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中國人醜陋?中國通眼中的中國人

中國人醜陋?中國通眼中的中國人

柏楊先生曾以一本《醜陋的中國人》震驚海內外。實際上,在100多年來的對外開放和社會轉型中,言說國人醜陋的並非柏楊先生一人,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他屬於集大成者之一。

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千年皇權專制體制導致的官僚主義流弊甚深,中國人具有強烈的官本位意識、等級觀念、順民意識,自私保守,習慣人治,迷信天命,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極權主義思維,手腦分家,散漫,缺乏公民意識。費正清指出,2000多年來,孔孟之道主導地位造成的思想慣性根深蒂固,因此,中國人熱衷於琢磨人,不善於琢磨事,治學一直以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中心,而不是研究人如何征服自然,這種思維定勢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法國遣使會傳教士古伯察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感情,易走極端,好賭博,重刑罰,財迷心竅,迷信鬼神,表面上傲慢自大,實際上處世謹小慎微,處人膽小怕事,遇事軟弱無力。另外,中國人很「商業性」,富於心計,聰明伶俐,投機鑽營,功利,圓滑,狡詐。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曾認為,中國人「無為」容易變為消極地服從,保守容易變為習故安常,變為恐懼及不喜變化,最嚴重的問題是不知個人權利為何物,蔑視個人權利。

英國倫敦來華傳教士麥華陀認為,中國人逆來順受,生命力頑強,重名譽,但中國人刑罰殘酷。

美國傳教士史密斯認為,中國人粉飾虛偽,假意殷勤,遇事投機,奴顏婢膝,順而不從,不求正確,有私無公,無惻隱之心,言而無信,爾虞我詐,死愛面子活受罪;中國人活易死難,耐性好但麻木,知足但保守,頑固堅持過去的風俗習慣,喜歡走老路,感覺按老規矩做事保險;中國人盲目排外,傲視外國人,不注意衛生、通風和生理學。

德國地質學家利希霍芬認為,爾虞我詐的官場使身處其中的中國人老奸巨猾,利慾之念是中國人的普遍屬性,討論錢財、算計「買賣」是他們生活的最大樂趣。中國人對外國人既有好奇心,又存在極大的偏見。中國讀書人動作遲鈍,行動遲緩,愛面子,不務實,知足但墨守成規,重視家庭和祖先但漠視公共事務,普遍地存在漠不關心和無動於衷。利希霍芬先後7次來中國考察,著書評說中國19省人的性格優劣,其中說到的毛病與時下的說法相近。

外國人勞德(國籍不詳)撰文指出,中國人的行為充滿了矛盾,愛面子,愛排場,卻不講衛生,即使是上流社會中人,隨地吐痰,隨便擤鼻涕。中國人(衙役)講仁義道德但濫施酷刑,刑訊逼供,手段殘忍,官員講禮義廉恥但貪污腐化、功利主義,遲鈍,好色,軟弱渙散,不守紀律。普通人幼稚又敏銳,狹隘且輕信,迷信且懷疑,敏感但缺乏科學好奇心,斤斤計較但做事不精確。

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散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羅素撰文指出,中國人忍耐但善於消極抵抗,艱苦且善於享樂,多災難但善笑,貪婪且愛面子,怯懦且缺乏同情心,騷動且平和,極端且善於調和。

20世紀初,來中國考察的法國軍醫勒津德在他的調查報告中說,中國人創造能力薄弱,反應能力貧弱,缺乏先見之明,感覺遲鈍麻木,注意力分散,缺乏肉體活動力,忽視推理能力,缺乏進取精神和科學好奇心。

日本學者大谷孝太郎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矛盾性有深刻認識,他的研究結論是,中國人尊大且脆弱,親切(對熟人)又殘忍(對陌生人),輕信且懷疑,日常節儉遇事卻鋪張浪費,孤獨卻喜歡群居,拉幫結派卻有無政府主義傾向,利慾強且好面子,在苦惱中殘喘卻對之微笑,常識的、實際的想法與理想的、想像的情緒交織在一起。

柏楊先生對自家人的毛病歸納為:臟、亂、吵、假、大、空、嫉妒、自私、狹隘、猜忌、不團結、窩裡斗、走極端、自我膨脹、消極盲從、因循守舊、不懂反省、一盤散沙、兩副嘴臉、膝蓋酥軟、官性侵蝕人性、仁政其表暴政其里、「醬缸」文化腐蝕人心。

老外說的雖有中西方文化視角差異、信息量和個人認識局限,但是,回看這些批評依然使人警覺。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詩詞演化史
詩文趣話:唐詩里的農家樂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