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中將周希漢雙胞胎女兒夭折抗日戰火 76年後沁水豎碑銘記歷史

開國中將周希漢雙胞胎女兒夭折抗日戰火 76年後沁水豎碑銘記歷史

原標題:開國中將周希漢雙胞胎女兒夭折抗日戰火 76年後沁水豎碑銘記歷史


4月6日上午,沁水縣十里鄉西峪村的村民們向滿溝自然庄崖腦頂方向彙集——一個儉樸而隆重的紀念儀式在山頂的土坡上舉行。


沁水縣副縣長孫晉軍代表沁水縣委、縣政府致辭。沁水縣副縣長張連平、沁水縣民政局局長車海林、十里鄉黨委書記謝新雷、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楊興瑞,執行會長元小愛和當地群眾100餘人,為在抗日戰爭中夭折的一對雙胞胎姑娘墓碑舉行揭碑儀式。


石碑立於靠山的坡前,上書「周希漢周璇愛女周鄂、周晉之墓」,石碑落款為「幺妹周嬌嬌代父母及兄周太安、周太陽、周南征、周抗援泣立」


「痛哉!周鄂、周晉者,乃開國中將周希漢周璇之女。誕未足兩月,夭折於戰火之年。余每與世人談及淚如湧泉。……」374字的碑文讓人痛徹心扉,從而也揭開了76年前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周希漢之女周曉紅向革命老區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A


尋找周鄂周晉之墓


4月15日,提起這段塵封76年歷史,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元小愛想起了5年前的一段往事。


2013年4月11日,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頻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電影《戰將周希漢》,在陽城縣北留鎮史山村開機。


3月19日,電影《戰將周希漢》開機前,在晉城舉行了一個座談會。將軍長子、1944年生於延安的周太安向媒體介紹了父親生平及電影《戰將周希漢》的劇情。



《戰將周希漢》劇照


元小愛擔任影片製片人。在晉城拍攝《戰將周希漢》期間,周太安向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贈送了《周希漢中將》一書。從書中所述內容,眾人才知道,抗戰時期,周安太有一對未滿兩個月的雙胞胎姐姐夭折在沁水。

根據書中所述的場景、地點,元小愛、楊興瑞、原國堂、朱和平等人先後數次趕往沁水縣十里鄉西峪村。在十里鄉文化站站長李保庫、西峪村黨支部書記馬振芳和村裡的紅色文化倡導者賈世庭的協助下,元小愛等人在村裡尋找了解這段往事的知情人。很快,當年知情人的後代張世恆、張春魚等人被找到,通過收集資料,開始尋找周希漢夫婦雙胞胎女兒的墓地。



▲墓碑


2016年初,尋找周鄂、周晉墓地有了結果。據村裡人回憶,當年深耕土地時,有人在張春魚的耕地里曾經見過兩個方形小匣子。經過多方了解印證,最終確認:西峪村滿溝自然庄的崖腦頂,張春魚承包的耕地里埋著的兩個方形小匣子,就是周鄂、周晉的埋葬地。


2016年清明節,由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晉城市旅遊攝影協會、西峪村村委會共同為周鄂、周晉掃墓。


2017年清明節,得知兩個姐姐有了下落,周希漢最小的女兒周曉紅(周嬌嬌)第一次前往十里鄉西峪村。走進這座僻靜而古老的村落,窯洞、松樹、梨樹……映入眼帘的,是太多的與母親生前所描述過的相同情形。


剛走近崖腦頂的高坡上,看到靜靜地沉睡了70多年的兩位姐姐的安葬地時,周曉紅已淚流滿面:「我已經感覺到了!這是血脈里的連接,我確信:我的姐姐就在這裡!」


B


周希漢痛失愛女


「從麻城周家坳走出來的周希漢中將,一生轉戰南北,大難不死。他既有虎將風度又有儒將見識,被譽為聰明過人、勤奮過人、才幹過人的一代戰將。紅軍時期,緊跟徐向前開闢鄂豫皖,轉戰陝甘川;抗日烽火中,伴隨陳賡大將,東征平原大地,西征太行山區;解放戰爭中,馳騁三晉,逐鹿中原,鏖戰淮海,橫掃兩廣。」2005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戰將星叢書之《周希漢中將》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該書對周希漢將軍的評價:「建國後,出任海軍參謀長、副司令員,為創建正規化現代化的人民海軍,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政權而嘔心嚦血。」

