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周回顧:彭蕾如何成為馬雲背後的女人?張一鳴和扎克伯格為何被原諒?

一周回顧:彭蕾如何成為馬雲背後的女人?張一鳴和扎克伯格為何被原諒?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北島《一切》

北京生活著2000多萬人口,但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尤其在夜晚。當堵在東三環的私家車主聽著廣播里的家長里短,北四環的別墅里正上演著永不落幕的晚宴,三里屯迎面走來的長髮女子,剛剛收到了房東通知搬家的信息。

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暇理會這座城市的平淡或離奇。他們的更多時光打發在了手機里,新聞資訊、朋友圈、短視頻、陌生人社交……互聯網公司們結成了同盟,合力謀殺掉空餘時間。

很多信息的傳播,僅僅是為了滿足某種情緒。於是,本周,彭蕾的離任變成了勵志雞湯,道歉的張一鳴成了水逆代表,而被國會質問的扎克伯格則成了脫口秀演員。

就這樣,你掉進了信息的繭房。

01成為雞湯的彭蕾

焦慮和煽情並舉的時代,每個成功人士的離開都不可避免地被熬製成了一鍋雞湯。

本周一,阿里創始人之一的彭蕾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很快,絞盡腦汁的媒體人給了彭蕾各種龍母式的title:「黃龍女王、七大事業群之主、阿里靈魂的守護者、西溪谷地的卡麗熙、螞蟻之母……」並稱她為「馬雲背後的女人」和「全球最大獨角獸背後的女人」。

不得不說,這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意淫味。滿屏尷尬也逼得很少發微博的彭蕾發了聲,本周三晚,她在個人微博寫道:雞湯有風險,飲用需謹慎,並配上滿頭黑線的表情。

圖:彭蕾的微博截圖

拋開這些不談,彭蕾本人卻是有著人格魅力的管理者。

首先她不抗拒自己的女性身份。在本周三卸任後首次接受採訪時,她建議企業多去挖掘女性的力量,並舉例說,女性的不講道理和小心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為不服輸和對細節的極致把握。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曾在3年前的全球女性創業大會笑著鼓勵同胞們:在確認自己正確的情況下,不要因為自己是女人就輕易被否定,要「勇於去耍賴,勇於不講道理,有時候你就要告訴團隊,你要麼改變我,你現在沒法改變我,你就照著做。「

是不是和影視劇里那些要麼過分男性化、要麼過分依附別人的女總裁有著很大反差?這也正是彭蕾正視自己身份的可貴之處。

其次就是真性情。

彭蕾處事低調,但該說話時從不含糊。2013年5月馬雲辭去阿里巴巴CEO時,外界開始盛傳作為支付寶CEO的彭蕾會成為接任者,面對媒體的揣度和過度解讀,性情耿直的彭蕾就寫了一封長長的回應,不僅說了接任和婚姻的事,還直接懟了那些說自己和馬雲長得像的人:「我長什麼樣關你屁事。」

去年10月,在得知胡潤排行榜把自己身價估值到400億後,她更是直言:「這富豪榜還是抽風榜啊?轉發超500可以舉報嗎?還400億,咋不4000億啊?」

當然這些特質能夠被放大,是以彭蕾以往的成就為基礎的,儘管她總愛說自己胸無大志,但誰都知道,將螞蟻金服從一個馬雲口裡「爛、非常爛」的產品變成估值千億美元的公司,彭蕾的作用沒人能夠忽視。

至於其他標籤,在商業社會都是錦上添花罷了。

02為何有人心疼張一鳴和扎克伯格

幾乎在同一時間,張一鳴和扎克伯格都向公眾道歉了

前者在公開致歉信里說自己一夜未眠,表示未來要「將正確的價值觀融入技術和產品」,附帶永久關閉內涵段子,整改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後者則在接近百位國會議員的「圍攻」下,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脫口秀」。

