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袁越:幹細胞與精神病

袁越:幹細胞與精神病

美劇《國土安全》是最近很流行的反恐題材,主人公凱莉是一個患有躁鬱症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探員。這種病又叫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其特徵就是極端的情緒變化,病人有時狂躁,有時抑鬱,兩者交替出現,無論是病人自己還是家屬、同事,都備受折磨。

電視劇中凱莉一直是靠吃藥來控制病情的,但一到關鍵時刻,她都會主動停葯,因為她覺得這個病恰好是自己眼光比別人敏銳的原因,可以幫助自己破案。她甚至把911事件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認為自己當時因為吃藥而暫時失去了「超能力」,導致沒有發現恐怖分子的陰謀。

這種病真有那麼神奇嗎?答案是否定的。沒錯,當躁鬱症患者處於狂躁期時,會感覺自己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連續工作幾天不睡覺也不會覺得困。有些病人就是因為喜歡自己的這種狀態而拒絕吃藥,但他們很快就會後悔,因為這種癲狂狀態維持不了多久,病人就像坐上了過山車,上升之後必然會墮入深谷,升得越高,摔得越狠。

袁越:幹細胞與精神病

這個劇的編導雖然依靠這個病來推進劇情,但也深知不能為了拍戲而誤導觀眾,所以凱莉在處於癲狂期時也會犯錯誤,處於平靜期時也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編導用這個方式告訴觀眾,如果不幸得了躁鬱症,那就一定要吃藥,決不能貪圖一時的興奮而放縱自己,因為不少病人就是在自己抑鬱的時候受不了那種感覺而選擇了自殺。

劇中凱莉的姐姐是個心理醫生,為了防止別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凱莉讓姐姐給自己開藥,主要成分就是鋰鹽。作為最常用的「心境穩定劑」,鋰鹽已經被心理醫生們使用了半個多世紀,效果還不錯。但到最近正在播出的第7季,鋰鹽似乎對凱莉不管用了。凱莉的姐姐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能加大劑量,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顯然,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凱莉的姐姐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鋰鹽失效。事實上,雖然心理醫生們用了這麼多年鋰鹽,但至今也不清楚它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因為躁鬱症這類精神性疾病研究起來難度太大了。

阿爾茲海默症、抑鬱症、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這一長串精神性疾病全都是不治之症,因為這些病缺乏好的動物模型。像肺炎、高血壓和癌症等涉及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都有很好的動物模型可供研究,但人腦是獨一無二的器官,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大腦能夠準確地模擬人腦的狀態。再加上人腦又是最難研究的器官,活人的腦組織很難取樣,即使取得了少量樣本,腦細胞也無法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長期培養。所以精神性疾病的生化基礎很難研究,只能通過各種掃描設備研究大腦的物理特徵,而這顯然是不夠的。

不久前,美國聖地亞哥一家私人研究所(SBP)的伊萬·施耐德(Evan Snyder)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終於取得了突破。他們從患者身上取出少量皮膚細胞,用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發明的人工誘導幹細胞技術將其誘導成多功能幹細胞,然後再用特定的化學物質促使幹細胞發育成腦神經細胞,供科學家們研究。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從此科學家們手裡就有了足夠多的來自病人的腦細胞用於研究了。不但如此,這些腦細胞都是從幹細胞直接轉化來的,患者的年齡信息被抹去了。這就相當於把心理學研究中最常見的干擾因素,比如小時候是否受過心理創傷、母親懷孕時是否吃錯過葯,或者成長過程中是否用過毒品等後天因素全都去掉了。

施耐德博士用這個方法研究了鋰鹽對躁鬱症的治療機理。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找來一群患有躁鬱症的病人,其中一部分人對鋰鹽敏感,治療有效;另一部分人則不敏感,鋰鹽對他們沒用。之後,研究人員從每位病人身上提取一點皮膚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並誘導成幹細胞,然後再把它們轉變成腦細胞,並加入鋰鹽,觀察各自的反應。

結果表明,對於那些對鋰鹽敏感的病人來說,鋰鹽影響的是一種名為CRMP2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腦神經細胞中,其作用是促進神經樹突(Dendrite)的生長。樹突是位於神經細胞末端的樹枝狀突起,其作用是負責接收來自其他神經細胞的信號。這部分躁鬱症病人的CRMP2蛋白功能較差,影響了樹突的正常生長,而鋰鹽正好可以糾正這一錯誤,使得CRMP2蛋白質的功能恢復原狀,樹突的生長過程就正常了。

值得一提的是,神經樹突太多了也不好,這就是為什麼鋰鹽的劑量要經過嚴格的測算,太多太少都不行。凱莉姐姐以前給凱莉開的藥量都是仔細測試過的,效果剛剛好。如果因為藥效變差而隨便增大劑量,很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對於那些對鋰鹽不敏感的病人來說,他們的CRMP2蛋白一直是正常的,鋰鹽自然也就不起作用了。施耐德懷疑,這部分病人的致病機理很可能和第一類病人完全不同,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

最有意思的是,對於CRMP2蛋白功能較差的那部分病人來說,問題並不是出在相應的基因上,也不是這個基因的調控出了問題,而是CRMP2蛋白合成之後的修飾過程出了毛病。原來,一個蛋白質要想正常工作,除氨基酸順序要準確之外,肽鏈的摺疊方式也很重要。這部分病人的CRMP2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和正常人沒有差異,但在摺疊的過程中出了差錯,導致蛋白功能失靈。

類似這樣的問題,科學術語稱之為「翻譯後修飾」差錯。這種差錯必須從單個細胞的生化特性開始研究,光憑腦部掃描或者基因相關性研究是不可能發現的,這就是人工誘導幹細胞法的優勢所在。

施耐德博士開創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為精神性疾病的治療開闢出一塊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徹底改變個人化醫療的未來。比如凱莉這個案例,未來的心理學家只要取一點她的皮膚細胞,就能知道鋰鹽對她到底有沒有用了。

文:袁越

編輯:余運西

校對:閔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寶寶五官清潔,媽媽該這樣做
春季食補,可選姜棗養生粥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