周鄂、周晉夭折的往事,儘管多有提及,但夭折何時?後埋於何處?鮮有說明。



▲碑文


從《周希漢中將》一書中得知,周希漢的妻子周璇,是山西運城人,原名柴梨仙、柴英。1942年,周璇生下了雙胞胎女兒。周希漢為女兒取名周鄂、周晉。



據《周希漢中將》一書記載,這年冬天,日本鬼子大規模的「掃蕩」就開始了,此時駐紮在沁水縣東西峪一帶的第三八六旅,改稱太岳二分區,周希漢任副司令。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周希漢得到報告,大女兒周鄂死了。當他摸黑翻過幾座山頭趕到了妻子身邊時,才知道孩子是餓死的。原來,因部隊抓緊時間趕路,周璇產後體虛,拚命才能跟上隊伍。


到了宿營地,周鄂眼睛微合,已經沒了體溫。安慰了妻子,周希漢格外仔細地給孩子像生前一樣裹好小被子,然後又摸黑返回了自己的宿營地。周晉比姐姐周鄂多活了9天。那是一個夜間急行軍轉移,上半夜,翻過山頂時,她撕裂著聲帶哭了兩次,人們還曾擔心過她的哭聲會暴露目標,好在她每次都是哭幾聲就止住了。周璇想看看背簍里的女兒可是做不到,只能拚命地走。


到了拂曉前宿營的時候,人們才發現,不知何時,狂暴的山風把裹在周晉身上的小被子刮跑了。後半夜安靜下來的她,不是睡著了,而是被凍僵了,她的身體、小手……已不再柔軟。那時,周希漢正在另一個山坳與日軍激烈的交火。經過一陣激戰,與敵人脫離了接觸,周希漢率小分隊與機關會合,稍微鬆了口氣的他找到了周璇。但無論如何不能相信的是,他抱起的竟是女兒僵硬的屍體。周希漢將兩個女兒的遺體帶回了西峪,埋葬在了一起。


「周鄂、周晉這對孿生姐妹出生在抗日前線,出生在八路軍戰士的家庭,來到這個世間還不到兩個月,沒有直接死於戰火,卻雙雙夭折在同一次反『掃蕩』的戰鬥中,被日寇奪去了無辜的生命。」回憶起這段歷史,元小愛唏噓不已,感慨萬分。


C

豎碑銘記


電影《戰將周希漢》是由邵兵、侯勇、盧奇等主演的。2014年,在第14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評選中,電影《戰將周希漢》獲優秀故事片一等獎。2016年,該片獲山西省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優秀獎。


2018年春節前,受周曉紅的委託,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為其雙胞胎姐姐墓地立碑做前期工作。


在西峪村村委會及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碑石於清明節前安放就位。


據村裡人回憶,70多年前,周希漢與周璇就住在村民張世恆祖父的小院里。周鄂、周晉墓就在距小院數百米的山坡上,墓前有幾株老梨樹。


在西峪村居住期間,周璇認張世恆的祖母為乾媽。周鄂、周晉辭世後,是張世恆的祖父與周希漢一起安葬了小姐妹倆。


儘管時隔76年,張世恆家祖孫三代卻一直守護著周鄂、周晉墓地。


4月6日,春寒料峭。在周鄂、周晉墓碑揭碑儀式上,當地民眾在周希漢夫婦故居前為周鄂、周晉書寫輓聯。



▲揭碑儀式現場

前來參加儀式的周曉紅對在尋找周鄂、周晉墓地過程中,予以傾力相助的張世恆等革命老區的群眾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


在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楊興瑞領誦下,周曉紅一家與100多名參加儀式的人們一起誦讀碑文。



▲周曉紅一家與周希漢當年的房東後代張世恆合影


就在眾人為周鄂、周晉肅立默哀時,崖腦頂上空飄起了雪花。「或許是上天為70多年前的那場悲劇感到痛苦和哭泣,也為革命老區人民與人民軍隊之間的血肉親情而感動吧!」元小愛說。


采寫:李吉毅 原國堂


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劉 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頭條mp 的精彩文章:

眾專家論證 杜牧《清明》詩中杏花村確在山西汾陽

TAG:山西頭條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