效果是很明顯的。

兩位CEO誠懇的認錯態度、略顯無助的言行,換來了一波同情分。雖然一定還有人覺得「內涵段子低俗,封得好」,也一定有很多美國公民依然對自己的隱私被泄露感到憤怒,但道歉之後,更多聲音出來了,有人覺得張一鳴可憐,「心疼XX秒、人民的喜好如此有什麼錯」,有人覺得扎克伯格無辜,公然說「小扎又沒錯,憑什麼道歉。」

公眾號「硅星人」採訪了一些矽谷技術人員。其中,谷歌一位工程師表達了兩個觀點:

其一,Facebook沒有違法也沒有售賣用戶的數據,臉書充其量也就是被第三方利用的一把槍,殺人了怨得著槍嗎?

其二,社交媒體都在做收集人信息的事,大家都在做,小扎只是運氣不好被拎出來吊打而已(此處應該@李彥宏)。

此外,這位工程師分析Facebook運營模式之後斷定:臉書不會出賣公眾信息。他將民眾的憤怒解釋:恐懼源於無知吧。

嗯,也是很精英主義了。不過「技術無罪」的確是很多矽谷人的信仰,扎克伯格在自家地盤能拿到同情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扎克伯格本人在聽證會上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謝那些對互聯網並不熟悉的國會議員們,有媒體將其形容為:小扎針對老年人的一場互聯網知識普及講座。

於是你會看到,聽證會進行的那兩天,Facebook股價分別上漲4.5%和0.78%。

好吧,所有的故事最後都變成了關於金錢和利益的故事。至於隱私保護這個話題,至少在國內,就又又又又又一次被忽略掉了。

03短命的新星和永恆的選秀

《中國有嘻哈》回來了,但像一個不願提及傷心往事的男人,他把名字改成了《中國新說唱》。

本周五上午,《中國有嘻哈》導演車澈在微博曬出和吳亦凡的合影,並配文道:愛奇藝#中國新說唱#全球海選現已開啟……我們的夢想,從不食言。

圖:車澈的微博截圖

聯想到《中國有嘻哈》從去年夏天的大火到冬天的涼涼,底下評論自然又是一波唏噓感慨。而對於去年的那撥當事人來說,人生確實被改變了

曾經處於風暴中心的PG One的微博,依然停留在2018年1月4號的那條認錯,各大音樂網站也依然找不到他的歌曲。PG One本身就像一個迅速膨脹的氣泡,當他飛得足夠高、足夠大時,突然「啪」的一聲,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而雙料冠軍的另一位GAI,在退賽《歌手》後的通告變得很少。最近一條新聞是在時裝周上露臉,與音樂似乎也沒啥關係。

不光是這些頭部選手,正如他們喜歡在歌詞里調侃命運,去年從《中國有嘻哈》出過名的選手們,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迅速過氣了。對於他們來說,一夜成名之後,就是曇花一現的唏噓。

當然,這並非《中國有嘻哈》獨有的命運,當選秀節目進化到今天,能真正爬上巔峰的幸運兒已經越來越少。

從2005年第一屆《超級女聲》開始,混到了娛樂圈頭部的選秀明星也還是李宇春、張靚穎等、井柏然這些「老人」。2012年大火的《中國好聲音》捧出的張碧晨、梁博,2013年《快樂男生》捧出的華晨宇,在圈裡也還只能算是半新人。

和新人難出形成對比的,卻是綜藝節目的火爆。據廣電監管部門數據透露,在2017年僅新上線的綜藝節目就達197檔。但更多時候,無論是選手還是製作方都像是走個過場,拿錢走人。

而隨著TFBOYS 名氣暴漲,偶像養成逐漸取代了純選秀類節目,成為新人出道的新模式。最近,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就通過《偶像練習生》順利出道。

相比選秀節目的投票競選,「偶像養成」顯然是撈錢更多的模式,粉絲可以在偶像見面會、生日會等種類繁多的項目上瘋狂投錢,從中享受「養成」成就感。

看,這屆偶像出作品不行,掙錢還是很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人物觀 的精彩文章: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春天
B站上市背後的「關鍵先生」

TAG:首席人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