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ay30:在新加坡的87天

Day30:在新加坡的87天

 狂想曲

蕭敬騰 

00:00/04:45

伍爾芙說一個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一間屋,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這間屋子,並不是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它是一個女人心裡的單間,是一顆完全屬於自己掌控的心,它可以關上門隔開家人,也可以打開窗和外界通氣,它可以交遊待客,但是,它絕不留客。在這個單間里,你可以動亦隨心,靜亦隨意,溫柔有時,暴烈有時,果敢有時,滯意有時,沸騰有時,決絕有時,靜默有時,傾訴有時。如此如此……

——摘自黎戈的靜默有時,傾訴有時

斷斷續續,今天算是全部讀完了,兩篇超級喜歡,其中一篇是主題文章,節選了「可以交遊待客,絕不留客」的說法。還有一篇是關於師生戀的,清如水,明如鏡,淡如菊。我所謂的喜歡主要是能夠找到情感共鳴、認識一致的表達,讀起來像是寫給自己文字,有的是講述,有的則是說理,都能進到內心深處去。

在新加坡喝咖啡我只找南洋老咖啡的店面,其他的一概拒絕。不過,英語不好的我,要一杯自己中意的咖啡也是經過多次歷練才搞明白一點點。每次買之前,都會問你一系列問題:比如,熱的還是冰的,加奶還是加糖,淡奶還是甜奶。他們的發音怪怪的,遠不像在星巴克那麼簡單。

在新加坡,人們把Coffee叫做Kopi。

新加坡的傳統沖泡方法是事先將煉乳及砂糖放在杯底,然後倒入滾燙的咖啡。現在好幾家店會單獨提供一小碟煉乳,看客人自己的喜好添加。

有的店裡直接把咖啡的搭配固定下來,比如:

Kopi C=咖啡+糖+淡奶。

Kopi O=咖啡+糖。就是黑咖啡啦,只加糖不加奶。

Kopi O Kosong=真正意義的黑咖啡,除了咖啡和熱水,什麼都不加的。(我早餐基本都是靠一杯它來打發的,喝完胃裡很滿足)

KOPI C Kosong=咖啡+淡奶+不加糖。(這個口感是其他時間必點的)

Kopi Gao=厚咖啡

Kopi Poh=薄咖啡

Kopi Siew Dai=咖啡少甜

Kopi Gar Dai=咖啡加甜

當地人還有用塑料袋盛咖啡(或茶)的習慣,看上去像是打點滴的輸液袋。店家幫忙綁起來,方便客人拿著喝。這個國家有很多傳統看上去像是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一樣,但是隨處可見造型獨特、裝飾各異高樓大廈又讓人感到濃厚的現代化商業氣息。

南洋老咖啡在咖啡豆烘焙至八分熟時,加入糖及少數牛油繼續烘焙。這種特殊的加工手法雖然工藝複雜,消耗成本,但是同時也在咖啡豆的保鮮,抗氧化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正是因為這特殊的烘培工藝,造就了新加坡咖啡獨特的口味。所以一杯南洋咖啡不只是古老的味道,還有新加坡人民鍾情咖啡的智慧。

基本上有老式建築就能看到比較艷麗的色彩,特別是騎樓的木質窗戶,基本都是大紅、大綠一般醒目,過目難忘。這裡一年都是夏季,所以室內基本都是常年開著空調,沒有空調的地方,大電扇也是嗡嗡嗡地轉個不停。倘若沒有空調和電扇的室內,估計是會熱出痱子啥的。上周我在學校上課時候沒開空調,結果學校第二天就接到家長投訴,質疑為何不開空調。小孩子更是喜歡冷氣得不得了。所以,大部分這樣漂亮的房子都是門窗緊閉的,若想進去瞧個究竟,需要仔細觀察門口的標識,只要不是密碼鎖的,都能按標識要求或推、或拉、或按鍵進到裡面。

甭管你進入的是私人寫字間,還是像書法協會、培訓學校這樣的空間,屋裡的人各忙各的,沒人理會你的,大大方方參觀、拍照,甚至坐下來歇歇腳也沒任何問題。倘若正巧和屋裡的哪個人打個照面,微笑點頭像認識的的朋友一樣熱情。即便進入的是酒吧、咖啡廳這樣的場所,你坐在那裡沒有人會過來趕你走。相反還會有人過來詢問你有什麼需求,別緊張,可不是催你點餐的意思。

城市裡隨處都有供人休息、歇腳的設置,即便是盈利性質的場所,也不會有人因為你沒有消費而打擾你的休息

想起上午在地鐵上遇到的一個洋娃娃,我們正好坐對面。是個女孩子,看上去大概一周多一點的樣子,還在媽媽一隻手臂的呵護下四處張望。媽媽、哥哥嘰里呱啦地講著英語,唯獨這個寶寶叫媽媽時候清晰地發出「媽媽」的聲音,難道,新加坡的老外也改口叫「媽媽」了?此外,這個洋寶寶就是用表情、動作和手指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寶寶的媽媽帶著墨鏡,這個寶寶不止一次地指著媽媽的墨鏡嘴裡振振有詞地在表達著什麼,表達歸表達,這個寶寶一次也沒有用手去碰它。這好像不太像這麼大孩子該有的自律。可能我看的時間長了點,這個寶寶終於注意到我了,估計是墨鏡的功勞。她盯著我看了好一會,我估計是在分辨兩個墨鏡是不是一回事吧?我向她招手、微笑,哈哈,好有趣,她開始開心地大笑起來。像是懂我在逗她的意思,非常配合。同時,你會看到她也在有意張開自己的手掌,嘗試著揮揮手。

就這樣,我們對視了好幾次,每次對視她都會開心的又蹦又笑,還會揮舞手掌。終於,媽媽發現了這個秘密。摘了墨鏡向我微笑。非常年輕、漂亮、好身材的媽媽。

接觸了好幾位新加坡當地的華人,發現一個特點,大家生活得都很賣力。

比如,在國立大學任教的李先生。他愛好游泳,周日就在一家游泳館兼職做游泳教練,這項工作基本會佔用他整個周日的時間。

林曲,在來學校工作之前,自己就注資成立了一家遊學公司。現在工作日基本都泡在學校,只能靠網路,或是周末打理公司。

賽蒙,周末兩天都在跆拳道館上課。

顏院長,除了在學院任董事院長外,還有三份兼職。兩所學校學術委員會主席,國家公務員培訓講師。

大家習慣有事情做的狀態,所以,把自己的愛好、長項、資源都變成了可以賺錢的事情,看上去好像非常辛苦,實際上對他們而言,是一种放松和調整,在做不同事情的過程中,愈發懂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告訴我,有機會多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就像學校里那位最受學生歡迎的科學老師一樣,每個月還會去泰國、印尼各一次,因為那邊的友好學校邀請他給孩子們上STEM課程。他覺得現在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非常好,自己被需要的感覺太美妙了。

有文章講過這樣的觀點,人與人的差距往往是在閑暇時間做什麼造成的。看來,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大把大把自由支配時間裡,能做什麼呢?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事情上吧,記得堅持,而且要習慣性地堅持,而非一時興起,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間的意志 的精彩文章:

TAG:時間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