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千世界盡顯方寸之間

大千世界盡顯方寸之間

原標題:大千世界盡顯方寸之間

鼻煙壺 清乾隆年間 內畫 水晶瓶體 珊瑚塞子

高6cm 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鼻煙壺 清 高6.1cm 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鼻煙壺一對 高6cm 寬4.4cm 深4.1cm 19世紀

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周樂元內畫山水人物圖鼻煙壺

高6.2cm 腹寬3.7cm 1892年 故宮博物院藏

內畫是一種鼻煙壺內壁繪畫技藝,是中國獨有的民間工藝。冀派內畫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邊地區。其工藝精妙異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如同鬼斧神工」,讓人驚嘆。

受家庭的影響,我喜歡傳統民間藝術、尤愛內畫。因為它是一門奇特的「工與藝」完美結合的藝術,能把繪畫藝術的各種美在小小的方寸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又能把玻璃的透明,瑪瑙的潤澤與畫面交相輝映地融合到一起,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機緣巧合,春節期間有幸認識了河北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王湘君先生。王湘君,號秋風堂主人,14歲師承叔父、石家莊著名冀派內畫大師王千先生學藝,迄今已30餘載。

第一次見到王湘君的作品就深為他作品風格的豐富多樣化所震驚,既有輕鬆愜意的小風景,又有線條蒼勁的歷史人物,有白描、有寫意又有大氣磅礴的潑墨、潑彩。

全中有專,專中有突破,王湘君在畫種全、畫藝精、畫題廣的同時也有專的一面。他最鍾情于山水的創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大自然最美」。他總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盡情表現出來,因此利用工作之餘瀏覽了古今山水畫冊,並在國內外遊歷,為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厚素材。從技法來看,他的山水畫法繼承了傳統的用筆和皴法,不論點染、皴擦,還是勾勒塗描,都呼應到位。從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江南小景、有名山大川、有萬山紅遍、有雪霽茫茫。可以說山水畫代表了王湘君的個性,也凸顯了他的內畫風格,成就了他全而精的藝術道路。

藝術風格的成熟是在不斷創新的探索中成型的,而創新的過程是何其艱難,「不破不立」,「破」立在其中,「立」破自其然,不斷的「破立—立破—破立」的循環,既是創新的規律也是創新的動力,王湘君深諳其理,在內畫創作上不斷地創新與突破,「破立」後而成為「新我」。

「新我」是在思想上突破。內畫的學習要經歷:「搬入、植入、再造、生長」這樣漫長的過程,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造詣的內畫技師,而成為藝術家就看在成長中的悟性而如何了,因此,能否在思想上突破是一個畫工和藝術家的本質區別。王湘君「思想突破」的第一步就是廣受博取,對內畫四大流派進行了研究,對西畫進行了深入學習。第二步,建立「大國畫」的創作理念,大膽探索古今結合——現代技法融合古法;洋為中用——融合西方油畫創作的技巧。第三步就是「畫自己」,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境界、人生追求。由此三步,王湘君的作品融匯了京派的「厚朴、嚴謹」、魯派的「潑辣、豪放」、冀派的「精細、生動」、粵派「溢彩、味濃」、西畫的「厚重、塊面」。他的內畫作品中做了大量中西繪畫的嫁接與融合的嘗試,突破傳統水墨畫的概念套路,突出了西方油畫特長與民族傳統優勢結合的特點,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由於內畫藝術不同於其他紙上繪畫,除材料、工具外,表現力不如紙上準確,表現難度遠遠大於紙介,內畫是「工」與「藝」的完美體現,是先工後藝,這裡的「工」是工整、細巧、技法、修養。因此「工」的技能在內畫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王湘君嘗試技法上突破陳規,將工筆、寫意、油畫寫實多種技巧融會貫通,找到新的表達渠道,使技法表現有了獨特的魅力,也使他的作品進入了運用自如的藝術境界。

王湘君 文姬歸漢

如《文姬歸漢》作品意境深邃,人物情感互動呼應,形象立體豐滿,富有生命。尤其在西藏題材的系列作品中,素描造型和油畫色彩大膽結合,西方寫實與中國意象造型嫁接融合,不僅豐富了繪畫語言,而且使畫面形象逼真,富有意蘊。對中國內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積極的貢獻。

王湘君的內畫創作從全才到思想突破、技法創新,經歷了漫長、艱辛也充溢著樂在其中的快樂。他的內畫藝術工作室的代表作品有《大漠放歌》系列、《西藏風情》系列、《朝聖者》、《荒野》、《春寒》、《壩上風情》、《韻》、《騰飛》等,曾多次在國外舉辦作品展覽,並受到國內外藝術家、鑒賞家和收藏家的好評。(閆怡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小說《溫柔之歌》戳中職場媽媽痛點
霍金去世,影響長存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