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兒梆子信天游

花兒梆子信天游

花兒梆子信天游

——江春名器小賞:壺(肆)

「花兒梆子信天游,愛恨橫陳涕泗流」,這是江春《觀壺口瀑布》詩中的句子,用作賞壺札記的標題,特別說明。

江春看壺:清水蝶戀

日出月落,斗換星移,紫砂藝術上的推陳出新,就是有益促進。堆花烤瓷,這種工藝問世之初,便是奢華的代名詞。如在宮中所見,乾隆爺、老太后用過的玩意兒,早就把祝福的萬字寫遍壺身;捲雲紋、百子圖,都賦予了嬌艷如此的豐富色彩。當然,隨後的戰亂與貧瘠,讓這一工藝潛水湮滅。今日復出,自然又讓寡聞的今人頗為詫異。所以,鐫刻那麼一二個寄寓涵義的字元,留那麼點滴細微的歲月痕迹,就成了玩家珍賞的用心所在。周雲超子承父業,用烤瓷堆畫蝶戀花的功夫,讓這把清水泥壺荷載起情感的溫度與歲月的洗禮,終成一件別具意義的私家藏品。

江春看壺:絞泥橫把

市場經濟的培育,讓傳統的紫砂壺製作也不斷推陳出新。跨界元素的利用,就是有力佐證。相比較先前提及的堆花烤瓷,依然是周家出品的絞泥橫把,借鑒了近年市場頗寵的雞翅木紋,模擬程度極高地做成了壺的把、嘴、鈕,使這一對壺的整體設計,有了極為質樸的平實感。形若端莊大方,態似謙恭有度,儼然一派掌門人,哧喇喇坦蕩的君子之風,很適合用來敬師贈友。上邊紫泥的一把,去了江北黃石;下邊清水泥的一把,留在江南珠海,都成了書香墨韻的伴侶,也更是誠摯友誼的見證。

江春看壺:大明供春

供春一壺,取材樹瘤,得成大器,更是罕有。大明朝的小書童玩泥巴,玩出名堂,的確始料不及;其後的供春壺,品貌千奇百怪,題材包羅萬象,卻都歸於以丑為美一類。比如這大明款制煅泥供春,體量碩大,卻輕薄如紙,極合紫砂密度,形態生動至極,瓜蒂、甲蟲、瘤枝、藤把,都有肖形合韻的塑造,使素本平凡的泥土荷載了新的生命,也使之成為文人墨客上好的案前清玩,可謂風頭一時無二,幾乎歷代大家都有精仿。它的前世今生,值得好好掂量。

江春看壺:竹枝提梁

紫砂壺的各款器型中,提梁壺的製作,難度係數最大,就因為這高出壺身的提梁。因為萬有引力,引發的重力下垂,加上泥料的天然縮水率,人為矗立的泥料,既難塑形,又易折損,更難經歷爐火的淬燒。要麼正品,要麼無品,歪瓜裂棗是很少見的,這就是「提梁一般無俗品」的說法與來歷。范海英的這把紫泥提梁,竹的主題涵義表述,期待是超塵脫俗。壺的設計與做工,當然亦努力追求不俗。搶眼的標誌,還是在這一提梁。頗為巧合的是,這種扭柴紋飾的把手設計,還非常適合人手穩穩妥妥的把握。如此看來:約莫三五知己,紅爐玉手綠焙,掌燈夜話時分,烹茗煮茶小嘬,這把竹枝提梁是非常得體的伴侶。

江春看壺:龍行天下

紫砂壺的風行於世,無非是讓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增值為可圈可點的藝術品。用業界的行話來說,就是要有故事可講。這把紫泥大壺,總不能僅僅因為它用了一個龍形把手,就理解龍行天下的全部涵義吧?許美華原本是一個普通紫砂工匠,她做的這把壺工細活好,大膽設計了一個龐大的壺體,這才讓人延伸想起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將別人勉為其難的理解,瞬間變得可以明了,這才讓平凡秀於平庸。這種靈氣,恐怕也是許美華能夠脫穎而出的緣故。遺憾的是,許美華如今犧牲自己的名牌,去為名頭更響的紫砂名人代工。這就好比披星戴月行走江湖,即便有驚鴻一瞥之艷,也可謂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江春看壺:天香伴月

盧寧剛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就是他設計製作的這把底槽清。壺的線條猶如滿月,卻又隱去了半個身子,琵琶半抱,欲揚還掩;酥胸半敞,欲嬌還羞。連他題刻的天香二字,也纖雲弄巧,筆劃間就跳躍出幾分輕佻與孟浪,暗合了人們潛意識中的花心之欲,更佐證了蝶戀花的主題意蘊。那時候的盧寧剛正當花季,荷爾蒙激發的創作都洋溢在作品中,半月壺只是一例。如今,老成持重的賞客怕是看不慣嘍?!

請按二維碼,免費加關注

聽戲、讀畫、品茶、看電影,俺是玩家

請您一讀《漢字江春》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江春 的精彩文章:

夢幻不遠,自由只一線之隔

TAG:漢字江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