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三佛之文殊菩薩

十三佛之文殊菩薩

點擊「唐密」帶你進入真言密教世界

文殊菩薩,梵名,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五髻上有五方佛),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梵漢信息對照

文殊菩薩簡介

在《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定,以此三昧力,出現於十方,於佛滅度後,五千四百歲,於其本生處,示現入涅槃。」此是文殊菩薩於釋迦佛在世時的來歷,對於文殊菩薩的過去,在《法華經·序品》中說:【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佛說此經已, 即於法座上、跏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稀有事,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眾、乾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佛。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如凈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 一精一進持凈戒,猶如護明珠。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恆沙, 斯由佛光照。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禪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於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爾時四部眾,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天人所奉尊、 適從三昧起,贊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讚歎, 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於此座。 所說上妙法,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眾歡喜已,尋即於是日, 告於天人眾, 諸法實相義, 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 當入於涅槃。 汝一心一精一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 聞佛入涅槃,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眾,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是德藏菩薩, 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號曰為凈身, 亦度無量眾。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分布諸舍利, 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恆沙, 倍復加一精一進,以求無上道。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廣宣法華經。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 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佛, 轉次而授記。最後天中天, 號曰燃燈佛,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眾。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心常懷懈怠, 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 多游族姓家, 棄捨所習誦, 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 號之為求名。 亦行眾善業, 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廣度諸眾生, 其數無有量。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 今則我身是。】因此,文殊菩薩又為過去七佛之師。

文殊菩薩在密教中也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一些派系的修法中,文殊菩薩相關的修法單獨列出屬於文殊部,如: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僧形文殊等尊形與相關的修法;大威德明王為其結界明王。

五髻文殊形象秘釋

明代銅鎏金文殊造像

在兩界曼荼羅中,五髻文薩在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密號吉祥金剛,「當釋迦之內正東門中。畫文殊師利。身欝金色,頂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盧缽羅,是細葉青蓮花,花上有金剛印。極熙怡微笑坐白蓮花台。此其秘密標幟也。」。如下圖所示:

《大日經疏》曰:「首有五髻者,為表如來五智久已成就,以本願力因緣,故示作童真法王子。五髻表示五方佛,密教中因胎藏界、金剛界二界安排諸尊秩序之不同,五佛也隨之有不同表述。並因為胎藏界和金剛界所代表的意義不同,所謂金剛界表智,胎藏界表理,五佛亦隨之示現不同表象。相應的,五智也有胎藏界和金剛界的不同表象。不過,此亦表明了五方佛即五智即五髻的雙向的表現秩序,五智即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因此五髻有中東西南北五個方位。

左右持青蓮花,有兩種秘義,一者表蓮花部,二者「青蓮是不染著諸法三昧。以心無所住故即見實相。」

身欝金色表金剛深惠。

花上金剛印是「金剛智印。能以常寂之光遍照法界。」

文殊菩薩「所以坐白蓮者,意明不異中胎藏也。」

文殊菩薩右手持智劍,能斷一切眾生自他俱生障及煩惱。

梵篋表智慧。

獅子座,一表降服清涼山五百毒龍;二表人中獅子故。

或有文殊菩薩左手所持蓮花,上有五股杵或三股杵;右手持梵篋之造像。

清涼山

日本江戶時代水墨文殊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諸菩薩住處品》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中國古稱震那(China)國,五台山亦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徵。所以五台山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因為文殊道場的緣由,受到了僧俗信眾的信仰、歷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將文臣的護持,成為漢、藏、滿、蒙各民族尊奉、海內外知名的佛教聖地。由於有關文殊菩薩在五台山顯靈應跡的事迹傳說很多,五台山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因此吸引了無數人前往欲瞻仰文殊菩薩顯靈。【援引自百度】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世尊對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此,為諸眾生,於中說法。」這裡所說的「五頂山」,就是指現今的五台山。

佛教傳入五台山,史載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漢明帝請來的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傳說中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產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據《國史舊聞》記載:「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諸道士於白馬寺,使於摩騰、竺法蘭二人賽法。」在明帝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賽法」協議,即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洛陽焚經台)。其結果,道教經文(除道德經外)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烈火不燒」。可見,外來的和尚不但會念經,而且其經文也能經得起「千錘百鍊」。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獲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權利。接下來就是建寺地點的選擇了。據《清涼山志》記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輔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了此足跡,而且還發現有「舍利」,再加上此處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修行處)相似,故決定在此建寺,並取名靈鷲寺。明帝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靈鷲寺」。【PS,祖師演法各有玄妙,佛道各有所長,這個故事也只是故事,千萬不要厚此薄彼,以此攻擊,實落下乘】

