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只要不瞞我,情人隨便找,這樣的戀愛契約你敢不敢簽?

只要不瞞我,情人隨便找,這樣的戀愛契約你敢不敢簽?





人本性里是抗拒婚姻的。


這是李銀河等學者的觀點,理由是 ——



1.人的感情是流動的,婚姻要求人從一而終;


2.人類壽命延長,愛情有效期難以覆蓋人類壽命;


3.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


4.性的目的改變了。


這些理由,你又認同嗎?


不管你認同不認同,很多學者就是這麼認為的,不但是這麼想的,還身體力行地做出了示範。


今天,是「女權之母」波伏娃的忌日,波叔給你們溫習一下她的故事。

波伏娃與薩特這對CP,你可能完全搞不懂他們是幹嘛的,但很可能聽過名字,在20世紀世界哲學界,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讓-保羅·薩特

(Jean-Paul Sartre)






波叔特地把CP中的女方放在前面,因為

波伏娃阿姨

是當代女權主義的鼻祖,薩特叔叔是存在主義的鼻祖,他們都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


今天是波伏娃去世31周年,明天是薩特去世37周年。他們相伴一生,離開人世的日期就差一天。

他們倆是怎樣的CP呢?你們來評評——


從1929年相識,到1980年薩特去世,他們在一起51年,卻始終沒有結婚。


波伏娃和薩特在1929年彼此對上眼,開始共同生活後,訂下了一條奇葩的愛情契約——



各自在生活、感情和性的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性,條件是永遠不隱瞞和撒謊。






噔噔噔噔!這就是傳說中的……

開放式關係


在契約的開放式關係下,兩人可以各找情人,甚至……呃……共享情人。波伏娃會與薩特別的女朋友建立親密的關係,甚至把自己的女學生介紹給薩特。

薩特叔叔是奇葩女蘿莉專殺工具,越奇葩的小蘿莉碰上他越逃不出手掌,波叔以前講過「小妖精」的薩岡

的故事,就是其中一枚


因為薩特叔叔先天顏值不低,從小帶上黑框眼鏡又增加2萬點文藝屬性——



煙斗不離手,再加2萬點紳士屬性,自帶的10萬點書卷屬性就不用說了——



髮型、圍巾、外套配搭得體,再加上天衣無縫的抬頭紋和深邃的懷疑眼神……文藝蘿莉們,哪裡逃?



可是,讓我們把鏡頭拉遠一點,從局部特寫到全身,真相好殘忍——


是的,薩特叔叔的身高是硬傷。他身高5英尺0英寸,折算下來,就是1米52……這是薩特叔叔與波伏娃阿姨的合影,小鳥依人的文藝大叔,你就說萌不萌?萌不萌?


旁邊的波伏娃阿姨看上去很彪悍,而事實真相是……她確實就很彪悍!


薩特1905年出生於巴黎一個軍人家庭,3年後,波伏娃出生在同城一個天主教家庭。兩人從小的家庭教育都很好。


1929年,薩特叔叔參加法國大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勇奪第一名。而第二名就是……波伏娃!



絕代雙驕!


對一位學者來說,有學問比好身材更性感,薩特叔叔在考試中看上了波伏娃,託人介紹,很猴急地向她求婚。


大才子栽在女學霸身上——波伏娃拒絕了。

波伏娃14歲時,家裡陷入經濟和情感的雙重危機,父親出軌,還對母親實行家暴。



目睹過父親的不忠和母親的不幸,波伏娃特別反對傳統的婚姻觀念,她反對大多數男人有權「在婚姻的契約上划上幾刀」,但妻子卻必須永遠保持貞潔、清白和忠誠。



早在19歲時,她就立下自己的獨立宣言: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她希望自己保持獨立,不依賴任何人,包括也同樣可以擁有多個男人。



對波伏娃來說,一般人所說的那種愛遠遠不夠。


要找到接受她的觀點的人千難萬難,可偏偏就讓她遇見了。那就是薩特。


薩特擺明了從來就不認同一夫一妻制度。年輕時的薩特認為,大作家都應該是花花公子,如果要成為大作家,就得睡很多女人。


這世間,恐怕只有薩特懂得波伏娃的獨立,也只有波伏娃能接受薩特的多情。天作之合,不在一起簡直可惜了。


但彼此都不甘心被婚姻束縛,怎麼辦呢?





