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6-唾液腺的良性腫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6-唾液腺的良性腫瘤

圖-1. 唾液腺單位的結構成分。

圖-2. 涎腺腫瘤的起源部位。

圖-3. 涎腺腫瘤的良惡性發生率。

圖-4. 通過舌下韌帶後方的圓形腫瘤的軸向(A)和冠狀(B)圖表顯示為咽旁間隙中的腫塊。 箭頭表示腫瘤傳播的潛在途徑。

圖-5. 軸向(A)和冠狀(B)啞鈴型腫瘤與下頌韌帶關係圖。 啞鈴瘤通過下頜骨與下頜韌帶之間的下頜骨膜進入咽旁間隙。 箭頭表示腫瘤傳播的潛在途徑。

圖-6. 腮腺深葉的多形性腺瘤引起齶和扁桃體的內側移位。

圖-7. 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出現了大面積,無痛且緩慢增長的腮腺腫塊。 細針穿刺活檢不確定。 A,側面視圖。 B,靜脈造影的軸向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了腮腺邊緣光滑邊界的大而圓,明確的腫塊。 腫塊未增強,與皮下脂肪具有相同的密度。 這些發現是腮腺脂肪瘤的特徵。

圖-8. 腮腺多形性腺瘤。 該腫塊起源於腺體的深葉,並通過下方莖狀隧道延伸至咽旁間隙,在那裡它有些收縮,呈現出啞鈴形狀。 注意口咽的內側移位。 腫塊有明確的邊界,不會侵入周圍的建築物。 A,T1加權磁共振成像(MRI)上的質量等信號。 B,在T2加權MRI上它有高信號強度。 這些信號特徵高度提示多形性腺瘤。

圖-9. T1加權磁共振成像與腮腺粘液表皮樣癌患者的釓顯示腫瘤具有與正常腮腺不一致的不規則邊界。 注意軸向(A)和冠狀(B)圖像中的內部(白色箭頭)和外部頸動脈(黑色箭頭)的完整包裹,而不是位移。

圖-10. 腮腺大型多形性腺瘤。 含釓的軸向計算機斷層掃描。 腫瘤涉及腮腺表面和深部葉,位於腫塊前方(前軀體;白色箭頭)。 咽旁間隙的脂肪向內側移位,頸動脈向後移位。 表層組分和深層組分之間的腫瘤峽部通過下空間,因此相對較窄,呈現啞鈴形狀(黑色箭頭)。

圖-11. 與圖-10所示的啞鈴腫瘤相比,這種多形性腺瘤完全來源於腮腺的深葉(黑箭頭),完全位於下隧道的中間。 起源於咽旁間隙的小唾液腺的多形性腺瘤在高解析度成像上具有相似的外觀,但不與腮腺相連。 無論其來源如何,咽旁間隙的唾液腺腫瘤將佔據前甲狀腺隔室並向後置換頸動脈(白色箭頭)。

圖-12. 在磁共振成像(MRI)上,後間隙通常位於頸動脈後方並將其置於前方(箭頭)。 Glomus腫瘤在MRI上具有特徵性的痙攣性流動空隙,使其具有「鹽和胡椒」外觀。

圖-13. 術中觀察齶裂多形性腺瘤。

圖-14. 淚腺的多形性腺瘤。

圖-15. 具有雙相組分的多形性腺瘤:上皮(導管)和間充質(軟骨)。

圖-16. 複發性右側腮腺多形性腺瘤。 注意冠狀(A)和軸點陣圖像複發的多中心模式。 B,T1加權磁共振圖像(MRI)與釓。 C,釓劑術後軸位T1加權MRI顯示所有複發腫瘤均完全切除。

