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娛樂觀 | 《北京女子圖鑑》里的十一個男人

娛樂觀 | 《北京女子圖鑑》里的十一個男人

騰訊娛樂專稿(文/侯虹斌)

戚薇主演的網劇《北京女子圖鑑》一出來就引起爭議不斷。該劇買了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版權,完全本土化了,說的是一個北漂姑娘在北京逐漸成長的故事。

至於這部電視劇的質量如何,是否能表達出真實的北京女白領?評論太兩極了,喜歡的說很好,討厭的說糟糕,完全沒辦法達成共識。不過,至少話題性是足夠了。

一、

現在劇集才播了六集,從劇中來看,服飾化妝都符合人物貧寒、底層小白領的特徵,細節如生活日常,場景也很有親和力。演員的演技是過關的,整體水平均勻,並沒有誰像一塊小石子一樣硌著大家。

爭議都在於,陳可依(後改名為陳可)表現的北京女白領,這位「北漂」,是足夠真實了呢,還是太懸浮了?是那些日常的細節和職場的磨難更感人呢,還是女主角的「瑪麗蘇」體質、先後吸引了十一位男士看上她的故事更「抓馬(drama)」?它的質感和成色,夠現實主義了嗎?

這跟觀眾自己能否代入現場有關。

我覺得,陳可依剛來北京的無依無靠、一窮二白、格格不入,這種初階女白領的窘態,還是表現得比較靈的。

陳可依在寒冷的北京冬夜裡很孤單,打電話給在家鄉的男朋友,對方卻在電話里要求分手。她只好蜷縮著推著行李往前走,看到路邊賣玉米的攤子,於是去買了一根熱氣騰騰的玉米取暖。陳可依翻開錢包,發現自己只剩下一元了,連一根玉米也買不到,所以她只能求攤主賣給她半根玉米。陳可依坐在路邊,吃著半根玉米,大聲地痛哭了起來……

據說,戚薇這裡是素顏演出的。她提著沉重的行李,搖搖擺擺上人行天橋那段,我也揪心起來了。因為我知道,同樣是拎著行李箱,風風火火地去機場出差;跟拖著行李里的幾乎全部身家、在自己的城市裡「流亡」那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陳可依不是為失戀難受,那一刻,她只是一隻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出路的「喪家犬」。

北漂們,和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輕人,不難理解這種情緒。

不需要什麼重大挫折,但像陳可依這樣,連打個車都會為擔心浪費錢進行漫長的心理建設。

為什麼叫「北漂」?因為漂泊不定。你沒有經濟條件來挑選你喜歡的生活方式,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漂泊,並不知道水流向何方,只能像浮萍一樣逐水流。

從追求生存,到追求生活;這種心理轉變,陳可依是從為自己買了一隻LV包開始的。這標準著她開始發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有了基本的對生活的掌握能力。

陳可依改名為陳可之後,仍然要面對狼狽不堪的現實:油膩的飯局上有當場表演金雞獨立的姑娘;有家室的老總一邊對她示好一邊大談自己老婆;被老闆暗示性騷擾、又眼睜睜看著另一個類似她這樣的姑娘因為接受交易而上位;各種勾心鬥角的辦公室政治……

當然,還有樸實的男友,送的一件「299包郵」的「LV睡裙」,上面還有一根漂著的長線頭;以及男友吃自助餐撐到拉肚子——都讓陳可深深的失望。

她不斷地認知這個陌生的世界,一個完全在她的經驗之外的世界,充滿荒謬。但也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掌握了它的要訣,成長了。

二、

可惜的是,《北京女子圖鑑》是忘不了男人的。從劇情的介紹當中來看,陳可身邊陸續出現了十一位喜歡她、對她有好感的男人。這裡,有她在小城裡的男友,有在新公司認識的男友,有性騷擾她的男同學,有見她一面就為她買單、與她曖昧的老總,有覬覦她、試圖潛規則她的老闆,還有對她青眼有加的年輕精英……

不僅個個都會垂涎於她的美貌,而且她的各種工作和工作機會,都是不同的男性在不同的機遇下帶給她的。

陳可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個性騷擾她的老同學提供的;第二份工作,是去參加「油膩的老男人飯局」之後得到的;第二份工作當中,她遭遇了老闆的性騷擾,跳槽去了陪同老闆時認識的第三份工作;第三份工作當中,她碰到了富二代客戶,有了感情瓜葛……

這也是大家爭議最大的地方。換言之,陳可是依靠著巧妙地周旋在不同男性身邊,獲得她的事業進階的。

我不喜歡這樣的劇情走向。日劇《東京女子圖鑑》里,野心勃勃的綾,經過很多男人,也在和不同的男人戀愛過程中往上爬;但她本人的事業,跟這些男人沒有關係,她的奮鬥並沒有男人們的痕迹,戀愛和事業,是兩條不同的軌跡。

為什麼中國版的女白領,就變得這麼慫,得了「沒有男人會死」症?

說起來很悲觀。你也可以理解為,女人事業發展是靠著男人情願或不情願的幫助起家,是有現實依據的。畢竟,當今社會資源絕大部分都掌握在男性手中,而女性要成功,就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跟男性作交易,換取資源;既有可能像姚梅一樣,不得不做別人的情婦,也可能像陳可一樣,拒絕了,沒落下什麼好;還可能像那個女強人顧總一樣,通過結婚離婚而賺下豐厚的身家財產。

再自強的女性,想有遠大前程,還是得靠著與男性虛以委蛇。所以,反映生活的電視劇,無法逃離這些常規認知。

但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認知,而且是對女性能力的歧視和偏見。生活分明還有另一方面。

現實當中,我所知的那些獨擋一面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靠著自己的專業能力、埋頭苦幹來的。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策劃做得專不專業,能發多少篇PAPER,全都是硬標準,都是真刀實槍地拼出來的,跟男人沒有一毛錢關係。甚至有些女性的能力已凌駕於同行男性之上。

而且,在某個領域做得較為出色的女性,具有不可替代性;男性與她的合作,對她的專業能力的興趣遠遠大於對她的「色」的興趣。說難聽一點,想找女人容易,想找一個有水平的合作搭檔難;哪怕是下屬,有大局觀的男性也不願冒犯和得罪能幹的女下屬。在前進的路上,真正做大事的人,是不看性別,只問能力的。

拜託我們的影視編劇們,能否多一點現代意識?這個社會的發展,個人能力的進步,不是靠著談情說愛,也不是靠勾心鬥角勝出的。還有如何在技能的、技術的、市場的種種的突破上。這才是有智力難度的。

不僅是《北京女子圖鑑》,我幾乎沒有在中國的其他都市白領劇上面,看到能具備這種思維的檔次。

還有,現在的年輕女孩、中年少女們,大家已對談戀愛這件事沒啥興趣,都只想著掙錢,想著各種各樣的創業、風投、篇篇十萬加,自播、短視頻、做電商,或趕在四十歲之前評教授,或調去華東地區當老總——大家真的挺忙的,沒有工夫耽迷於那11個男人。除了小城裡剛來不懂事的陳可依這樣的小姑娘,北京女性們只要瞄一眼就知道哪個男人想不安份了,根本不會接他的茬。

聽說女性們跑得太快,編劇們就跟不上她們的靈魂了。得加油了,畢竟,誰都不想電視劇里只剩下弱雞無趣的都市女白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觀 的精彩文章:

娛樂觀:娛樂圈「後媽」不相信眼淚

TAG:娛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