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太宗兒子們的明爭暗鬥,比其父輩也有過之

唐太宗兒子們的明爭暗鬥,比其父輩也有過之

公元642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於是唐太宗乾脆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

九月丁巳,唐太宗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而此時的李承干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唐太宗知道後自然將之收殺,結果承干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

三月,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上表稱:「皇太子及諸王,陛下處置,未為得所。太子國之本也,伏願深思遠慮,以安天下之情。」唐太宗則答道:我知道愛卿你的意思,我的兒子雖患腳疾,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捨棄嫡子而立庶子呢?

因為關於皇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於是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愛子的一條性命。

而來濟也因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爾後在重新立儲之際,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干可無恙也」,於是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同年四月庚辰,李元昌賜令自盡,杜荷、侯君集等人盡皆伏誅,惟獨主犯李承乾只被廢為庶人。唐太宗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中感慨道:「況乎冢嗣,寧不鍾心!」然而承乾這個曾經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兒子,終究還是叫他失望了。庚寅,唐太宗親謁太廟,以謝承干之過。九月癸未,承干徙居黔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哥哥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像這種情況,李白算不算外國人呢?

TAG:大哥哥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