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荷蘭欲領跑全球無人駕駛 畢馬威報告稱其「最具潛力」

荷蘭欲領跑全球無人駕駛 畢馬威報告稱其「最具潛力」

本報記者 鄭青亭 荷蘭埃因霍芬報道

導讀

從電量存儲到交通解決方案,再到自動駕駛測試,荷蘭的汽車產業正在智能交通領域全面發力。特斯拉、優步、TomTom和Here等公司都已進入到了荷蘭汽車生態系統中。

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也許,比你想得要近得多。

在素有「歐洲矽谷」之稱的埃因霍芬市,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模擬了這樣一個場景:兩輛自動化卡車在被輸入編隊指令後,以80公里/小時的時速,同步保持10米的車間距離。當前面的卡車減速後,後面的卡車也會迅速減速。據估算,列隊行駛卡車的響應速度比人類平均響應速度(1秒)快25倍。

實際上,自動列隊行駛已經出現在現實中。在2016年的歐洲卡車列隊行駛挑戰賽上,多個由6輛自動化卡車組成的車隊從歐洲多個城市前往荷蘭,成功演示了無人同步行駛、自動剎車和加速。促成這次演示的技術核心是由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公司恩智浦(NXP)開發的RoadLINK——一種先進的車隊車(V2V)通信解決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荷蘭董事總經理Maurice Geraets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這次演示中,恩智浦的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技術至關重要。該技術使汽車能與周圍其他車輛之間自動交換車速、位置及方向等信息,並能在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實現交通管理數據或危險警告的通信,從而顯著改善交通流量、減少交通事故、降低油耗和排放。

「在自動駕駛技術中,安全性是關鍵中的關鍵。這正是恩智浦在各個應用中體現的優勢。」Geraets解釋,「這對網路安全和身份識別都有很高的要求。」

恩智浦半導體是荷蘭著名高性能混合信號半導體電子企業,2006年從飛利浦公司分拆上市,在智能識別、汽車電子、通用微型控制器、通信處理器和射頻功率晶體管等細分市場份額上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1月31曰,恩智浦市值為407.4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3位;2017年恩智浦營收為86.5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0位。

恩智浦的技術優勢讓全球半導體業龍頭高通蠢蠢欲動。2017年年中,為了在汽車半導體產品中贏得先機,高通以380億美元的價格,向恩智浦提出了收購。今年2月,高通宣布將整體收購價增加60億美元。每股收購價從之前協議的110美元提升到了127.5美元,上漲了16%。

高通收購恩智浦案

1月中旬,高通收購恩智浦案獲得歐盟有條件批准。至此,全球所有9個反壟斷市場監管機構中,僅剩中國大陸尚未表態。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商務部對高通提出的收購救濟措施並不滿意,已經告知高通作出更多讓步。對此,Geraets顯得很有信心,他認為中國最終會批准收購。

3月27日,恩智浦以1.27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在中國合資企業蘇州日月新半導體有限公司所持40%的股份出售給台灣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出售中國合資公司的股權,將有助於減少恩智浦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或能緩解中國商務部對收購案可能引發的壟斷問題的擔憂。但恩智浦發言人表示,此次出售是恩智浦資產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與收購無關。

恩智浦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及其他14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成立了6個研發中心、一家技術領先的工廠,並與多家中國企業建立了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員工總數超過1.3萬人。

高通對恩智浦志在必得。3月26日,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在北京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恩智浦在安全等領域積累了技術優勢,這對於推動移動銀行等相關業務的發展非常重要。他說,隨著5G即將在中國大規模部署,通過收購恩智浦,高通就可以立即將這些技術提供給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中國企業。

當前,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正在高速發展。目前,普通汽車的半導體內容價值約為350美元,但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50%,這意味著整體的汽車電子市場將從當前的350億美元增長到540億美元。「汽車正在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載入的應用越來越多,最終將實現自動駕駛。」Geraets稱,與波音747相比,新款賓士S級擁有更多的電子控制單元(ECU)和100倍以上的軟體代碼。

