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交焦慮與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與社交恐懼

我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於是就像我說我有抑鬱症傾向時候一樣,很多人表示了不相信。

但是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到現在也還是,對社交的排序是這樣的——能夠微信簡訊溝通的,不要電話溝通;能夠電話溝通的,不要當面溝通。即便溝通的時間成本會增加,我也寧願去用文字去溝通,而不是語言更不是見面。

以前我外出旅行的時候,總能夠在旅途中結交新的朋友,一起結伴而行,但現在不了。我很少去和陌生人主動交談,很少再去參加一些需要認識很多陌生人的線下活動。

而與此相反的是,我很熱衷在網上和人交談,甚至會有社交焦慮。一分鐘甚至十幾秒得不到回應就充滿焦躁不安的情緒。如果在我想要聊天的時候,幾分鐘內得不到任何一個人的反饋我就會陷入情緒的崩潰之中,這種崩潰且並不能隨著新的信息接入而變好,而是會累積起來越來越焦慮。

於是我會同時和很多人聊同一個話題,以免遇到空閑的時段讓自己處在焦慮中。

不過最近我應當是處在第三種狀態之下,一個人說很多話,記錄下來的就成了最近發出來的一篇篇推送,沒有記錄下來的就默默成了心裡的自說自話。

有過很多陣地來作為記錄媒介,博客、人人網、微博、豆瓣、Lofter、貼吧、空間……我有太多的社交媒體有著兩三個賬號,然後用其中一個來自說自話。

有時候覺得好像將自己的靈魂剝離成三部分,一部分和自己對白,一部分是網路主體的我,一部分是現實人群中的我。

你說哪個是虛幻的,好像並不是。

你說哪個是真實的,好像都不是完整的。

但人有時如同立方體,就是有著不同的面,你看到的某一面,不能說不真實,只是說不完整。

李楓曾經在《俗世生活》里說過這樣一段話——

以前很渴望別人了解我、認識我,現在不了。現在我最怕別人來了解我,因為我發覺不需要。沒有誰會真正了解你的,往往我所追求的就是百分之百的了解,所以這個世界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偶爾會放低自己的要求去順從世界,但有時又會覺得更狼狽。

我那時候就覺得,那句「現在不了」,是非常令人難過的一件事情。

芹溪曾經說「萬兩黃金容易得,之際一人也難求」,能夠有人了解某一個面,就已經是一件頗為艱難的事情了,更何況全面。

所以這個世界上,我最愛我自己。

剛好在空間看到關於社交恐懼症的幾張圖,一起分享一下↓↓↓

我很幸運,能以這種方式,和你相遇。

人海茫茫,幸能與你偶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夕偶得 的精彩文章:

TAG:一夕偶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