那就當一輩子情人。為了保證不離不棄,整一份契約吧。


1929年,她21歲,他24歲,相約結為一對另類情侶。


他們會像小情侶一樣互通情書製造小浪漫。


薩特給波伏娃取了個昵稱叫「海狸」。


他們的情書充滿深情和依賴。薩特寫給波伏娃的:



我的寧靜有四分之三來自你;你是我的血和肉,我的皮膚和骨骼,我的骨髓,我身體的任何部分;你成了我心上隱隱作痛的傷口。


波伏娃寫給薩特的:



你是我的視野,我的宇宙……我一直未曾離開你,也將永遠無法離開你。

他們相信彼此之間是「絕無僅有」的關係,同時又不排除會遇到「偶然的愛情」可能性。唯一的條件,是要向對方坦白各自的感情。


他們從未同居,住在各自的房子里,通常相約在咖啡館,一起創作各自的作品,會見各自的朋友。






這裡,波叔試試用最簡單的說法介紹一下這對CP的成就。


波伏娃的最大成就是1949年出版的

《第二性》


這本書被譽為女權主義「聖經」。四年後被譯成英語,售出200萬冊,並被譯成18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







波伏娃提出的基本觀點是: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塑造而成的。


她說,妻子和母親的命運,是男人發明出來用以否認女性自由的。女人之所以成為女人,絕非單純的生物學原因,而是取決於社會制度和文明。


薩特叔叔的

小說《噁心》、劇本《死無葬身之地》、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

都是傳世之作。在1980年代的中國,薩特可紅了,不隨時從書包里掏出一本薩特,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學青年。






薩特叔叔的最大成就是自由。他的自由觀可能跟你認為的自由觀不太一樣,主要表現為

可以說不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別人都無法代替我們作出選擇。


所以,二戰時巴黎被納粹德國佔領,薩特叔叔發出了名言「在納粹統治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越是在納粹的暴力統治下,正是每個人作出

「我寧死也不……」

選擇的好機會。


對壞事說不是自由,薩特對好事也說不——


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薩特,理由是:

為了他那富於觀念、自由精神與對真理之探求的著作。


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薩特竟然拒絕了。


理由還是——自由。面對榮譽的誘惑,也要自由地說不。


在薩特叔叔看來,正因為別人都無法代替我們作出選擇,所以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只能自己承擔自由選擇的一切後果。


所以,他們倆湊在一起,就對主流的婚姻觀說不,並且共同承擔後果——開放性關係帶來的焦慮和狗血故事。


在一段感情之中,雙方是不可能平等的,必定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


處於被動一方的是波伏娃。


波伏娃也曾陷入深深的苦惱,因為愛天然是自私的,愛人和其他人男歡女愛,怎麼可能不焦慮嫉妒?


薩特在許多年裡愛著一個叫多羅萊絲的女人,常去美國探望她,多羅萊絲也常到巴黎來與薩特相會。


波伏娃說:



多羅萊絲是唯一使我感到害怕的人。


對她的這種心理,薩特的開導是這樣的:



嫉妒作為所有情感中的一種,也是自由的一個元素。它會操控你,所以你須必先學會控制它。


哲學家真會說話。你們都得好好學。


當然,波伏娃也有自己的情人。


其中一位是美國作家納爾遜·奧爾格林(Nelson Algren),他和波伏娃的關係從1947年持續到1951年,之後也一直保持聯繫,前後一共通信長達16年。



波伏娃比奧爾格林矮半個頭



波伏娃對奧爾格林說過:



