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綜藝狹路對壘

網路綜藝狹路對壘

2018年,僅在網路渠道播出的綜藝類節目(下稱網綜)正成為視頻網站爭奪的焦點。

文│本刊記者 姚 堯

瀏覽2018年視頻網站的網綜發展計劃會發現,同類題材相互傾軋十分普遍。其實,自去年愛奇藝推出現象級網綜《中國有嘻哈》被騰訊視頻和優酷紛紛仿效起,各大平台的自製網綜在相似「選題」上對壘就從未停止。

有業內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如果把各大視頻平台的流量比作江河,影視劇集只能保障基礎水位,要想掀起波浪,真正聚集人氣、體現平台價值,就更多依賴綜藝。」

在重金支持下,網綜正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必爭之地。2017年全球共生產網綜約264檔,僅中國就有98檔。但囿於視頻平台尚未形成各自差異化的優勢資源,在激烈的競爭中相互跟風、形成傾軋,「爆款」難做,且如何尋找新盈利點也困擾著行業。

「爆款」之憂

《中國有嘻哈》無疑是2017年的現象級網綜,單集平均播放量達到2.2億。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說:「其成功的關鍵是嘻哈說唱對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並不熟悉,加上節目適當的敘事和穿插剪輯技巧等。」剛剛做完第二季招商工作的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表示,當時投資2.5億元製作這檔節目是冒一定風險的,而第二季招商已經突破10億元。

就是這樣一檔欄目,在製作初期卻曾經遭遇「金主」跑路等尷尬局面。有愛奇藝內部人士說,2016年仍是選秀節目獨霸一時,廣告商們聽說要做嘻哈節目便紛紛撤退。就這樣,在「金主」缺席情況下,《中國有嘻哈》一上線便一炮走紅。

為應對愛奇藝在「先鋒」路線上的不斷挑戰,騰訊視頻推出了製作成本高達2億元的選秀類綜藝《明日之子》。據製作方之一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有關負責人透露,該節目的獨特之處是直播,卻也犧牲一些精緻度和剪輯效果。據統計,《明日之子》單集播放量達到2.69億。

此外,優酷、芒果TV聯播的《2017快樂男聲》播放量位列前三,佔網綜總播放量的34%。至此「網綜江湖」格局初定,而2018年將是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平台在自製網綜領域短兵相接的階段。

三家平台2018年的綜藝計劃分別是:愛奇藝將推出53部綜藝,其中自製網綜23部;騰訊視頻計劃推出40部綜藝,其中自製網綜28部;優酷計劃推出37檔綜藝,但未透露自製網綜的數量。

網綜數量上升的背後是平台不惜重金的投入。據悉,目前愛奇藝公布的2018年三個最高級項目包括,《中國有嘻哈》第二季、《熱血街舞團》、《機器人爭霸》,成本較《中國有嘻哈》第一季的2.5億元還要高。

從題材角度看,街舞選題是目前網綜競爭最為激烈的節目類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均涉足於此,分別在2018年推出 《熱血街舞團》、《舞者24》、《這!就是街舞》,三檔舞蹈類競技網綜已開始針鋒相對。

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任何行業處在洗牌階段、飽和競爭狀態時,必然迎來同質化競爭,這時競爭的不是節目,而是誰能滿足當下用戶的需求,這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加上網綜行業處於上升期,市場足夠大,的確容納得下幾檔同類產品。

路徑之異

視頻網站的自製劇集和綜藝肇始於版權合作的終結。曾幾何時,為了抑制高漲的網路版權價格,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曾經結成版權聯盟。但隨著版權內容競爭日趨白熱化,才催生了視頻網站的「自製」浪潮。在一浪高過一浪的版權燒錢大戰中,愛奇藝的自製綜藝節目《奇葩說》首先打破了這一格局,也奠定了幾家視頻平台自製綜藝間迥異的發展路徑。