隨著汽車複雜性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開始對汽車業產生興趣,蘋果、谷歌、百度等紛紛入局。「當前,汽車行業正在發生顛覆性變化。有別於以往的供應鏈模式,現在,晶元公司、軟體公司、供應商、組裝廠開始構建價值網。」Geraets說。

3月28日,恩智浦宣布與汽車操作系統阿里巴巴AliOS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展開全方位的技術和商業合作,計划到2020年前實現搭載AliOS操作系統與恩智浦平台的汽車信息系統「達到百萬量級」。

自動駕駛荷蘭「最具潛力」?

根據畢馬威發布的2018年自動駕駛成熟度指數報告,荷蘭是未來在自動駕駛發展領域最具潛力的國家。該報告從政策和法規、技術和創新、基礎設施以及消費者接受度四個維度進行了考察。荷蘭在這四個方面的排名都遙遙領先,突出的優勢在於高密度的充電樁、電動汽車的廣泛接受度、強大的電信網路和規劃中的大規模AV道路測試。

荷蘭政府對自動駕駛表現出了非常寬容的態度。早在2014年,荷蘭就在審視交通法律,計劃5年內讓自動卡車在荷蘭公路上送貨。2016年1月,全球首輛自動駕駛擺渡車在荷蘭上路,使其成為第一個自動駕駛巴士上路的國家。7月,賓士自動駕駛大巴在荷蘭上路展開測試,完成了20公里行駛路程,創下新的測試紀錄。同年7月,荷蘭認可了特斯拉Autopilot半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允許其作為輔助駕駛系統的使用。

荷蘭還在歐盟內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在荷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歐盟各國交通部長於2016年4月通過「阿姆斯特丹宣言」,概括了歐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必要步驟。這是歐洲首次在政治層面上談論自動駕駛汽車,並推動制定相應的措施。

從電量存儲到交通解決方案,再到自動駕駛測試,荷蘭的汽車產業正在智能交通領域全面發力。特斯拉、優步、TomTom和Here等公司都已進入到了荷蘭汽車生態系統中。同時,荷蘭的科研機構,如TNO Automotive、TU Eindhoven和TASS,也積极參与世界各類智能交通項目。位於荷蘭海爾蒙德市的荷蘭汽車產業園(Automotive NL)彙集了300多家汽車公司,年營業額達到200億歐元。

看好中國自動駕駛市場

荷蘭為何對自動駕駛如此鍾情?荷蘭汽車產業園智能交通項目經理Bram Hendrix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是荷蘭為了應對未來的兩大挑戰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第一,荷蘭有三分之二的國土與海平面同高或位於海平面之下,受氣候變化影響,未來50年,許多海岸附近地區將被淹沒;第二,荷蘭的交通擁堵成本遠遠高於盧森堡、英國、丹麥、比利時和法國,每1公里擁堵帶來的外部成本達到2000歐元。

「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必須要發展綠色和智能交通。」Hendrix指出,為此,荷蘭政府已經制定了相應的目標:電動汽車到2020年達到20萬輛,到2025年增長到100萬輛;公共交通到2025年100%達到零排放;將引入重載電動汽車。

在畢馬威2018年自動駕駛成熟度指數報告中,中國在20個國家中排名第16位,主要問題是傳統工業、公路設施和科技基礎薄弱。但畢馬威中國合伙人Philip Ng指出,中國不妨被認為是2025到2030年的自動駕駛領導者,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並且目前對技術創新高度關注,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計劃。

Geraets強調,恩智浦十分看好中國的自動駕駛市場,並通過與大唐、華為的合作,向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了晶元產品。「實際上,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增長超過了很多傳統的汽車製造商。」Geraets指出,恩智浦在中國的僱員數量是在荷蘭的三倍,來自中國的營業額佔比超過一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蘋果欲擺脫英特爾牽制:計劃Mac電腦使用自研晶元
升附加稅、推投機稅雙管齊下 加拿大加碼打擊外國炒房客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