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導語:世人總是會對未知著莫大的好奇心,存在問不完的問題,就像你看到標題點開了這篇小文,但是有時「好奇心會害死人」。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引子

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幾百位帝王才迎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拋開一些不說單從文化方面來看,曾經的歷史就是璀璨奪目,文明繁榮昌盛。

令人髮指的是近代懦弱無能的清廷,在昏庸無腦以慈禧為代表的統治者領導下,一次次的對外妥協,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是我國大批文物史料流放海外,後又經歷抗戰國家文明,歷史文化飄搖散落。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歷史空白急需要學者填補。

一個民族絕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也不可讓文化產生斷層。所以我們此時真的要去儘力修補這些被盜取的史料,填補文化的空白。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疑似甘霖?

郭沫若作為中國歷史研究所的所長,自然是要首當其衝,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解決這一難題。

似乎是上天的安排,這位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的學習醫學的人,竟對中國的古歷史有著深刻的見解與研究。尤其在甲骨文和史學上,頗為出色,代表作有《甲骨文字研究》,《中國史稿》等。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郭沫若是他的筆名,他原名郭開貞。1930年,郭沫若利用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人類社會學發展規律,開創了唯物史觀派,並在當時中國的學術界佔領了主導地位,更為人心喜的是他一直有一個「怪癖」——喜好考古,挖掘皇陵。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夜郎自大

郭沫若作為一個具有狂熱歷史文化愛好的學者,就曾多次向政府倡導開掘皇陵,通過研究史物發現缺失的歷史文化,這也正好契合他的唯物史觀點。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說干就干,1955年時郭沫若就帶著考古隊選定了目標——明定陵。他毅然不顧當時眾多考古學家的勸告就對其開始挖掘,由於這是新中國第一次開挖皇陵,根本就沒有經驗,為期一年多才找到定陵的金剛牆,確定地宮入口。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再加上當時技術上的不成熟,打開了皇陵,的確發現了眾多歷史文物,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地宮內空氣的湧入,原本色彩斑斕的絲織品變得灰沉沉的,各種名貴字畫也都失去了顏色,一碰就成了灰燼,就只留下了一些金銀細軟損失巨大,這嚇壞了在場各位考古人員。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結局

開挖明定陵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原本所有的期望並沒有得到全部實現,還導致國家損失了大量財產,釀造成了歷史悲劇。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可笑的是郭沫若不知悔改,反而一再請求挖掘其他皇陵,甚至要挖秦始皇陵。周總理知道了這則消息以後一口回絕了他,只冷冷的說了一句話:「十年之內,不準再開帝王陵。」

郭沫若有一怪癖,導致國家損失大量財產,周總理知道後說了一句話

此後考古界便有了一不成文的通俗規定:「能不動土就不動,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

所以至今秦始皇陵雖受萬眾矚目,也不挖掘。除了技術原因,還有就是後人應該收起好奇心,對歷史人物保持敬畏,不挖掘就是最好的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或戲清水 的精彩文章:

轟轟烈烈的太平運動,為什麼失敗?看看洪秀全每頓吃什麼就知道了
此人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八卦掌創始人,曾大戰太極宗師楊露禪

TAG:或戲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