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向的不孤獨患者

內向的不孤獨患者

500マイル

 君となら

松たか子 

00:00/03:26

我天性不宜交際。

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

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

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

也不願意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

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鬆,

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忍受,

不累及他人,

無需感到不安。

—周國平 《風中的紙屑》

前幾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一直覺得,最嚴重的歧視,不在種族、民族或性別,而在性格,社會對內向性格的歧視簡直有如大氣壓,沉重、廣大、無可抗拒、無可逃脫......

小編小時候是個極度內向的人,大概從三四歲開始,我的意識就已經成熟得像個大人了,別的孩子會撒嬌哭鬧,但我不會;別的孩子會出去跳皮筋玩遊戲,而我只想在家看電視組裝賽車;別的孩子會下課衝出教室到外面玩耍,而我只想在班級里看書......

如果別人不主動跟我說話,我可以一天一句話都不說,疼了累了難過了,乃至喜歡與厭惡,我都不知道要怎樣表達。我的童年並沒有受過什麼創傷,甚至獲得了超出常人的關愛,大家都把我寵成公主,對我有求必應,可是我什麼要求都沒有,沒有想要的玩具也沒有想吃的東西,只要讓我一個人呆著就好。從小學到高中,也就是有了自主的意識卻未成年的階段,我一直被貼上各種內向的標籤,乖乖女、模範生、書獃子,更誇張的,還有一些不明概念的人,認為我是自閉症......

我一直都習慣一個人玩,去家門口的圖書館看書,穿著旱冰鞋在小區里一圈一圈地轉,小學二年級開始就自己報課外班,把自己的假期填滿,然後,一個人去上課......我自己很清楚,我不愛交際並不是因為害怕交際,而是因為我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要比從他人那裡得到的快樂多得多,我只是不想勉強自己做自己不願做的事而已......

我可以一天一句話不說,

但我也能拿到演講比賽的第一名;

我不善交際,

但學生時期的十二年我一直是班級的班長;

我可以在自習室不吃不喝學一天,

但我也可以去club跳到後半夜......

我明明是個有很多面的人,卻被人用偏見形容為「自閉症」,我覺得很可笑也很無語,我太想長大了,因為我太有主見了,生而為人的第一個角色-孩子,我真是不太合適。長大了之後確實印證了這個想法,做一個自在獨立的大人,真是太爽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只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吃喜歡的食物,而不是像個機器人一樣接受安排,適應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本應用「合不合適」來形容的人際關係,卻被用「對錯」、「好壞」來判斷。逼著內向的人強行社交,就好像對患有哮喘病的病人說:「周圍都是空氣,你就不能多吸兩口氣么~」

任何性格或態度,都是相對的,都不應該是有正解的,內向的人沒有錯,是這個世界的同理心、包容性太差了......

這個社會,彷彿就是對內向的人有偏見。世人認為,內向是「社會化失敗」的,他們被貼上了不合群、高傲、不快樂、無趣的標籤,這個世界歧視內向的人,而這種歧視體現在方方面面:

在學校里,老師對內向的人的評語是:

「你表現很棒就是有點內向,希望能看到更加活潑開朗的你~」

見親戚的時候,大家對你的勸誡是:

「你怎麼見長輩都不說話呢,不能這樣,得大方點,你是不是在學校里都沒有朋友啊,別一天天就知道學習,要多交朋友,要嘴甜有禮貌,別人才會喜歡你~」

和你不熟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

「ta太裝太傲了,一點都不合群~」

去面試的時候,HR對你的評價是:

「你太安靜了,太格格不入了,我覺得你不能和團隊合作~」

在家庭里,內向=沒出息;

在學校里,內向=保守自閉;

在職場上,內向=沒有進取心;

在友情里,內向=孤傲;

在愛情里,內向=無趣......

我將身邊的人劃分為了三類:

A類是和我一起走好多年的哥們姐們,彼此出什麼事都可以把心把肝掏出來的那種;

B類是我喜歡或賞識的朋友,交往建立在這個人的人格魅力之上;

C類是空氣,不感興趣

我在ABC三種人眼裡是三種不同的樣子,A類覺得我善良可愛,B類覺得我善談得體,C類覺得我自大高傲......

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會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出不同的樣子,而反饋給對方的信息,也會讓對方把你想成和你本身不太一樣的人。而同理,對方也有可能有著許許多多你不知道的面,以片面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人,是非常不客觀的。以自己片面的角度評價別人,甚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是一種社交騷擾...... 而這種騷擾,會給人帶來難以想像的苦痛與不適感。

我們總是被教育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侵害,卻沒有意識到對自己心理上的保護也是一樣重要的,可是,把自己帶進委屈不適絕望的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拿喝酒這件事來說,在韓國生活的我經常要面對非常多的酒局,但我基本都會非常明確地表明,我不想喝,當別人勸酒說我不給面子的時候,我會回答:「我只是覺得酒很苦很難喝才不喝的,跟給不給面子沒什麼關係,但你逼我喝酒,就是不給我面子了吧~」

我倒也不是不能喝酒,我可以和自己的好閨蜜喝到爛醉,但我討厭那些勸酒的人,因為他們在向我強加自己的意願,我覺得他們人品有問題,我不喜歡......

我在配合別人這件事情上,總是覺得非常艱難,不想就是不想。

從在意那些虛頭巴腦的事情,逼自己配合別人開始,人就不可能活得痛快了,討別人喜歡不重要,自己的原則和真本事才比較重要......如果說內向性格會失去一些機會的話,那麼假裝外向的人,會失去全部的快樂。與其這樣撲進人潮中,假裝和世界抱作一團,不如就這樣接受那個內向的自己。你是內向,就努力向內秀靠攏,而不是假裝外向,憋出一身內傷。

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村上春樹...... 數據表明世界上70%的成功者其實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不參加活動是他們的自主選擇。所以,內向不是病,無需改變,逼他們外向才是這個世界的病......

中國式思維里,停留在表面上的社交文化,熱情積極的程度代表著懂事的程度和情商的高低,小時候主動喊人,大方表演就是聰明懂事;長大了見機行事,痛快乾杯就是情商無敵。而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是體現在如何玩轉社交如魚得水,而是懂得尊重和接受這個世界的多樣性的存在,逼內向的人活潑,才是情商低的表現。

所以,不要為了配合這個世界演戲而暗自神傷,每個內向的你,都是溫柔善良且特別的,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因為內向而自卑,而是要學會與這樣特別的自己和解,接納自己,愛自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alk一talk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街舞》轉型成功,第6期笑點炸裂
粉絲為了讓蔡徐坤發微博,竟然……這屆粉絲很機智!

TAG:talk一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