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區房、教育腐敗、中產焦慮……原來印度的教育現狀,能讓我們這麼感同身受!

學區房、教育腐敗、中產焦慮……原來印度的教育現狀,能讓我們這麼感同身受!

我發現自己近幾年很愛看印度電影,從《三傻大鬧寶萊塢》開始,到《我滴個神啊》《摔跤吧爸爸》,再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幾乎所有國內引進的印度電影我都第一時間走入影院看了,而且基本都有很好的觀影體驗。

清明小長假我再一次為一部印度電影買單,並「自來水」式地安利它,這部片子就是《起跑線》,一部將目光對準了印度的基礎教育的電影。

不同於《三傻》聚焦於大學教育制度,這次的《起跑線》中國觀眾看了可能更有共鳴,它講述的正是一個印度中產階級家庭為了讓孩子讀到優質私立小學,在申請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唏噓不已的故事。(以下含有大量劇透,介意者請繞行:)

拉吉和米塔是印度一對幸福的中產階級夫婦。拉吉是窮小子出身,但腦子靈,能吃苦,一路做到時裝店老闆,收入可觀,還娶了美麗優雅的太太米塔,他們的女兒皮雅乖巧可愛,生活原本平靜祥和。

秩序的打破是從皮雅到了即將上小學的年齡開始的。

米塔一直有個心病,就是儘管他們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在我看來以國內的標準而言,已經遠遠超過了「中產階級」),但在種姓制度森嚴、凡事講求出身的印度,拉吉是「小生意人」出身、不會講英語,他們一家只能算是中產階級,許多上流社會的場所和活動也不對他們開放。

一心向上流社會靠攏的米塔,希望女兒可以掙脫階層束縛,實現階級躍遷。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從入讀一所全英文授課、師資和管理均屬一流的top5小學開始。

由於印度也有「學區房」的概念,米塔心儀的德里文法學校只收學校周邊3公里內家庭的孩子,於是他們賣掉了舊街市的房子,買了學校附近高檔社區的房子。在那裡,鄰居都是高階層人士,還不乏許多白種人,大家全說英語,連經常出入該社區的搬家工人都頗見過一些世面。

可是拉吉一家並不快樂,因為不講英語,他們跟周圍的鄰居格格不入,鄰居太太甚至當面對米塔說,自己的兒子在名校讀小學,是不會跟皮雅玩的。在暖房party上,拉吉和女兒伴隨著印度本土音樂快樂得手舞足蹈,卻被鄰居們視為出醜。連優雅漂亮的米塔,也被拒絕參加基於名校家長群體而組織的休閑活動。

看起來,皮雅去讀一所好的小學,已經不僅是關係到她一個人教育質量的問題,還關係到了全家的社交圈,以及他們的社會地位。

搬進學區房,只是升入理想小學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關係,接下來就得排大隊去拿入學申請表。

自備乾糧、攜帶尿壺、打地鋪過夜……拉吉在排隊大軍中,初步見識了「入學競爭」的厲害。

盯著名校的家長和孩子太多了,除了孩子自身條件足夠優秀外,你還必須熟知這些學校面試的套路。於是拉吉和米塔又把皮雅送去了費用不菲的培訓班,甚至他倆作為家長也得接受高強度培訓。

培訓班裡的所見所聞更讓夫妻倆,包括我們這些觀眾大開眼界——有年紀小小就對恐龍分類如數家珍的孩子、有會說好幾國外語的孩子、有運動能力突出的孩子……面對著密密麻麻的課程表,本來還在擔心「孩子什麼時候吃飯和睡覺」的米塔,立刻被嚴重的焦慮感所取代。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抓緊補課刻不容緩。

夫妻倆甚至還被嚴格培訓了家長面試環節的各種「標準回答」,比如當孩子不按照你的意願行事時,「賄賂孩子」是被絕對禁止的;當被問及「如何理解貧窮」時,標準答案是「Sharing is getting」(分享即是獲得)——這種千人一面教科書式的回答,多像之前網路調侃的、各大選美比賽上問及各位佳麗「你的願望是什麼」時,眾口一詞回答的那句「World peace」(世界和平)!

