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爆料三國!曹操到底是能臣還是奸雄?為什麼評價兩極分化嚴重?

爆料三國!曹操到底是能臣還是奸雄?為什麼評價兩極分化嚴重?

曹操,魏朝的實際奠基者。從古至今,對於曹操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曹操是能臣,有的人認為曹操是奸雄。對於曹操的評價,史學界一直都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對於曹操,我覺得要分為兩個時期來看。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前的曹操

這個時期的曹操用能臣來概括我覺得是比較恰當的。

鎮壓黃巾軍起義!

太平軍因頭著黃巾,所以又稱黃巾軍。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的黃巾大起義主力軍,被官軍殘酷地鎮壓下去後,零星小股隱藏民間,仍在蠢蠢欲動,擾 亂官廳,不甘心失敗。

靈帝自黃巾大起義以後,朝政不力,憂傷國事,於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四月,死於洛陽南宮,年僅34歲。皇子辯繼位,是位少帝,由皇太后臨朝執政。 九月,并州牧董卓入朝,廢少帝為弘農王立少帝之帝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年九歲。

漢獻帝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又經過將近十年的休整、發展的黃巾軍 在山東地區迅速地擴大起來,嚴重地影響著地方政權的穩固。地方政府不斷火速地上報朝廷 ,請求鎮壓黃巾軍;朝廷很快下詔 ,讓山東地方官曹操負責處理此事。

曹操,字孟 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其祖父曹騰,在東漢四朝任職,終為中常侍大長 秋;其父曹嵩為曹騰養子,實姓夏侯,為夏後惇的從兄弟,靈帝時為太尉。

曹操二十 歲那年,舉孝亷為郎,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轉任頓丘令。後因其妹夫犯法被誅,曹操被誅 連而免官。後又因操能明達古學,上書朝廷,興利除弊,又被朝廷徵用為議郎。靈帝光和末 年(公元184年,為中平元年),張角組織的黃巾軍在各地暴動,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討伐 穎川(今河南禹州)的黃巾軍有功,被提升為濟南相。

曹操是在黃巾軍號稱百萬大軍 壓境的情況下上任的。他的軍力物力和黃巾軍相比,懸殊太大,死打硬拼,肯定戰勝不了, 說不定會造成身敗名裂的下場。

青州黃巾軍眾百萬,浩浩蕩蕩進入兗州境內,捕殺了 任城相鄭遂,繼而又轉入東平境內。劉岱想進攻黃巾軍,而鮑信卻反對進攻,並且說: 「現在賊眾百萬,百姓都驚怕,士卒無鬥志,不能發兵攻打。看黃巾軍上下相隨團結軍 雖無輜重,只有靠搶掠官倉為資。今不如蓄積士眾之力,首先固守。敵軍戰之則不可得,攻 之則又不能,他們的力量一定離散消耗,然後選精銳兵力,根據敵人的要害處進行攻擊,就 可攻破。」劉岱不聽鮑信的話,於是就發兵與黃巾軍戰,最後被黃巾軍殺害。鮑信連忙 到東郡請求曹操臨陣接受降卒三十餘萬眾,再加男女隨從的信眾,己超出百餘萬。曹 操把降卒中身強力壯的人,擴充到自己的編製中,號稱「青頭兵」。至此 ,山東地區黃巾軍眾,己不復存在。

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春,汝南(今河南 平輿北)、潁川(今河南禹州)的黃巾軍首領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各率兵數萬人, 起初,他們響應袁術;後來,又依附孫堅。二月,曹操率軍從山東到來,向兩地的黃巾軍, 發動猛烈攻擊,最後,幾方面的黃巾軍都被摧垮,擒殺了黃邵等首領,何儀等人眼看大勢力 己去,便攜殘眾投降了曹操。這些降卒又被曹操編入到自己的部隊中。

建安五年(公 元200年)八月,原來投降曹操的黃巾軍首領劉辟,又攜眾反叛,響應袁紹,攻打許昌。袁紹 讓劉備幫助劉辟,反對曹操,曹操派曹仁擊敗了劉辟的軍隊,劉備逃走,於是,曹仁就連勝 消滅了劉辟的黃巾殘眾。至此,中原一帶的黃巾軍,便又煙消雲散了。

