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營商計劃將井蓋變成通信基站,如何防住偷井蓋的賊?

運營商計劃將井蓋變成通信基站,如何防住偷井蓋的賊?

最近幾年通信運營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一方面,人口紅利消失,網路、技術等差距抹平,傳統業務增長已接近天花板,通信行業發展整體進入了下行通道。另一方面,科技巨頭正逐漸從替代業務向替代基礎網路的方向入侵,比如,國內BAT和國外GAFA(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等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圍繞基礎設施層面、AI等新型領域加強滲透和全方位布局,在這方面的綜合實力已經領先電信運營商。

面對這種情況,國內外的運營商紛紛想辦法「自救」,開始在探索經營轉型方面的探索,比如,各大運營商紛紛發力物聯網,通過擴大連接範疇和連接規模,繼續支撐企業發展。同時,海外運營商還在探索通過資本併購去擴展經營範圍,如美國兩大運營商巨頭,AT&T收購DirecTV衛星電視業務、時代華納,Verizon收購美國在線與雅虎。

開源是一方面,但不是所有運營商都具備開源的條件,如,國內運營商就不得擅自擴大經營範圍。那既然開源受阻,運營商要謀求長遠發展,就必須把目光放到了節流上。

運營商當前成本開支最大的一項是其實就是鐵塔租賃服務費,以中國移動為例,2017年的鐵塔服務費用高達300多億元,且增長勢頭非常明顯。不光是中國移動,其他運營商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都在紛紛加強鐵塔租賃的精細化管理,提高鐵塔共享率,控制鐵塔服務費過快上漲。

而最近,有一種新型基站的出現,可能將有效緩解運營商在鐵塔租賃服務上的成本支出,那就是——井蓋基站。當前,密集城區優質站點資源非常稀缺,相應的,運營商為之付出的成本也隨之加大,井蓋基站可能很好地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可以節省一大筆基站選址和日常租賃的支出。

當然,井蓋基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的黑科技了,早在2016年前後,國內三大運營商就已經開始試點井蓋基站,但這幾年來並沒有大規模地應用起來,其根本原因在於網路信號傳輸還存在受阻情況、信號覆蓋距離短、一體式的基站維護難度大等等。

最近,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高調推出一款新型「井蓋基站」,並宣稱其2018年基站部署將專註於「地面」。而這一款「井蓋基站」的技術方案與過去愛立信的井蓋基站的技術方案略有不同——基站由微站和天線組成,微站上方部署2/4根小天線,支持2*2 MIMO技術,天線距地面深度約為5-10厘米,再加蓋一個特製的「井蓋」——採用FRP複合材料製成,具有質輕而硬、不導電、機械強度高和耐腐蝕等特點,非常利於無線信號傳播。

隨著5G的到來,通信信號將更多地通過高頻段傳輸,而高頻段著意味著單個基站的覆蓋半徑短,而為了實現良好覆蓋,必須要求更多、更密集的基站部署,這對運營商的基站選址是個巨大的挑戰,對運營商的運營成本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井蓋基站」無疑將開闢通信基站建設的新思路、新空間,也將幫助運營商緩解日益沉重的運營成本壓力。

只是,社會民眾對於基站輻射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憂慮,能否通過這種新型的基站的普及而消除?若無法消除,這後續的各種糾紛和爭執將源源不斷。還有,一套基站設備多則幾十上百萬,少則十幾萬,如何確保這麼昂貴的「井蓋」的安全也足以讓運營商頭疼不已,畢竟價值幾十塊的鐵井蓋,全國每年都丟失幾十萬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了傷的白犀牛 的精彩文章:

短短十幾年,為什麼日本移動互聯網全面落後於中國?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