要補課的內容太多了,以前覺得自己「還不錯」的夫妻倆,在教育這個戰場上頓時覺得自己成了弱智一樣——親手寫的申請表被認為一無可取,穿衣打扮也不符合名校的喜好,哪一步都需要「找個人來幫幫你們」,比如請專業人士代寫申請表,用華麗的修辭把女兒皮雅誇成了一個幾乎不認識的人;又比如找形象顧問指點他們的衣著配飾……

儘管如此,接連四所小學的錄取結果揭曉,皮雅一再名落孫山,只因為她是「店鋪老闆的孩子」……

走投無路之際拉吉夫婦偶然得知,為了保障窮人的受教育權,印度每所私立小學都會留出25%的入學名額給窮人的孩子,免學費,只需要申請並被抓鬮抽中即可。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鋌而走險冒充窮人。

拉吉一家暫時搬離了有「德里比弗利」之稱的高檔小區,委身於貧民窟的一間破房子,這裡老鼠肆虐、用水不便、臭氣熏天。為了在被抽查時看起來更像個窮人,拉吉只好到餅乾廠做流水線工人,皮雅也跟貧民窟的婦女們一樣,每天加入了領取定額配給的隊伍……

有個令人頗為心酸的台詞就出現在這裡——皮雅在接水時被人欺負了,女鄰居告訴她遇事不能怕,要學會自己去「戰鬥」,但隨後又批評她不該輕易跟發放配給的政府工作人員起爭執,皮雅抱怨鄰居沒有提前詳細地教給她各項準則,女鄰居沉重地說:「因為適應貧窮,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學會的功課。」

說這句話時,鏡頭給了她一個特寫——皮膚黝黑,眼窩深陷,眼神裡帶著「認命」和「沉痛」。

拉吉一家靠「扮窮」通過了德里文法學校的資格審查,在這一個多月的貧民窟生活中,皮雅反而收穫了真正接地氣的快樂,他們夫婦也收穫了真正的友情。鄰居普拉卡什,一個地地道道的窮人,甚至不惜靠故意撞到路旁汽車上「碰瓷」換取賠償金,幫助拉吉籌措女兒未來上學要交的「活動費」。真正的「Sharing is getting」,是富人們輕飄飄的一句套話,卻是普拉卡什一家身體力行教會拉吉夫婦的。

終於,皮雅幸運地被抽中成為了德里文法學校的新生,同樣遞交了申請的普拉卡什的兒子,卻落選了。

這讓拉吉覺得於心難安,每當他想及此事,都覺得是自己的女兒偷了鄰居兒子的上學機會。而當他主動向小學校長坦白這一切時,卻發現了教育領域更深重的腐敗和更習以為常的錢權交易。更諷刺的是,精於此道的校長本人,曾經也是窮人的孩子……

《起跑線》這部電影,觀影過程是快樂的,讓人時時爆發出歡笑,我有幾次甚至笑出眼淚難以自抑。

但,走出影院,它給人的思考,又是沉重的。整部片子想承載的內容,其實很多很多。

比如它講到中產焦慮和階層固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中國的家長耳熟能詳,這也是這部片子中文譯名的來源。而孩子的起跑線,就是家長的戰場。

在這個戰場上,一切都要「拼」,拼天賦、拼努力、拼運氣、拼出身……而一番辛苦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實現階層躍遷,比想像得要困難許多。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說: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這段話當時被稱之為「傷了無數人的心」,但它確實殘酷而真實。因為真實,所以殘酷;因為殘酷,更顯得真實。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

我們基金曾在看「00後」相關的項目時,聊過一位拍了大量「00後」相關紀錄片的創業者。她告訴我們,現在的教育,其實已經明顯分層。家庭背景優越、沒有經濟壓力、不受「望子成龍」期待束縛的孩子們,反而更能專註地集中於自己的興趣,將其發展為特長,而不必受制於「求職熱門」、「就業必備」而去干那些不想乾的事。「教育分層已經越來越明顯,而且幾乎沒法改變。」這是她最後的結論。

也有投資圈同行小範圍交流時私下說:「我們比較傾向於投富二代,創業沒負擔,可以全情all in,而不是苦哈哈天天搞得特凝重,反而容易跑出來。」還有的說:「消費升級之類的項目,你創始人自己不是有錢人家出身,沒有吃過見過,你怎麼教別人吃什麼穿什麼?」

我有一個表妹和一個表弟幾乎同齡,表妹在北京,表弟則在豫北農村。表妹19歲那年,參加大學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他們小組立項的選題是《肯亞華人的生存現狀》,她的整個暑假都在肯亞度過;而表弟19歲的時候,已經在南方打工好幾年,交了個女朋友,準備一到法定婚齡就結婚,然後儘快要孩子……同樣一代人,他們的教育資源和人生規劃,有著天淵之別。

高校城鄉學生比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范兒 的精彩文章:

詩酒趁年華:古人搞轟趴也是666

TAG:麻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