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窯變釉貫耳方尊瓶

窯變釉貫耳方尊瓶

《稗史彙編》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

窯變釉,顧名思義,是器物在燒成過程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或還原作用,瓷器在出窯後可能呈現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窯變釉出現出於偶然,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窯內焙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之為「窯變釉」,俗語有「窯變無雙」,就是指窯變釉的變化莫測,獨一無二。

藏品名稱:窯變釉貫耳方尊瓶

年代:清·雍正

類別:瓷器

規格:總重:5.065kg 口徑:14cm 高:35cm 底:16cm

本品器形方正,倭角雙貫耳造型,腹部凸起桃形裝飾,為平整器身增添變化。方瓶外壁於正反兩面腹身中部陰刻凸出杏形圖案。通體採用窯變工藝,以求恣意天然之裝飾效果。此件方瓶釉色以霽紅為主,器表光亮平滑,胎料均厚,霽紅釉色如若日落晚霞。通體滿施窯變釉,紅、藍二色相互流淌,暢快淋漓,造型雅正,釉色絢麗,極具裝飾美感。

窯變釉是雍正時仿宋鈞窯基礎上發展變化而成,因其釉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故而色澤變化萬千,艷麗有加,極富觀賞性,俗語有「窯變無雙」之說。此類扁方體貫耳瓶是自清乾隆朝開始流行的一種瓶式,仿宋官窯貫耳瓶變化而來,自乾隆時期燒造以來,一直流行至晚清,是官窯傳統品種。此式瓶應為清宮陳設插花器,造型端莊典雅,頗具觀賞性,正如袁宏道在《瓶史·瓶花之宜》中所云:「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稱,花高於瓶四五寸則可,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實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須折斜冗花枝,鋪撒左右,覆瓶兩旁之半則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藝術資訊網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藝術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