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小程序,讀這篇就夠了

關於小程序,讀這篇就夠了

Every once in a while, a revolutionary product comes along that changes everything——Steve Jobs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出現,然後改變一切——喬布斯


2016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啟動日,這是微信第一次在一個項目發布前就做預告。[1]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發布。[2]

據傳,此時張小龍發了一條朋友圈:

噢,1月9日,如此特殊的日子。

2007年1月9日,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真正顛覆性的產品,被普遍視為移動互聯網的開端。[3]

發布會上,喬布斯說過兩句話:

We』re going to make some history together today.

我們將要創造歷史。

This is a day I』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for two-and-a-half years. Every once in a while, a revolutionary product comes along that changes everything.

這一天,我已期待了兩年零六個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出現,然後改變一切。

遙相呼應,這兩句話恐怕也表達了張小龍的心聲。

Let"s reset.

野心勃勃。


時至今日,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小程序是什麼。而要理解小程序,必然繞不過其定義。

按照張小龍的說法,小程序有如下特性:

無需安裝

觸手可及

用完即走

無需卸載

而微信官方文檔的說明是:[4]

微信小程序是一種全新的連接用戶與服務的方式,它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同時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

按照這個定義,小程序的特性是:

全新的連接用戶與服務的方式

在微信內獲取、傳播

出色的使用體驗

表面上看非常容易理解,我們的使用體驗就是如此。但兩者定義卻截然不同,如何理解?

要說清楚還真不那麼容易,繼續看。

技術上,小程序是什麼?

小程序有一套自己的語言。每個小程序項目,都包括如下4種類型的文件:[5]

json 後綴的 JSON 配置文件——配置

wxml 後綴的 WXML 模板文件——頁面結構

wxss 後綴的 WXSS 樣式文件——頁面樣式

js 後綴的 JS 腳本邏輯文件——頁面邏輯

微信客戶端在打開小程序之前,會把整個小程序的代碼包下載到本地。

也就是說:除了數據,頁面的樣式、結構、邏輯等文件已提前下載,不用像網頁那樣需要實時載入。同時頁面可以調用很多小程序的組件,這些組件早已內置在微信客戶端。

所以,小程序會有如原生APP一般的體驗,也就是所謂「出色的使用體驗」。

要深入地理解其定義,還必須理解為什麼要做小程序。


3.1 微信為什麼做小程序?

從2016年1月9日小程序啟動,到2017年9月小程序發布,僅僅內部開發階段就長達一年。

如果沒有極大價值,騰訊一定不會如此浪費。那麼,其價值是什麼?

連接一切

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馬化騰的演講《連接時代的探索》就提到:[6]

以前什麼都自己做,其實這是彎路。最擅長的優勢其實還是通訊、社交,所以把其他業務都開放給合作夥伴,回歸自己的本質——做連接器。

騰訊連接了什麼?馬化騰說:

連接人——即時通訊工具

連接服務——比如公眾號與服務號提供的內容與服務

連接硬體——比如車載等等

說白了,騰訊想要連接一切。

連接一切,也是微信一直以來的的夙願。

張小龍在很久以前談過微信公眾平台的意義:[7]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應該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讓人與企業在網路上提供服務給需要的人。

過去,這通常通過開發應用程序或網站來解決,但這樣成本很高。這麼多年,大部分個人博客和企業網站都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已經是一個最好的關於人的接觸點。微信可以提供一種更便捷的方式,讓任何人、任何企業都能輕易地通過微信來為他的客戶提供服務,這就是微信公眾平台的夢想所在。

張小龍在2016年微信公開課上提到:[8]

做公眾平台的本意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台,而不是要做一個內容/媒體平台,但事實上變成了這樣,於是我們又做了服務號,但服務號的表現並不好。所以,我們開始考慮做應用號。

公眾號-->服務號-->小程序,是微信為了連接服務一直以來的努力,只不過如今的公眾號更多只是內容的載體。

有心栽花花不成。

強大如張小龍,也是如此。

其實,小程序不僅要連接一切,還要連接未來。

張小龍在公開課上提及小程序,念念不忘的就是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演化這樣的宏觀視角,以及智能眼鏡這樣的下一代智能設備。

而他對小程序的定位是什麼?他在2018年公開課上提到:

我們希望小程序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它就是與人溝通的信息組織方式。

我認為未來萬事萬物都代表信息,那就都要被人觸達,與人溝通,小程序就正好是這樣一種信息的載體。所以小程序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在線上可以玩遊戲/獲取服務,對於線下/更多場景,它就代表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見到的任何事物背後的信息,以及對它背後信息的訪問方式。

而張小龍一直以來念念不忘的連接線下,以及馬化騰談到的連接設備,不難想到騰訊對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的野心。

野心勃勃。

3.2 用戶為什麼用小程序?

