干擾用戶生活的產品。

人機交互設計不應干擾用戶的主要任務,還需人工干預的汽車,用戶最首要的任務依舊是「開車」,依舊不能脫離雙手雙腳雙目。因此,如果涉及到與開車無關的交互,視覺和觸覺(包括手勢)很多情況下,並不是最理想的方式。AI加持的語音交互則或許是,因為語音交互,至少不會出現一堆的菜單一堆的頁面要用戶手觸跳轉,讓用戶的雙手雙目脫離開車這個主要任務。我相信,語音會成為車這個場景里最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之一。實際上,其他非開車的場景,比如在家裡,我已經習慣語音喚醒Siri給我報時、設置鬧鐘或倒計時、查詢天氣這些它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除此之外,在不尷尬的場景下,給別人打電話我也基本輕觸AirPods,呼喚Siri幫我致電某某。有了智能語音交互,我不用再拿起手機,輸入密碼/指紋解鎖,點擊電話簿,下拉或搜索找到人名,然後撥打電話了。

4、我們會在車上添加越來越多的功能,或者中控屏上安裝各種各樣的App。至少到目前,我很難理解車機版的聊天App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做一個「您有一條未讀信息」,還是可以實現開車時隨意的聊天?目前的情況看,無論哪一種,都會對駕車這個首要任務產生極大的干擾。有些通知及功能,不應該在開車(車速大於零)的時候開啟。

5、總結一下:

請牢記,用戶的注意力有限。我們應該儘可能設計出對用戶注意力佔用最少,但對用戶卻最有用的產品。

在駕車這個場景里,如果我們要推一條信息或通知給用戶的時候,我們需思考這些交互方式,應該在不影響用戶執行主要任務的情況下提供。(其他場景亦然)

並不反對在車內用全觸摸式的交互方式,包括未來,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自然會帶來各種各樣體驗更好、更酷炫的交互方式。不斷提高產品/系統的魯棒性是必須的,但同時也要考慮極端用例,做好冗餘。即思考如果技術出現故障會發生什麼?產品會默認金融一種可用狀態(比如降速、靠邊、停車),還是會完全崩潰?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替代方案?

總之,在做智能車的交互設計時三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可靠性、注意力、使用場景

未完待續,改天再聊。

改名字了,xManTal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天地有容 造化傳承
論一個自媒體的基本素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