不畏權貴,公正嚴明!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曹操這時候分是同心專心想要做出一番奇蹟的,各人都曉得這洛陽北部尉不是那末好乾的,洛陽是那裡?事先的國都地點,既然是國都,那達官顯貴一定是有許多人的,想一想就曉得,這滿城都是顯貴,驢蒙虎皮,胡作非為的就在所難免,想要保護好國都的治安,正需求曹操這麼的愣頭青去辦理,以是月朔上任曹操就命人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掛在縣衙雙方,並公布了一系列法則,誰如果違反了法則,那就大棒服侍。

既然法則公布下去了,那就得施行,開始冒犯法則的就是蹇碩的叔叔蹇圖,蹇碩是甚麼人?蹇碩是現今聖上最寵愛的閹人,權重一時,那他的叔叔天然不會把甚麼法則放在眼裡,以是就悍然的違犯了事先的宵禁令,就是早晨不讓在外面走動。這蹇圖不單早晨在大街上散步,並且仍是喝醉了酒散步,以是就被曹操抓了起來,蹇圖以為有侄子撐腰曹操並不敢動他,可誰知曹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頓棒打,最初把蹇圖打死了。這事轟動了全部洛陽城,各人都稱譽曹操不畏顯貴,公平嚴正。

不畏艱難,討伐董卓!

黃巾叛逆的時分,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曹操在潁川大北黃巾軍,又被提升為濟南相,幾年後,就回到了洛陽。董卓進入洛陽後,為了眾叛親離,就把曹操提升為驍騎校尉,但曹操看出了董卓的倒行逆施,以是又冒險逃出了洛陽,依託父親在陳留留下的財富開端招兵買馬,預備征伐董卓。

這時候分天災人禍,許多刺史、太守就預備盤據稱雄,借著征伐董卓的名義,紛繁起兵。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征伐董卓的雄師在陳留附近的酸棗匯合,選舉袁紹為牛耳。董卓聽到音訊後,就把漢獻帝遷到了長安,本人留在洛陽湊合聯軍,但征伐聯軍都相互張望,誰也不願意收兵。這時候分曹操就說各人起兵是為了征伐董卓,如今恰是好時機,為何都優柔寡斷,按兵不動呢?曹操的奉勸並沒有起到結果,同時也看出了群雄都是想保存實力,以是曹操就獨自率領五千兵士向董卓發起了防禦。

曹操的人馬在汴水遭到了徐榮的攔擊,徐榮兵多,曹操很快就敗了上去,並且在逃竄的時分所乘坐的馬匹也被射殺了,這時候幸而曹洪趕到,把馬讓給了曹操騎,曹操這才脫離了險境。回到酸棗後,曹操看到聯軍不單按兵不動,還飲酒作樂,曹操以為跟這些人在一起難成大事,以是就脫離了聯軍,獨自在揚州一帶招募戎馬,預備干一番大奇蹟。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期的曹操

勢力越大,野心逐漸暴露!

曹操採用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後,便逐步統一北方。隨著勢力範圍的擴大,曹操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曹操三次戰爭,三次回到鄴城,他在政治上每一次都大撈了一票。曹操破馬、韓回來,獲得的政治待遇是什麼呢?「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什麼意思?就是按照當時的禮儀,大臣朝見皇帝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司儀官,要把他的官銜和他的名字都喊出來。比方說此刻如果曹操去朝見皇帝,司儀官就要喊「武平侯、丞相、領冀州牧曹操,參見皇上」,然後曹操就跪下來,「吾皇萬歲,萬萬歲」。那麼現在給他的待遇是什麼呢?曹操兩個字可以不說了,這叫做「贊拜不名」,就是不喊「曹操」,不喊了。因為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種什麼意思呢?表示這個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較低的。古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它的稱呼,如果要尊敬對方是要稱字的;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級,或者是長輩,才能對別人直呼其名。那麼皇帝當然可以對大臣直呼其名,當著皇帝面,大臣之間說話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現在只報官銜,不喊曹操這兩個字了,這是第一個待遇。

