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算了,可能明天就不會想他了。」

「算了,可能明天就不會想他了。」

GIF

你打開了概率論的第136篇文章

前段時間,因為採訪工作認識了原野。

話題終結者的我,不僅意外地和他很聊得來,還發現彼此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這次一定要努力發展這段關係啊。」

默默地在心裡這樣想著。

但工作結束後,盯著頭像猶豫半天,還是關上了聊天框——

「算了,可能明天就不會想起他了。」

配 樂

歌手:祁紫檀 歌名:《而已而已》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數不清這是第幾次讓一段感覺還不錯的關係無疾而終了。

每次遇到心動的人,都會猶豫、徘徊,隨後用「只是一點點喜歡而已」說服自己放棄。

想想大概是因為,我們對感情的預期越來越高。

希望在對方登場的時候就產生強烈的喜歡,甚至可以少去彼此摸索、慢慢確認感情的步驟。

但感情的發展,往往又很難按下快進鍵。

在台劇《滾石愛情故事》的第一單元里,男主張敬燁參加完大學女友的婚禮大受打擊,在舉辦婚禮的酒店門口,借著酒勁喊出困惑:

「想要一見鍾情真的好難哦!

為什麼就是碰不到那種,

可以讓我起雞皮疙瘩,

然後就像電到一樣的女孩子啊?

那才是愛情啊!」

那才是愛情嗎?

好像大家都被那些影視作品裡的愛情給騙了。

大部分影視劇里看起來佳偶天成的愛情,只是因為我們的上帝視角,而被加持了命中注定的光環。

而在現實中,一下子擊中心臟、一開始就轟轟烈烈降臨的愛情,很少存在。

如果雙方都不主動,一段關係很容易以還不錯的開始,以平淡的結尾結束。

「聽說你家那邊的麵食很好吃哎!」

幾天過後,我鼓起勇氣去搭話。

但原野好像已不再像之前那樣熱情的回應,並且主動挑起新話題了。

簡單的一問一答,嗯嗯哦哦,對話就匆匆結束。

「錯過了。」

內心不由得感慨。

GIF

一點點喜歡」,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可能只是今天的他比較動人;也許只是春天到了;或者因為,剛好看到樓下的情侶膩歪。

越來越懶,越來越怕麻煩。

比起正視它發生的事實,我們更傾向於去質疑、甚至推翻它。

一點點好感而已,沒必要太放在心上;

一點點動心罷了,還要深入了解太麻煩了;

一點點喜歡,可以先放下看看。

理智和惰性總是告訴我們:

一點點好感的發生,大多還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很可能是錯覺罷了。

不值一提、無需在意、隨手擱置。

《滾石愛情故事》里,男主張敬燁明明對CD店工作的麗心有好感,但在別人提起的時候,卻矢口否決:

「愛情哪有這麼簡單啦!

我看到她也不會緊張、也不會心跳加速。

這哪算什麼愛情啊?」

然而,張敬燁拒絕承認自己喜歡麗心後,卻又總是莫名想起她、在意她。

為了搞清內心真正的想法,他決定短期內和麗心斷掉聯繫。

而在這段沒有麗心的時間裡,他卻發現——

那些曾經不以為然的一點點,早就在不知不覺間發酵為濃烈的喜歡。

最後,鼓起勇氣,向陳麗心表白:

「也不知道為什麼,

跟你在一起的時候,

我的心才會感到很平靜。

呼吸也會很順暢,心跳會很穩

這就是愛吧。

看到張敬燁的時候,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總是高估愛情的複雜性和神性,同時放縱自己的惰性和怯懦。

慢慢地變成了可能性抹殺者。

我們對事物的感情好像在慢慢地變得普通。

很少再出現會瘋狂喜歡的偶像。沒有喜歡到非要不可的東西。站在遠處看一眼就心動不已的人再也沒有出現過。

於是很羨慕那些活得熱烈的人。

有關係很好的朋友,有熱愛的事業,有痴情的戀人。

也會開始疑惑和思考,為什麼他們能有這麼大的熱情和能量。

才依稀想起,小時候老師說,興趣是要靠培養的。

那時一直沒懂,什麼叫培養?

後來長大了,看到那些活得熱戀的人,才慢慢地明白:

原來培養,就是給它花費時間和精力。

在察覺到對某件事有一點點的好奇和熱情的時候,持續不斷地去了解,甚至練習。

然後在某一天——

它就會變成我們很好的朋友、很棒的事業、很相愛的戀人。

成為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柔軟和羈絆。

GIF

我們對事物的感情在慢慢地變得普通。

正因如此,那些一點點的感情才變得尤為珍貴。

下一次,當遇到那些還能撞擊我們心臟的人和事時——

要緊緊地用力抓住。

別讓每一份堆積起來就會發酵的珍貴,斷送在懶惰、不屑和退堂鼓裡。

寫到這裡,我拿起手機,發了條消息給原野。

意外地,收到了像最初一樣暖心的回應。

舒了口氣的同時,覺得異常的快樂。

然後發現——

最初被擱置的一點點,已經悄悄滋長得異常濃烈了。

忍不住期待,理想中的轟轟烈烈,到來的那一天。

「 你也會有一點點想我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概率論 的精彩文章:

「20歲以後,就不敢去體檢了。」
「今天你都不說喜歡我嘛?」

TAG:概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