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家講壇 餐桌上的禮儀

百家講壇 餐桌上的禮儀

引言

身處禮儀之邦的中國人,對吃飯向來是十分講究的。然而現如今,雖然身處禮儀之邦,大多數人對餐桌上的禮儀卻沒有規範的概念。那到底應該如何敬酒?如何用筷?吃飯時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飲酒有度,不與長者分庭抗禮

喝酒,是飯桌上非常常見的環節不可避免的流程,那怎麼敬酒才不顯得失禮呢?其實各地方的規矩都不一樣:有的地方講究「先干為敬」;有的地方的人們習慣用「過電」的方式,即每個人舉杯敲桌子;也有一些地方的客人會先喝兩杯,然後請主人喝一杯。但是這些敬酒的方式,屬於地方習俗的範疇,不能稱之為「禮」。

有的人向對方敬酒,不分主客不分長幼,往往是自己先一飲而盡,正所謂「先干為敬」。我們都能理解這種豪爽、真誠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未必合乎禮儀規範。那麼,怎樣才是有禮的敬酒方式呢?按照我們傳統的禮節,如果長者杯中的酒還沒喝完,晚輩是不可以搶先飲盡的。搶先乾杯,不僅是給對方施加壓力,而且有試圖主導宴會節奏之嫌。主人用各種言辭迫使客人喝多,主人是主人熱情好客的反映,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強人所難,總是不太好。萬一敬酒之人酒量不夠,醉後失態,那就不是一般的失禮了。要知道,酒是用來助興的,但是要量力而行,切莫酒後亂性。

畢卓醉酒圖

除了上述現象,還有一些敬酒方式是違背禮儀的。比如隔著桌子向長者敬酒、與長者面對面的乾杯。向尊長敬酒,一定要走到對方的面前,碰杯之後微微側轉一下身體再飲酒,這樣表示不敢與尊長分庭抗禮。當然,側身的幅度不宜過大,更不能背對著長輩。

說到這裡,大家便能分辨用「過電」的方式乾杯是否合禮了。用酒杯敲擊桌面,會製造出比較大的雜訊,顯得傲慢且不文明,是非常失禮的表現。

看管孩童,尊敬長者

在過去,家風比較嚴格的家庭,為了防止破壞宴會的氣氛,小孩兒是不被允許上宴席的。如今,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家長都對孩子寵愛有加,帶上餐桌也無可厚非。可是孩子萬一一旦干擾了席間氣氛,人們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其實,愛自己的孩子絕對沒錯,但是該不該帶孩子去赴宴,要看具體情況。一般的私人聚會,或者相當熟悉的親友在一起吃飯,家長是完全可以帶上孩子的。但是,特別正式的宴會,則例如國宴,肯定不應該帶上孩子。介於二者之間比較正式的宴請場合,比如婚宴、壽宴、慶功宴等,有它特定的主題,也會有嘉賓發言。宴請的人數如果很多,還會分成很多桌,其中一定有主桌,以便突出與宴的中心人物以及宴會的主題。孩子們則可以坐在與主桌相對的次桌,由家長看護照顧。

韓熙載夜宴圖

如果餐桌上有長者,在禮儀方面也有一定的規矩。此時,宴會的一切活動應要以老人為中心。如果老人不喝酒,其他人則不宜就不能喝酒,如果老人說大家不必顧忌,可以喝酒,眾人才可以自便喝酒。同樣,如果老人不抽煙,在沒有得到他的允許的情況下,其他人也不宜能抽煙,否則就有無視長者之嫌。宴會開始後,老人應當最先舉筷,嘗第一口菜肴,然後其他人才能舉筷。如今,我們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更要在生活中多包括宴飲場合在內的每一種情境,每一處細節上為老人著想,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呈現良好的風貌。

經典文獻中的飲食之禮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來看看古代經典中是如何記載飲食時的禮儀的。《禮記》有的十四個「毋」是這樣規定的: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chuò),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haǐ:肉醬)」

大致意思是說,我們在從食器中取飯的時候,不要把飯摶成飯糰(先秦時期,人們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著吃,這種習俗現在在許多民族還保留著,摶飯有爭搶食物之嫌。);黏在手上的飯不要放回食器中;喝湯的時候,不要用力太猛,以免湯汁汁水像水流一樣入口;吃帶骨的肉時,不要啃出聲響;不要把自己咬過的魚肉放回食器;不可以吃完肉就把骨頭扔給狗;不要反覆吃一道菜;不要用手去扇飯的熱氣;不要用錯餐具;羹裡面的菜要用梜(jiā)夾起來吃,不可以連湯帶菜嚼都不嚼一起吃下;主人端來菜羹時,不可以自己往裡面加鹽梅調和味道;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剔牙齒;吃肉醬時,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像喝湯一樣喝肉醬。

類似於「十四毋」的規定,民間還有很多,僅僅是使用筷子的規矩就不少,例如,筷子與湯匙不能同時使用,舉筷時要放下湯匙,舉湯匙時要放下筷子;不要用舌頭舔筷子;不要用筷子移動菜碟;不要要「游筷」,就是舉著筷子在菜碗上游移;不要用筷子在菜碗上翻攪;不要把筷子並起來抄菜吃;不要把筷子當叉子取食物;用餐結束時不要把筷子放在碗上,因為只有祭祀時才會這樣做。這些細節上的規範,生活中都能夠用到,希望與大家共勉。

後記

和世界上任何民族一樣,我們中華民族有自己的禮儀,也有與之相對應的禮儀文化,需要靠這個民族的成員共同地去學習、傳承和發揚。我們民族禮儀中有許多非常好的傳統,當中也有十分深刻的內涵。這些傳統幾千年來不斷完善、豐富、發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值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在實踐中不斷學習。

本文整理自彭林教授《彭林說理禮》第十二講《餐桌上的禮儀》

編輯:陳 玫

美編:羅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禮堂 的精彩文章:

鄉射禮器物 射器

TAG:嘉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