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自己學習方法的檢討

關於自己學習方法的檢討


檢討

最近一直在思考學習方法的問題,回想小時候,我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我是個偏科嚴重的傢伙,考試時理科前幾名,文科後幾名是很常見的。高中會考前,我是班上唯一一個被三門文科老師同時留下來補習的人。

我曾經認為,自己的偏科是因為,在文科上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但是今天,我必須認真的檢討自己,學生時期的我,根本就沒有學會好的學習方法,並且是不區分文理科的。我從來不知道怎麼做筆記,也不會複習和預習。理科上相對好些的成績基本得益於自己在理科方面的悟性,而並非主動學習所得。理科上正向的反饋讓我誤以為,自己善於學習理科,而不善於學習文科。而實際上我只是忠於自己的興趣,喜歡的就多看看,不喜歡的就應付應付而已。

這樣的學習狀態,在中小學的教育中還勉強應付得來,很多定性的問題確實可以靠悟性來解決,但是上了大學就不同了,比如高數,難度增加了很多,並且有大量定量的複雜計算,這些都不是單靠悟性就能解決的。其實從高三開始,當定量計算問題越來複雜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就已經開始下降了,大學高數的學習我更是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我很多年都沒能想明白這裡面的緣由,只是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可能遇到了瓶頸。如今終於想明白了,說得極端些,就是自己根本不會學習,而理科上相對較好的成績蒙蔽了我的雙眼。


領悟

我所從事的互聯網行業,是個知識技能更新極快的行業,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每過兩三年就要換一波,這一速度還在不斷變快。當年學的jsp早就沒人用了,學過的spring的各種配置,如今也用springboot代勞了,自信js比一般服務端開發水平要好些,可是一看大家都在用jQuery了,等我jQuery學會了,沒用幾天,前端早就用上雙向綁定了,當年以為程序員要分Java程序員和C#程序員,可是現在看看,python、go、scala、nodejs,哪個程序員不都得會好幾門語言啊。

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停地學習並不會讓你變得優秀,能做到不掉隊就很不錯了。也正是在這樣的學習壓力下,我才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問題,開始有意識的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開發技術而言,我喜歡先找一本書作為入門教材,原因有二:

幾乎所有新技術都是舶來品,最原始的一手資料就是官網的文檔,甚至是某篇論文,而對於我的英語水平來說,你懂的。(事實上,看這些英文資料並不需要多麼高的英語水平,就算是我,開著一個詞典也是能大概看明白的,只是我的閱讀速度實在太慢了。)

因為我本科是學印刷出版的,我知道出版一本書的過程是很複雜,在內容上是有多個經驗豐富的編輯做保障的,對於技術圖書來講,它一定是能夠成體系的講解一門技術的。所以,就算圖書水平參差不齊,但總的來說也比網上大部分博客寫的要好。當然這也是一個概率問題。

在選書方面,我會優先選擇國外作者的書。看看書評,搜搜大家對書的評價,關鍵還要看看作者本身的履歷,有時作者本人就是圖書質量的保證。當然還要關注下書的翻譯質量,很多圖書並非計算機專業人員翻譯的,有時中文比英文還要難於讀懂。

等你讀完了這本書,就算是入了門了,這時回過頭再看官網的一手資料,就算原文晦澀難懂,你也更加容易理解了。而對於網上各種博文或者論壇里的言論,你也更容易判斷他們的對錯和好壞了。


是非

關於對與錯,這是個容易被人們輕視的問題。我們總是慣於高估自己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尤其容易沉浸於自己的經驗與環境,形成思維定式。網路上有著大量水平參差不齊的文章和觀點,我們在搜索和瀏覽時,就很容易找到那些符合我們已有思維定式的觀點,而不自覺地忽視掉我們不太容易理解的事物,長此以往,就會誤入歧途。

