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書拾遺53:實事求是第一人居然是個漢朝王爺

漢書拾遺53:實事求是第一人居然是個漢朝王爺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實事求是」是一個讓我們耳朵聽出繭子的辭彙,可是、居然、竟然,這個辭彙是出自《漢書》,說的還是一位王爺。

這位「實事求是」第一人就是漢景帝劉啟第二個兒子河間獻王劉德,漢武帝劉徹同父異母的哥哥,劉徹是老十。

《漢書·河間獻王傳》中,班固一上來就給了劉德八字評語——「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在這裡,「實事求是」的意思是研究學問要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然後再從事實中找出真實的結論。

兩千年後,本朝太祖賦予了這個辭彙更深的涵義:「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也就是規律性。

劉德的老媽是因為爭風吃醋而被廢的栗姬,劉德的哥哥是被老媽牽連的前太子劉榮,所以,劉德屬於不受待見且需要防範的一個王爺,所以,劉德就一頭扎進了故紙堆。

劉德喜歡儒學,穿著打扮、舉手投足都照著儒生的標準來。

當時儒學還沒有後來那麼風光,不說人人喊打,至少也是很小眾的東西。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以及後來的戰亂,能流傳下來的儒學著作少之又少,讀書人也是鳳毛麟角。

劉德下達「征書令」,「於灰盡之餘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只要聽說民間有珍藏的善本,他就親自前往重金求購,還很貼心地重抄一份留給善本原來的主人。如果人家不肯把書拿出來,劉德也從不仗勢欺人、巧取豪奪,只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人家的思想工作。

類似這樣的事迹傳開之後,眾多知識分子都不遠千里,攜帶著祖輩留下的舊書,前來送給劉德,這樣不但可以獲得不菲的獎金,還有機會在王爺手下做事。

有了大量的古籍,劉德又召集各路學者,展開艱苦的校勘工作,對殘缺不全、字異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組織力量進行研討辨析、勘誤訂正,經過精心校對才整理成冊。

劉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包括《詩》、《左傳》、《周官》、《禮記》等,多達幾十種,都是先秦經典的古籍。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現今留傳後世的影響很大的《毛詩》和《左傳》,都是劉德整理出來的。

劉德把自己的財富都用在了古籍的收藏和整理中,他曾下令修築日華宮,「置客館二十餘區,以待學士」,而他自己的待遇甚至還不如前來幫忙整理書籍的儒生。

劉德的藏書多到什麼程度呢?充滿樓閣,「其量可與漢朝等」。

劉德在古籍整理上的成績,對於當時書典十分匱乏的漢朝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據史料記載,劉德多次用大車裝載著《詩》、《書》等古籍應詔入朝,他的弟弟漢武帝劉徹看到這麼多書,十分高興,每次都要舉行隆重的接書儀式。

或許,劉德的初衷只是躲開爭權的政治漩渦,同時也滿足自身的愛好,而將其畢生精力投入到了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之中。但沒想到的是,經過二十六年的「實事求是」,居然一躍成為漢朝最大的藏書家。

但即使這樣,因為劉德身份的敏感,漢武帝劉徹始終對他抱著防範加猜疑的態度,劉德最終憂悒成疾,怏怏離世。

拋開牽絆去認真做好一件事,怎麼這麼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漢書拾遺41:三個老媽被扣成人質後,三個兒子的表現
三個老媽被扣成人質後,三個兒子的表現(漢書拾遺41)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