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八周年,你還記得八年前的故事嗎

小米八周年,你還記得八年前的故事嗎

2018年4月,小米迎來了八歲的生日,在這八年中,小米經歷了輝煌、低谷和強勢反彈,回到八年前,讓我們回味下故事的開始。部分內容摘自《參與感》。

第一版MIUI發布

2010年8月,第一版MIUI發布,當時我們只有100個用戶,他們是口碑傳播最早的核心用戶。到2011年8月小米手機發布的時候,相比於之前,用戶已經呈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小米在大眾口碑傳播領域中積蓄了足夠的初始勢能。

回顧在MIUI口碑最初建立時,有三個口碑傳播節點十分重要。

「快」是第一個口碑節點,使用更流暢了。

我們從深度定製安卓手機系統開始入手,當時MIUI主要是做刷機ROM。表面看,用戶是在使用手機硬體,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操控體驗,本質上還是來自於軟體。當時很多刷機軟體都是個人和一些小團隊做的,他們都沒有足夠的實力或持續的精力來真正做好底層的優化。

我們一上來抓住「快」,優化整個桌面的動畫幀速,從每秒30幀到40幀到60幀,讓指尖在屏幕滑動時非常流暢;逐個優化主要用戶痛點,把打電話、發簡訊的模塊優化得體驗更好、速度更快,比如給常用聯繫人發簡訊,一般系統要3-5步,我們只需兩步。

「好看」是第二個口碑節點。

那個時候,相比蘋果,安卓系統的原生界面算是難看了。我們先優化程序讓系統更快,大概三四個月後開始做「好看」。一年後,MIUI的主題已經到了可編程的地步,如果你有一定的編程能力,主題可以做得千姿百態。MIUI在手機主題這個點的產品設計上,論開放性和深度,在安卓體系里我們算是做的非常出色的了。

「開放」是第三個口碑節點。

我們允許用戶重新編譯定製MIUI系統。這帶來了什麼樣的發展?開放性就讓很多國外的用戶參與進來,他們自己發布了MIUI的英語版本、西班牙語版本、葡萄牙語版本等。這種開放策略吸引了國外很多發燒友用戶去深度傳播MIUI,國外的口碑又反過來影響了國內的市場傳播,類似出口轉內銷。

做企業就像做人一樣,朋友才會真心去為你傳播、維護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強的用戶關係。

小米始終堅持的是:和用戶做朋友。

開創「橙色星期五」

為了讓用戶深入參與到產品研發過程中,我們設計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聯網開發模式,核心是MIUI團隊在論壇和用戶互動,系統每周更新。

在確保基礎功能穩定的基礎上,我們把好的或者還不夠好的想法,成熟的或者還不成熟的功能,都坦誠放在我們的用戶面前。每周五的下午,伴隨著小米橙色的標誌,新一版的MIUI就會如約而至。

隨後,MIUI會在下周二讓用戶來提交使用過後的四格體驗報告。通過四格報告,可以匯總出用戶上周哪些功能最喜歡,哪些覺得不夠好,哪些功能正廣受期待。我們在內部設置了「爆米花獎」,根據用戶對新功能的投票產生上周做得最好的項目,然後給員工獎勵。獎品就是一桶爆米花,以及被稱為「大神」的榮譽感。

我們讓員工和用戶通過論壇零距離接觸,做得好的功能得到用戶表揚,團隊自然很開心;當一個產品經理和工程師負責的功能被用戶吐槽甚至大罵的時候,不用開會不用動員,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加班加點,全力去改進。

每個周五,用戶就開始等待著MIUI的更新,這些發燒友很喜歡刷機,體驗新系統,體驗新功能。也許這個「橙色星期五」所發布的新功能就是他們親自設計的,或者某一個被修復的Bug,就是他們發現的。這讓每一個深入參與其中的用戶都非常興奮。

MIUI真正做到了讓用戶深度參與:

「開放參與節點」,我們除了工程代碼編寫部分,其他的產品需求、測試和發布,都開放給用戶參與;這種開放,是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我們根據用戶意見不斷迭代完善產品,用戶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功能和產品。

