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稱為「補藥之長」的黃芪,確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千萬別用錯,它的傷害也十分強大

被稱為「補藥之長」的黃芪,確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千萬別用錯,它的傷害也十分強大

黃芪一味極為常用及常見的中藥材,由古至今被非常頻繁的使用於調理身體,黃芪被做藥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足矣證明黃芪的藥用價值的珍貴。黃芪與之不同的藥物搭配可針對各種不同癥狀發揮相應的治療效果。黃芪被稱之為補藥之長,同時黃芪還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其具有良好的食用及藥用價值,無論是中醫中還是現代醫學裡,黃芪都不失為一味好葯。

《本草綱目》中載:「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黃芪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病狀。

在民間,黃芪還常用於煲湯、煮粥等烹飪方式,含有黃芪的菜肴對氣虛自汗的癥狀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黃芪和人蔘同屬於補氣良藥,不過人蔘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用於虛脫、休克等緊急的情況,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多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黃芪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若與人蔘,党參等藥性相近的補藥配伍則效果更好。

黃芪具有補氣虛的功能,對身體虛弱,尤其是中老年人,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導致肌肉鬆軟,導致身體機能衰弱,體質下降,使用黃芪能夠補虛,養元氣,提升機體免疫力。因為身體虛弱,年紀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會出現水腫。氣虛,也可以常服黃芪,起到補氣固表。有慢性腎病的人,也可能有些許浮腫,中醫在治療時,黃芪也是常用的一味葯。

一些人遇到天氣變化很大的情況就容易出現感冒癥狀,就可用黃芪來固表,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等症。在中醫里就有一個很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風散」,主葯就是黃芪,是用來治療經常性感冒的。

黃芪是民間經常食用的一種純天然食品,一直流傳有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口號,尤其是在老一輩人口中廣為流傳,因為黃芪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常被用來煲湯盒泡茶喝,還有人用來泡酒,做菜等。而在中醫里多用於配藥方,或是製作藥膏、膏藥貼等。

黃芪因是大補之物,對於火氣旺盛,精力充沛的人並不適合,使用的話會起反效果。

在出現感冒、發燒癥狀時,不宜用黃芪,因黃芪本身時大補之物,在感冒、發燒時,身體內部產熱大於散熱,內部火氣旺盛,再使用黃芪就如同火上澆油,得不償失。

適當的使用黃芪確實能夠調養身體,但千萬不可因為黃芪功效好,就過量使用。

若是要針對治療某些癥狀要用到黃芪,使用之前最好諮詢一些醫生,以防錯用造成不良效果產生,傷害到自身身體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醫有問必答 的精彩文章:

男士經常梳頭,好處多更多
專家提示:腦出血術後康復「七要點」

TAG:求醫有問必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