對於用戶而言,沒有價值的東西很快會被拋棄。小程序能存在的關鍵之一,就是能真正打動用戶。

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簡單良好的用戶體驗——用過的都知道,比H5體驗好很多

節省手機內存——不用下載、安裝

縮短使用路徑,提升效率

無需下載APP/註冊/登錄/關注(直接微信登錄,公眾號也需要關注,不夠方便)、無需被層層堆疊的功能干擾

線下場景的路徑——比如公交刷卡

社群場景的轉化路徑——比如狼人殺、問卷調查等等

協作場景的路徑——比如收集問題

所以,對於用戶而言,很多時候無法拒絕小程序。

當意識到這點,突然之間我就想卸載很多app。所以說小程序會替代很多app,誰要那麼多app?誰要一個app的那麼多功能?

當然,對這些app而言,它們不願被替代。但尷尬的是,如果你自己不做小程序而別人做了,你就被別人替代了。。。

3.3 企業為什麼做小程序?

對於企業,可以從AARRR模型來看。

拉新(A)

線下——通過二維碼實現與線下的連接。

線上——核心在於巨大流量(巨大流量=巨大用戶量+超短轉化路徑+社交傳播)+快捷良好體驗

促活(A)——更利於高頻剛需應用,低頻應用由於無法自由推送信息,也難以在用戶桌面佔據位置,促活難度會上升。對於摩拜單車這樣的高頻剛需應用,在全面入駐微信之後,月活躍用戶量環比增長超200%,每日註冊用戶超過50%來自小程序。

留存(R)——利於高頻剛需應用,對於低頻不強烈的需求,可能還是需要更多的促活手段。

轉化(R)——更短的轉化路徑,有利於提升轉化率。比如作為時尚購物行業的「領頭羊」,蘑菇街在小程序上大量使用優惠券、立減金刺激用戶轉化和社交傳播。加上「直播」、「拼團」,形成小程序「三駕馬車」,一個半月,新客數量就突破300萬,購買轉化率是APP的2倍。

自傳播(R)——小程序與微信深度關聯,天生具有社交屬性,可以玩轉公眾號,社群,朋友圈。

除此之外,開發成本的極大降低,也是小程序的一大特色。小程序提供了眾多強大的組件與API,讓開發成本極大降低。

比如微信官方開發文檔對組件的簡介是:

小程序提供了豐富的基礎組件給開發者,開發者可以像搭積木一樣,組合各種組件拼合成自己的小程序。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也無法拒絕小程序。因為這裡有流量,這裡能降低開發、推廣成本。而小程序的一些限制,相比而言就只是需要克服的困難罷了。

至此,我們回頭再看看小程序的定義,就能更好理解:

張小龍的說法是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的特性,其實是站在用戶角度的思考。

無需安裝——縮短路徑

觸手可及——縮短路徑

用完即走——工具本質

無需卸載——縮短路徑

微信官方文檔的說明則更多體現了小程序對企業的價值:

全新的連接用戶與服務的方式——獲取流量

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獲取流量

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快捷良好的使用體驗

兩者定義不同,不過是一體兩面。

所以說,小程序一定是未來。

如今已經出現了眾多小程序,小程序也因此成了一個比較熱門的編程環境。早在今年1月份,小程序就已上線58萬個,日活達1.7億。[9]


毫無疑問的是,小程序有這樣幾個方向:

能力升級——小程序一直在持續開放新的介面與API,從其更新日誌來看非常明顯。

更加開放——從最初對線上流量的嚴格限制,到如今打通公眾號與小程序、可以模糊搜索、小程序之間的跳轉等等,眾多線上入口的開放,也意味著將來的更多開放。[10]

降低開發門檻——小程序不斷開放新的能力,開發工具不斷升級,幾乎每月都會更新多次。[11]

增加變現能力——比如最近開放的廣告組件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更有意思的?

當然有。

4.1 連接線下

值得一提的是連接線下,這是張小龍屢屢提及的。

其實這也是觸手可及。

後來我們發現,微信事實上已經成為人們默認的掃碼器,這也是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本質不同的延伸之一。

當然,今天看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似乎要變成微信。。。

如今,連接線下的例子也早有很多:

微信掃碼騎共享單車

微信掃碼刷公交

微信掃碼點餐

……

在這一點上,相信小程序會有更多動作,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Doer 的精彩文章:

TAG:ITDo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