圖-17. 肌上皮瘤、透明細胞型。

圖-18. B基底細胞腺瘤、真皮模擬型。

圖-19. 沃辛瘤由雙層嗜酸性上皮乳頭狀囊性結構,和密集的淋巴樣間質。

圖-20. 嗜酸細胞增多症:多結節無包膜的嗜酸細胞增殖。

圖-21. 唾液脂肪瘤:將脂肪與導管元件混合。

圖-22. 硬化性多囊腺病:小葉包括圓形腺體,囊腫和腺體,讓人想起乳房的硬化性腺病。

圖-23. 角化囊腫:鱗狀細胞的多個囊狀結構和固體巢; 囊腫排列平緩的鱗狀上皮,角化不全或角化不全,但缺乏顆粒層。 腔內充滿了層狀角質。

圖-24. 唾液腺母細胞瘤:原始的基底樣細胞類似於原始的上皮細胞,外周和柵欄樣的。

圖-25. 幼年型小葉性血管瘤:合併唾液腺導管的血管增生。

圖-26. 右腮腺囊腫切除術。 A,修正的Blair切口進行右腮腺切除術。 B,皮瓣抬高並釋放腮腺尾部。 C.鑒別面神經的主幹,通常通過解剖在指狀物(白色箭頭)和二腹肌後腹(DGM)之間的區域中的主幹(白色箭頭) 到乳突骨。 除非被腫瘤取代,否則神經通常位於深約1至1.5厘米處,並且不及腫瘤指針。 主幹的解剖向遠端進行,直到它分叉(雙箭頭),然後所有分支依次精細地解剖。 D,面神經外側的所有腮腺組織完整解剖顯示主幹和面神經的複雜分支模式(鵝足)。 PF,腮腺筋膜; PM,頸闊肌; PT,腮腺尾部; SCM,胸鎖乳突肌。

圖-27. 修改「整容」切口腮腺切除術。 A,與具有頸部延伸的改良Blair切口不同(見圖86-26,A),整容切口沿著髮際線向後和向下延伸。 B,切口的細線部分不顯眼,這使得該方法在美觀上更加令人愉悅。

圖-28. 頜下腺唾液腺的切除。 A,頜下切口在自然皮膚皺褶下3?4厘米處下頜骨下方。 邊緣下頜神經通常位於面部前靜脈淺表面。 B,舌骨舌骨向前縮回,腺體向後縮回。 這暴露了舌神經,頜下神經節和沃頓根管。

圖-29. 經頸進入右咽旁間隙。 A,經咽頸入路切口到咽旁間隙。如果需要下頜骨切開術以增加暴露(虛線),切口可延伸至頜下區並且也可以作為唇裂切口延伸。 B,面神經的主幹以與腮腺淺表切除術相同的方式確定。對於大多數良性的咽旁間隙腫瘤,面神經解剖僅限於主幹和神經的下分支(箭頭)。對於足夠的暴露和腫瘤切除偶爾需要解剖上部分裂。 C,暴露神經血管結構在上頸部區域。這些包括頸內靜脈(IJV),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ECA)和顱神經(CN)X,XI和XII。 D,看到覆蓋在彎曲的止血鉗上的莖突下頜韌帶(白色箭頭)。還顯示了面神經主幹(黑色箭頭)和「指針」(白色箭頭)的關係。 E,莖下韌帶的分割允許下頜骨進一步向前縮回,並且莖突的切除允許更多的頭側暴露於咽旁間隙。這些操作允許廣泛進入咽旁間隙以獲得足夠的腫瘤(T)暴露。 F,咽旁間隙的多形性腺瘤。 DGM,二腹肌; SCM,胸鎖乳突肌。

圖-30. 切除咽旁間隙腫瘤的下頜骨切除術方法。 A,下唇切開術用於下頜骨切開術。 B,上頸椎解剖及下頜骨外露伴頦神經的識別與保存。 C,在頦孔前勾畫出一個「人字」截骨。 D,在計劃的截骨術前將金屬板預先對準並固定在下頜骨上,以避免術後錯位。 E,截骨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沿舌頭側面的舌頭進行解剖,以提供更廣泛的咽旁間隙。

上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5-口腔生理學

參考:Cummings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6E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3 上肢撕裂「圖解」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36-嗅覺生理學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