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住鄉愁:春耕

留住鄉愁:春耕

驚蟄過後,漸有春雷萌動,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喚醒,春泥里的小草也探出頭來露出笑臉。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家鄉的春耕開始了。

我的家鄉在豫北太行山東麓的淺山區。鄉親們重視春耕生產,「春不種,秋不收」「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這樣的道理人人熟記心間。因此,每年這個節氣,鄉下家家人倍忙,戶戶無閑田。

天剛蒙蒙亮,勤勞厚道的鄉親們就下地勞動了。修理渠道、清理秸稈、平整土地……一雙雙結滿老繭的手揮舞著鐵鍬,在霞光的映照下揮灑自如,頭上冒著熱汗,臉上溢著期盼。人們把汗水澆在春泥里,把希望根植于田野上。

運糞追肥是家鄉春耕生產的頭項農活。鄉親們把牲畜糞、秸稈肥、廁所里的人糞尿等喚作粗肥——這些有機農家肥既壯又有後勁,而且無污染,深受庄稼人的喜歡。

套上牛車,裝上滿滿一車粗肥,趕車的小伙兒鞭子一甩,老牛打著鼻響就上路了。拉到地里,一鍬鍬地均勻撒在麥苗四周,既不能壓住麥苗還要撒遍,邊邊沿沿都要施勻。

麥田管理講究個精工細作。先是中耕,用鋤頭鬆土保墒除草,彌封土地裂縫、沉實土壤,促進小麥根系發育,提高秧苗的抗旱能力。

中耕後要澆苗返水。「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清?姚鼐)澆水一般是兩個人的活。

如果是夫婦二人,一定是丈夫手執鐵鍬在田埂里來回走動,邊走邊打坎化溝,保持水流勻速,使整個田疇的麥苗都要澆灌到;妻子則順著麥壟細緻察看浸透水的田畦,看有沒有被水沖開口,如果有就要及時堵上。

浸水後的麥苗經風的洗禮,表面的濕氣慢慢蒸發,嫩嫩的苗株上倒掛著晶瑩剔透的水珠,煞是惹人喜歡。用手輕輕一碰,就「噗簌簌」地落下來,像斷了線的珍珠。

春耕時,要把秋後留下的白地耕犁一邊,好種上玉米、棉花或其他雜糧。待炊煙裊裊升起,太陽露出紅紅的笑臉時,鄉親們牽牛荷犁,開始了一天的耕作。

耕犁手一般是經驗豐富的熟勞力,只見他們一手扶著犁把、一手舉著牛鞭,耕牛則低頭悶不出聲地拉著套只管往前走。扶犁人在後面亦步亦趨,嘴裡還不停地發出「嘚嘚」的吆喝聲,身後新翻起的泥土在朝霞的映照下泛著油亮的光澤。

晌午時分,人們陸續走出田間回家歇息。於是,山間小路的上空充盈著牛鈴「叮噹」的撞擊聲、老牛「哞哞」的悶叫聲和鳥兒「啾啾」的歡鳴聲。

家鄉的春耕,如詩如畫的春耕,就這樣深深地刻印在遊子的內心,任憑歲月磨洗,卻不曾褪去……

桑明慶,河南安陽人,安陽市作協副主席。現供職於安陽縣糧食局。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石家莊日報》《谷風詩刊》《安陽日報》等媒體。2014年出版詩文集《太行小溪》。

.

.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教育減負還須打好「組合拳」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