在團隊的建設上,愛奇藝採取獨立工作室方式。有愛奇藝的內部人士介紹,工作室的製作經費來自愛奇藝,又比設立專門的製作部門靈活。騰訊視頻採用外部合作模式,好處在於一旦某個創作者離巢,對於整體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優酷則與製作公司銀河酷娛形成了深度合作。

隨著綜藝市場的走熱,大量製作人從電視台走出,有的加入互聯網視頻平台,更多的人選擇成立獨立的綜藝製作公司。較早期的體制內人「觸網」案例就是馬東,但其在加盟愛奇藝三年後,帶著《奇葩說》的IP創業,成立了米未傳媒。2015年5月,前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陳偉加盟愛奇藝,成為高級副總裁。當年7月加盟愛奇藝的另一個副總裁鄭蔚,則原為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副總監。

在內容的創作上,與愛奇藝不斷在先鋒與邊緣內容領域試水不同,背靠騰訊線上平台流量矩陣的騰訊視頻,針對的是更廣泛的不同年齡層的受眾,承載多元化價值觀,騰訊視頻考慮的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愛奇藝有流量的焦慮,因此要通過一到兩個爆款打出名聲,相對偏垂直化的節目類型更容易擊中某一類人群的需求,再通過口碑傳播形成影響力;騰訊視頻受眾廣泛,因此團隊考慮的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以《明日之子》和《中國有嘻哈》為例,前者的播放量是後者的一倍,但後者引起的關注度卻明顯優於前者。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說:「愛奇藝更在乎年輕用戶,而這些人擁有更多的網路話語權,《明日之子》雖然受眾群數量龐大,但在影響力上卻無法與《中國有嘻哈》相提並論。」

盈利之惑

網綜市場看似熱鬧,卻不時傳出唱衰之聲。曾有人斷言:估計網綜70%都是賠的,而且這還是保守估計。另一種觀點則與之截然相反,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盈利問題可能只是個偽命題。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輝認為,綜藝市場面臨了內容同質化嚴重、原創匱乏、商業化困難等多種問題。比如目前網綜77%要依賴大明星,80%依賴國外模式,創新力度不夠。在市場發展初期,大多數綜藝依靠大體量模式前進,成本高昂。同時,資本市場、商業廣告市場靠單一模式不能支撐如此大體量的綜藝投入。

網綜主要主要盈利模式依然依靠廣告。2017年播出的網綜《奇葩說》第四季,首席冠名商小米的冠名費為1.8億元,節目總贊助額為4億元,創下了當時網綜廣告招商的紀錄。但同樣在2017年播出的版權綜藝《奔跑吧》第五季、《中國新歌聲》第二季,僅冠名費就高達5億元。

《奇葩說》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從2014年開始,節目一炮而紅,愛奇藝出品的綜藝節目,基本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特別是2017年,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首先,經濟形勢下滑,「金主」的預算沒有增加;其次,與網綜數量有關,供給或許已經大於需求;最後,由於藝人費用等成本因素導致網綜的成本一直上升。

儘管廣告是網綜最大的收入來源,但平台方、內容製作方都在嘗試探索新的盈利路徑。首先是衍生品生意。愛奇藝在《中國有嘻哈》的衍生品上已有準備,包括帽子、鞋子、項鏈等青年潮流相關產品;另一種衍生變現是開發頭部節目IP。優酷自製網綜《火星情報局》從第三季開始做衍生節目拓展,包括「火星學院」「火星實驗室」等;此外,各平台還嘗試將前幾季節目放入付費節目,利用網綜的熱度拉動會員付費。最後是粉絲經濟,《明日之子》在直播過程中,用了人氣選手的付費通道,有接近1%的付費轉化比例,四強選手每一位的付費人氣值都超過了1000萬,總付費人數超過100萬人。米未則在探索通過電商拓展網綜的收入。

「總之,對視頻網站而言,流量基礎依靠劇集,而流量波峰則依賴網綜。接下來,就看誰能最快規模化生產好內容,誰就能笑到最後。」前述業內資深人士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的精彩文章:

傅盛要實現機器人夢
王士嶺代表:鄉村振興要優先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TAG:中國經濟信息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