前面我說要選一本書作為入門教材,也是基於對是非判斷的考慮。事實上,如果我的英文閱讀能力再好一些,我更會選擇官網文檔或者英文原著來閱讀。因為相比整個互聯網,僅僅在正確性上,前者就要高得多。

「做正確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正確重要」,我在不止在一個人的觀點中看到過這句話,那什麼才是正確的事呢?「參差百態乃幸福本源」,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分辨是非要比我們想像中難得多。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要有能力接受自己不了解,甚至不認同的事物。其次我們思考問題要有科學思維,不能盲從,更不能迷信。

在這個信息爆發的時代,我們如何從海量的知識中尋找到能夠為自己所用的呢?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有能力接受海量的信息,正如我在本節開頭所說,如果你只能接受符合自己認知的信息,那就容易陷入自我經驗中而不可自拔,最終誤入歧途。只有打開自己的眼界,抱著開放的心態儘可能多的接受海量的信息,才更有可能接觸到屬於你自己的正道。

開放的心態自然還要依賴於科學的思維方式,不然我們也會陷入知識的漩渦不可自拔。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海量的知識中辨別出那些正確的,對自己有意義的信息。關於什麼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我還沒有能力把它講清楚,所以不會細說。我在自己的學習實踐中,比較喜歡追根溯源和相信權威。

追根溯源比較容易理解,我們要能夠反向推導出一個知識的理論基礎,然後看看它是否正確。比如做資料庫優化時,有點兒經驗的開發人員都知道可以加索引來提高查詢速度,那麼這個觀點正確嗎?如果你僅僅是在網上看到很多開發人員都這麼說,就認為它是正確的,那就不太符合我說的科學思維。關於索引的原理網上有大把文章,我這裡就不再轉述了,我們以MySQL為例,MySQL使用B+樹作為索引結構,我們只要了解了B+樹的演算法,就會發現索引對查詢速度的影響,是取決於查詢方式的,例如要遵循最左前綴匹配原則,長字元串要用前綴索引,索引欄位不能參與運算等。這一切只要你追根溯源,理解了索引的原理,就能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而那些只是迷信加索引能提高查詢速度的人,很可能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了。

相信權威說來跟追根溯源似乎有些矛盾,上面我們說的索引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一般的開發人員都能理解其背後的原理,但如果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比如如何做一個個性化推薦功能。我們當然可以追根溯源,去學習推薦演算法的原理,然後設計出適合自身需求的推薦演算法,但是恐怕沒有哪個公司會等你的。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學會相信權威,看看那些推薦功能做得好的產品,他們是如何做的,看看世界上大部分的推薦產品是如何做的。在開源盛行的今天,這一切是相對容易的。我們只要照貓畫虎,按照那些已經被行業和市場大量實踐證明了的可行方案去做,然後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優化調整就好了。有時僅僅是如何用的問題,也是一門學問。

上面兩點說的都有些極端,一個簡單一個難,我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可能會更中性一些。當我們追根溯源去學習研究時,可能不會很容易,但努努力還是可以做到,這種時候我們更要警惕,因為你很有可能會沉溺於這種通過自己努力學習而獲得進步的快感中,導致你做出很多重複造輪子的事,甚至成為「民間科學家」。這時我們要充分認識權威,要了解到在這個知識領域,那些優秀的人已經做到了什麼程度,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果再追根溯源地學習,然後不斷提高。而不要沉溺於重複造輪子,而且還沒人家造的好。


學習學習再學習

這是李笑來微信公眾號的名字,我越來越能理解它所表達的含義了,我們要先學會學習,然後再學習。我前面說自己小時候是不會做筆記的,這讓我損失了很多好的學習機會,我目前還會在這方面繼續努力,探究記筆記和回溯的學問,有了好的成果會再與大家分享。

學習是一件你一輩子都繞不開的事情,因為這個社會永遠比你跑得更快,祝願大家都能領悟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正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就浩這口 的精彩文章:

TAG:就浩這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