文殊菩薩化身

十七世紀文殊菩薩畫像

戒闍梨:

一日戒師踴身虛空,現種種神變,還入本座,雙手舉示,連呼大眾看著:左手現日,右手現月,大放光明,大眾歡喜注視,戒師說:「老僧以此神力,轉大法輪。」又見他口現蓮華,放百寶光,灌諸人頂,大眾驚嘆。又著見戒師頂上毫光萬丈,光中現出七佛,八廛中空,照遍世界,四眾瞻仰,嘆未曾有,最後對大眾說:

「老僧世緣已畢,會與汝等作別」。四眾悲泣,道稠出眾請問道:「若大道場,當來如何?」師曰:

「我此道場,水火不漂焚,世世不泯絕,當來遭不祥,誓不成正覺。」

戒師合掌坐化後,太守趕來瞻拜,流淚沉痛的說:

「我以薄德,不獲入室親聞法要,負疚滋深。」施捨巨資為師建祠宇。

戒師遷化後,屹然不動顏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道稠告四眾道:「我師為七佛之師,方便示視,不應以凡火焚化。」為師開襟以待,忽然胸中迸裂,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雲繚繞不散,舍利如雨而下,造塔於寺,永鎮山門。

戒師圓寂時,有人對周婆說:「戒和尚化去了。」周婆問:「真的嗎?」也於普濟橋下瞥然而化。化生蓮華,香光交錯,里巷宣傳,觀者紛集,莫不驚嘆不已。

當戒閣黎入塔後7天,忽然有一異僧,鬢眉皓白,衣衲跣足,攜錫杖而歌曰:

戒師文殊,周婆普賢,

隨肩搭背,萬事流傳。

周婆普賢化身的故事見【十三佛之普賢菩薩】

寒山大師:故事見【十三佛之普賢菩薩】

乞丐文吉:乞丐文吉,見【虛雲(貳)· 長歌行】。據傳說,文殊菩薩會迎接來五台山朝拜的每一個信眾。(找個空閑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遊吧,去遇見文殊菩薩)

渡海文殊

【渡海文殊】是文殊菩薩造像中的經典之作,是1203年鎌倉時代佛像雕刻大師快慶的代表作品。整組群像由五尊組成,即跌坐在大青獅子上的五髻文殊菩薩,手勒獅子的韁繩在文殊菩薩左側的優填王,合掌在前引導的善財童子,手執錫杖的佛陀波利與手拿仙杖的最勝老人,表現的是乘雲渡海的景象。其中的木造本尊文殊菩薩像高198cm,文殊菩薩騎獅像整尊高近七米,是日本國內現存世的文殊菩薩像中規模最大的一尊。永祿六年(1563年)因戰禍之亂,堂塔被燒毀,文殊菩薩像被搶救出來。1571年建設文殊堂,1665年又進行了擴建並一直保存至今。最勝老人像在那場大火中被燒毀,現在看到的最勝老人像是1607年由宗印佛師所雕刻。另外木獅子像也是在相同的時間,即十六世紀桃山時代後補。在永祿戰禍時期,從文殊菩薩雕像內發現了墨書銘造立發願文,從發願文中可知此像是建仁三年(1203年)快慶大師作品,發願文寫於承久二年(1220年)。

功德利益

日本十三世紀五髻文殊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汝今善聽,諦思惟之:者是無生義,者清凈無染,離塵垢義;者亦無第一義諦,諸法平等;者諸法無有諸行;者諸法無有性相,言說文字皆不可得。以字無性相故,字無有諸行。字無有諸行故,字無第一義諦。字無第一義諦故,字無有塵垢,字無有塵垢故,字法本不生;字法本不生故,字無有性相。汝知此要,當觀是心,本來清凈,無可染著,離我、我所、分別之相。入此門者,名三摩地,是真修習。當知是人,如來印可,功德殊勝。」

發獎了

選取三位轉發並留言的讀者送個小禮品,淘寶購買,包郵到家!包郵!包郵!包郵!

上次收到禮品的留言裡面的舉個手吧,讓大家看到泥萌~

感謝打賞的各位金主大人,謝謝您的支持,因為您,我們的漫畫還能做下去,文章還能繼續更新,因為您的慷慨我們能夠繼續共同學習。

謝謝您!

給唐密小編

來一杯咖啡

進入唐密法物流通店

請長按下圖關注!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

繼續了解真言密教,請長按下圖關注!

微信號:omsowaka

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聞持君 的精彩文章:

十三佛之釋迦牟尼佛

TAG:求聞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