第二個待遇叫做「入朝不趨」,「趨」是什麼?就是小步快走,這是表示恭敬。現在規定曹操覲見皇帝的時候可以不「趨」。不「趨」倒也不一定等於說他可以端著個架子,這樣大腰大擺地走啊,也不一定是這個意思,正常走路就行。當然董卓呢,我估計見皇帝的時候是這樣的。但是你可以正常走路,不用「趨」。

第三個叫做「劍履上殿」,就是可以配劍,穿鞋子上殿。因為我們知道古人這個禮儀它有很多的具體的規定,按照這個規定,卑者見尊者一定要脫鞋,穿不穿襪子看地位高低,地位高的人可以穿襪子,地位很低的光著腳,叫「跣足」。那麼劍呢,是絕對不能帶進宮殿的,進宮門之前就要把配劍解下來。那麼曹操現在可以帶著劍,穿著鞋子,那當然襪子也可以穿,上殿了。

「如蕭何故事」,就像當年劉邦給蕭何的待遇一樣。當然這是一種待遇,實際上曹操根本不見皇帝,皇帝在許縣,曹操在鄴城,有什麼事兒寫信,他根本不見的。但是是一種待遇,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征孫權回來,曹操獲得的是封了魏公,就從侯爵進到公爵了。那麼第三件事情就是他平漢中、伐張魯回來以後,由公爵晉陞為王爵,就是魏王,而且位在諸侯之上。這個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打破了劉邦定下的一條規矩,就是「異姓不王」,本來只有姓劉的才能封王的,這是封了一個姓曹的,他已經是破了這個例了。這是曹操三次戰爭回來以後政治上得到的待遇。那麼到了建安二十二年的時候,曹操的政治待遇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除了一個皇帝的稱號以外,其他的方方面面都跟皇帝一模一樣。而且由於他大權獨攬,所以他比皇帝還皇帝。那麼到了這個份上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曹操要當皇帝了,他只剩下一個名字了嘛。曹操要篡漢自立,或者說代漢自立了。

權臣的下場都很慘,無奈的選擇!

西漢的霍光、西漢末年的王莽都是當時的權臣,王莽甚至自己稱帝,建立新朝,而他們的下場都很慘,無一例外的被滿門抄斬,甚至被滅族。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在前頭,曹操熟讀史書,對於這些他自然也是瞭然於心的。曹操沒有選擇,權臣做到這個份上,如若不能更進一步,那麼等待著曹操的是與霍光、王莽相同的命運。即使曹操可以不顧及自身的性命,但是他的一家老小呢?他們是無辜的,沒有必要為了成就曹操自己一個人的聲名而讓自己的親人老小受罪。曹操走到這一步已經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是一步一步代漢自立。

終其一生未代漢

曹操知道生命結束也沒有自己代漢自立,直到自己的兒子魏文帝曹丕才真正的取代漢獻帝,自立為帝,並加封曹操為魏武帝。曹操算是保留了自己漢臣的身份而終了!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天大的誤會!

曹操說過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一直影響著人們對於曹操的評價。如此自私自利的話從曹操口中而出,對於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文人們對曹操的印象就不可能會好到哪去!

曹操還曾經說過「若是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從這一句似乎也可以看出曹操之前說「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大致含義了吧!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時代,若是沒有曹操,真心不知道天下要大亂到什麼時候!曹操深知自己的重任與擔當,負一部分人,還東漢一個太平的天下。曹操雖然沒有做到統一天下,但還是統一了北方。減少了流離戰亂,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結

曹操的一生為東漢末年社會的發展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終其一生也未曾代漢自立。年輕時的不畏權貴,公正分明,顯然曹操是想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只是局勢的發展令曹操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後加進九錫,加封魏王,這些事情相必年輕時的曹操想都沒想過。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歷史選擇了曹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水逐流 的精彩文章:

三國趣聞!原來三國還有這麼多搞笑的事情!

TAG:若水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