「設計互動方式」是基於論壇討論來收集需求,固定的「橙色星期五」每周更新。

「擴散口碑事件」有基於MIUI產品內容的鼓勵分享機制,也有我們集中資源所做的口碑事件,我們為最早參與測試的100個用戶,拍了個微電影《100個夢想的贊助商》,是用戶深度參與的「放大器」。

「辦公室燒香」的小傳統

我們當初是在每周二中午12點開放購買活動,而每一次開放購買,當時間臨近12點時,小米網的流量陡然上升,由於急速增長的在線銷售流量,每次放貨,伺服器就會被擠爆至死機。

有一次我們的一位主力工程師經過很大的努力優化了程序,但是他仍然對系統能不能頂住巨大的流量心裡沒底,於是他在辦公室里燒香求保佑。結果那天系統經受住了考驗。隨後我們的開放購買基本上就很少出現伺服器死機的情況了,而每次開放購買日之前,工程師在辦公室燒香則成為了我們電商開發部門的一個小傳統。

在小米網巨大流量的背後,是「活動產品化」模式的成功。

最初用戶可以發一條附帶我們產品圖片的微博,去宣告一下他的成功預約。這樣一個單純的銷售預約活動同時也成了數百萬用戶參與的社會化媒體活動。

而當每周二開放購買開始後,能夠順利買到小米產品的用戶,也會通過微博、微信和論壇等渠道去和他們的朋友們分享購買成功之後的喜悅。後來我們在預約流程中加入了一些有意思的小環節。

比如分享你最喜歡小米手機哪個功能,你最喜歡哪種代表你個性的多彩後蓋。預約小米電視時我們甚至讓用戶可以親手搭配出一個自己的虛擬客廳,然後再來選擇電視的顏色。我們幫用戶生成精美的分享圖片,讓大家的預約和購買都可以發微博炫耀。

這是小米市場銷售活動的微創新,我們實現了「活動產品化」,把活動當做產品來設計和運營,持續優化。

小米在銷售方式上以用戶深度參與為指導做出了很多銷售方式上的創新,把原本單向的購買行為變成了很有交互性的一次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很熱鬧,也形成可分享的話題,提供了獨特的體驗。

為什麼叫「小米」

小米誕生的第一個月,創始團隊討論過至少上百個名字,比如紅星、千奇、安童、玄德、靈犀等。這些備選的名字回過頭看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獵奇。比如靈犀,我們想取「心有靈犀」的意頭,甚至在紙上畫過犀牛吉祥物的草圖;又比如「玄德」這個名字來自於最早討論時所在茶館的包廂名。

我們差一點定的一個名字是「紅星」,它有很好的識別度,而且「紅星閃閃」的色彩感富有激情與正能量。原有的頂級域名所有者甚至也已向我們報價,但由於「紅星」在酒類中是著名商標,有著特殊保護即便是在科技類別中的工商註冊也會受阻。

最終我們選擇了「小米」。小米是五穀之一,溫潤滋養,人們耳熟能詳,顯得親切平和。小米這個名字大家很熟悉,當初去工商註冊時候,還有人問我們是否是個新農業科技公司。

小米的標誌圖形設計,是Mobile Internet(移動互聯網)首字母組合「MI」,也是「米」的拼音字母。標誌圖形180度倒轉後近似一個漢字「心」字,只是少了一點,意即「讓用戶省一點心」。

八年前的那個上午

最後,回到八年前,2010年4月6日。

這一天是清明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上午九點多鐘,一位老人抱著一個電飯鍋,穿過中關村東部的街道,拐進了位於保福寺橋邊的銀谷大廈。

這位老人是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的父親,他早上五點鐘就爬起來熬煮了這鍋小米粥。上樓後他推開了807室的門,屋裡的14個人笑容滿滿的湊了上來,他揭開鍋蓋,給每個人盛了一碗熱騰騰的小米粥,他們一邊在吃,一邊在聊,一邊在開心的笑。

雷軍後來回憶到:「我們唯一的儀式就是一起喝了碗小米粥,然後就開始上班了」

可能在他看來:那只是普通一天。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穀倉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穀倉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