只要您愛著我,我就永不衰老,也不會死去。


然而,她最終拒絕了奧爾格林的愛,回到薩特身邊。


她的選擇,來自她對自己生活方式的信念——回到薩特身邊,獨立地生活,這才是她「真正的存在」。


前面波叔提到過,波伏娃會把自己的女朋友介紹給薩特,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叫比安卡?朗布蘭(Bianca Lamblin)。


事情始於1938年。比安卡是波伏娃的學生,因為聰明機智引起波伏娃的注意。而波伏娃在講台上所表現出來的睿智深刻,也深深吸引了這位16歲的少女。








她們慢慢發展了私交,比安卡在書里提到,她與波伏娃發生過肉體關係。


比安卡17歲的時候,波伏娃把她介紹給薩特。薩特討好了她幾個星期。有一天,薩特向她提出要用肉體來享用愛情,然後把她帶到房間里,開始該幹嘛幹嘛。


但這體驗並不好。比安卡回憶說:



混雜著粗暴、野蠻、肉體的冷漠、賣弄學問和學究氣的薩特,在很長時間裡使我根本不可能得到正常的性滿足。只有貝納爾的全部充滿熱情的愛和耐心,才使我得以克服了這第一次的不幸體驗給我的打擊。


波叔插一句,貝納爾是正在追求比安卡的另一個小夥子,也就是說,備胎。


但與此同時,比安卡還信任和依戀著波伏娃,於是薩特、波伏娃、比安卡組成了一個「三人小團體」。


關於這個三人小團體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薩特、波伏瓦和我》。






無論是各自happy也好,共用情人也罷,波伏娃和薩特始終保持著最初的約定,絕對坦誠,絕不向對方隱瞞。


這段長達半世紀的關係塑造了兩人的生活方式和哲學觀念。


我們一般人,從愛情中渴望得到的,首當其衝是忠誠。誰也不想被綠,誰也都知道綠人不道德。


但薩特和波伏娃呢?他們看重的不是忠誠,而是坦誠。他們一起踐行靈魂的自由和真實。


甭管贊成不贊成,你也得承認,這兩人對世界和人生有一整套獨特而自成體系的理論,而且還終生不渝地身體力行,把觀念化作行動。


他們用行動證明,這一套觀念是有可行性的。


這些都外化為他們的事業、思想和創作。


那份「愛情契約」他們一開始只是想試行兩年,沒想到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薩特生命的最後10年,身體很差。


1971年,薩特第一次中風,1973年舊病複發。從那時起,波伏娃減少了自己的寫作,每天照顧他的生活。


1980年4月15日,薩特在巴黎病逝。他下葬那天,巴黎有超過5萬人為他送葬。


足以證明人們有多麼熱愛他。


6年後的幾乎同一天,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也病逝於巴黎。


她和薩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在哲學上,波伏娃更像是薩特的追隨者。他們一生保持的關係,正是對傳統的愛情模式說不的體現。


這對愛人為了自由,

承擔了自由選擇帶來的後果,也

愛情長跑了一輩子。


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許有點驚世駭俗,也許永遠不能被大多數人接受。


畢竟像他們那樣站在人類智慧最巔峰的人,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理解的。他們的思想也許超出時代太多了,說不定下個世紀的人能更接近他們的想法?


人們普遍認為,愛情總有一天該安定下來,而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步入婚姻殿堂。現在看來,婚姻殿堂也有可能隨時崩塌。


也許,一輩子長跑下去也是愛情的一種歸宿。


到達彼岸的路有千千萬萬條,安定也好,長跑也好,一個人獨步天下也好。


波叔只希望你所做的選擇都是真正出於自己的意願,而非他人左右。



今日心情 服


聽從你內心的聲音。




<點擊藍字,閱讀更多故事>


????


不按時睡覺,你會變胖的喲




世界上最長的曲子,六生六世曲未終




為什麼有人會迷戀擠痘痘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okface 的精彩文章:

離婚破產後的單親老爸,帶著2個兒子走過的這10年
他把兒子當試驗品,做了個偉大的實驗

TAG:book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