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少鴻鄉情系列散文:美好意象

劉少鴻鄉情系列散文:美好意象

美好意象

劉少鴻

我對自己的記憶力向來是很自信的。特別是小時候親歷過的事情,一般來說,都能記得十分清晰,堅信不疑。比如吧,不管女兒和妻子怎樣嘲笑和打擊,我總是堅決地認定,我小時候在後山打豬草時偷摘的那個柿子足足有一個4號盆子那麼大。我清楚的記得,我將那個柿子放在竹籠里,因為做賊心虛,總想趕快用豬草把它蓋起來,可是打了半天草還是遮蓋不嚴。還有,那隻跳到我們操場上來捉雞的小狐狸,顏色就是火紅火紅的。當時我們正在上課,忽聽操場信步覓食的雞一陣炸叫,扭頭一看,只見那隻小狐狸正匍匐於地,準備做第二次撲擊,不由就叫了一聲:「狐子!」接著全班同學便一擁而出,立在屋檐下的台階上,扯長聲音,「狐子——狐子——」地大叫起來。小狐狸眼珠轉了兩圈,便車轉回身,像一個火球,在我們的吆喝聲中一跳一跳地上了坡頂。女兒說我吹牛不怕上稅。我說好吧,什麼時候帶你回趟鄉下老家,讓你也好見識見識你爸小時候爬過的坡有多高,走過的路有多窄,上課的教室是座落在什麼地方,又是怎樣的破爛不堪,還有麥苗和韭菜有什麼區別,核桃和柿子是怎麼長在樹上的。女兒說好啊,我們這一周不補習,還有國慶節的幾天假哪。我說行,就這麼定啦!

我承認日今的農村和20年前相比,早已經是「舊貌變新顏」,不可同日而語了。我也承認人的記憶對事物的某一特徵會有一定的強化作用。比如柿子的大,狐狸的紅。但再怎麼強化也不至於失了形啊!所以,當我帶著女兒踏上回歸故土的路時,我仍然是充滿了自信的。我還在繼續給女兒灌輸著在她聽來彷彿是天方夜譚一般的童年記憶。女兒15歲了。我15歲時正是70年代中期。那時候,「讀書無用」,所以做為一名初中學生,學習上無任何壓力,半天上課,半天就提個打豬草的籠子,上坡下河,滿世界亂竄。那時,我就常常碰上成群的狐狸在林子間打鬧嬉戲。有一次,一個夥伴逮著了一隻果子狸,我們叫做白猸子,很是可愛。他將它一直養著。 那隻白猸子後來長得很大,像一條小狗一樣,能夠聽從主人的指令了。那位夥伴常帶著它到同學朋友家去串門。第二年過年時,他家買不起肉,大人就背著他,把那隻白猸子殺了。他知道後,整整哭了一個年關,並且從此以後,再也不吃任何肉食。女兒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眼裡充滿了驚奇和神往。她說,我們這回要是能逮著一隻果子狸該多好啊!我也把它好好養著,讓小丁她們羨慕死了。小丁家養著一隻小貓,女兒一直很喜歡。

我想先就近帶女兒去看學校。就在出發的一剎那間,我想糟了,這第一回合我要輸給女兒了。因為我上小學時用作教室的座落在村邊坡根的破土房子早就扒掉了。現在的中小學,連片修建街鎮東頭,也就正好座落在我們村前。那嶄新的校舍,是我們鎮上最好的建築。回望坡上,也早已沒了翳郁的樹林。與深山相比,我們這兒算是淺山川垣地帶,莊稼是一直種到坡頂的。但在東西溝的陡坡和後坡上,卻有幾大片茂密的槐樹林和松樹林。可惜的是,那些樹木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便被砍伐光了。村裡人說,現在除了糟害莊稼的野兔子外,再也看不到其它野生動物的蹤跡了,怎麼可能有狐狸大白天跑到學校操場上來的事呢!我說算了,學校這會兒又沒人,有什麼看頭呢。咱們還是上坡去吧。

家鄉的經濟林木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核桃,一個就是柿子了。它們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坡垣梯田的楞坎上。柿子有許多品種,像火晶柿子就只有乒乓球那麼大,板花柿子則狀如月餅,而我記憶中的那種大柿子名叫帽盔,常見的也只有拳頭一般大小。說實話,記憶中那麼大的柿子,我也只見過那麼一次,本來嘛,柿子這東西,在我們這兒遍地都是,一點兒也不稀罕。正是因為它超乎尋常的大,才使我動了賊心。但現在,我卻必須要尋著一個兩個超常一點的大柿子做依據了。仲秋時節,正是柿子成熟待收的時候,可我領著女兒整整轉了大半天,看到的卻儘是稀稀拉拉、灰頭灰臉的小柿子。我問一位幹活的老者,怎麼沒有大柿子了呢?老者指了指西邊,嘆了口氣,說:「看到那邊的冶煉廠嗎?這些年,被那煙火薰得核桃儘是黑仁,柿子坐不住果,見風就落。唉,建廠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說是發展工業,能帶來多少多少好處。可那好處咱可是一點也沒看到啊!」

我無話可說。因為我不能否認家鄉的進步和可喜變化,也無法否定記憶中所保留的那種美好意象。但無論從那個方面講,我在女兒面前都失敗了。在女兒眼裡,我成了守舊的人,說謊的人,吹牛的人,固執的人,甚至是一個弱智的人。但我明白,我的所記所感是真實的。我之所以自始至終對那些情境難以忘懷,也許正是因為在我們現在的生活當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確實是很難找到了!

劉少鴻,陝西商洛人,出生於1959年重陽節,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省作協會員。參與和負責編著黨史叢書30多部,其中19部分別由中共黨史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公開出版。文學作品有百萬餘字散見於全國60多種報刊。獲獎無數。有篇章被《散文·海外版》、《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視野》、《時文選粹》、《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選刊及多種選本轉載和收入。 出版有散文隨筆集《人跡霜橋》、《醉柳軒隨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力薦 的精彩文章:

王開東:老師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王小波:什麼樣的生活值得一過?

TAG:力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