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面向」的姿態,創造教育的「未來」——鹿城區首期「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以「面向」的姿態,創造教育的「未來」——鹿城區首期「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編者按】近年來,溫州各縣(市、區)教師培訓工作在培訓精品項目培育、分層分類培訓、培訓資源共享、「互聯網+」培訓等方面亮點紛呈,並取得一定成效。鹿城區首期「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業已結束,學員們收穫滿滿,開闊了眼界,掌握了技術,學會了方法,更看到了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2017年12月31日,鹿城受邀在全國教師培訓聯盟年度學術論壇上作「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專題經驗介紹,並參與課程館展示。現刊發《鹿城區首期「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項目的探索與實踐》介紹文章,以饗讀者。

「今天的教育如果不面向未來,那麼未來的學生將生活在過去。」

同樣的,教育會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關鍵之一就在於:今天是否能夠擁有「面向未來的教師」,即一批真正懂得兒童並為他們真心改變,看懂時代並用心創造教育未來的創新型教師。

2016年12月,溫州市鹿城區率先設立「面向未來的教師」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項目,試圖藉助教師研修這一路徑,配合鹿城教育在「互聯網+教育」方面的系列行動,培養一批具備未來教育素養和教育創新能力的骨幹教師,為應對即將到來的教育變革浪潮做好初步的人才儲備,佔領教育發展戰略先機。該培訓由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與鹿城區教育信息中心聯合舉辦,每期培訓為期12天共90學時。

然而,在公辦基礎教育領域開展這一類型的培訓,沒有太多的先例可循。作為全新領域的培訓探索,「面向未來的教師」應當培訓誰? 請誰來培訓? 需要培訓哪些課程? 又採用何種方式? 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思考與摸索。

一、培訓誰——擁有「面向」姿態的未來教育探索者

「面向未來的教師」不同於「未來教師」。「未來」不會以一個固化的形態早早地等在前方,而是隨著人類創造,在動態中生成與演變的。因此,重要的不是「未來」,而是在今天這個混沌變革時期,始終保持著「面向」的姿態,迎著風口堅持創新,從而創造未來。

於是,2017年5至7月舉行的第一期培訓選定培訓對象時,我們更在乎候選學員的教育熱情與創新活力。「是否有主觀意願」,「是否對教育未來有主動思考」,「是否有嘗試實踐『互聯網+教育』」……成為考察學員的主要標準。至於傳統的榮譽、職稱、論文等均不作規定,讓真正對未來教育變革感興趣、有動力的老師能夠參與進來。

就這樣,在自願報名、問卷訪談、多方了解與研訓員推薦的基礎上,我們挑選了40位一線教師作為學員。一方面,他們各不相同,工作崗位上覆蓋了中小學絕大多數學科和各級職務,教齡從7年到24年不等。另一方面,他們又那麼相似,都自帶「能量包」和「經驗值」,都充滿學習熱情和探究願望,又是志同道合。這份同與不同,恰恰是培訓過程中張揚個性、智慧眾籌、激情邁進的基石。

二、培訓什麼——指向未來教育的多線程培訓內容設計

很多人以為,「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課程內容,無非就是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版,抑或是培養下一屆的名師或是特級,實則不然。技術固然是今天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但它引發的社會變革趨勢,以及對教育生態日益顯現的深層影響,才是教育工作者著重要關注的問題。僅學技術工具,沒有社會變革大趨勢的洞見和教育哲學層面上的改變作為支撐,那只是在舊的牢籠內追求極致。既然稱之為「面向未來的教師」培訓,就應當讓教師學會「用新技術支持新理念,實踐新教育的創造」。

(一)多線程培訓框架

培訓設計之初,我們通過檢索文獻、顧問諮詢、深入研究,透過新技術推演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可能的發展,並從國內外優秀教育創新案例中尋找未來教育可能的生態,提出了面向未來的課程、學習、技術、思維、研修等五大模塊的培訓內容。考慮到每一期培訓時間和形式的限制,將這些內容按不同的線索融合在一個項目、三條線索的多線程培訓框架中,並在2017年首期培訓中進行了試水。

(二)以項目驅動和串聯學習

上圖中,「項目」指每一期培訓一開始就布置給學員的一個大任務。帶著這一項目任務,學員會有意識地開展培訓課程的學習,不斷刷新對項目任務的理解與設計;同時,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項目開發過程,學員帶走的不僅僅是固化的「產品」,更學會如何用新技術支持新理念,開展教育創新。

(三)融理論與實踐的每日課程

每日培訓課程,均由知名教育專家、知名社會創新機構創始人或優秀教育企業CEO,提前介入,充分溝通,設計具體培訓流程。我們要求每一天的培訓都按「上午理念理論+實踐案例,下午學員實踐+專家點評」的模式,一方面傳播思想、指導理論、引發思考,使學員理解與接觸「項目式學習」、「社會化學習」、「場景式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未來學習形態,透過前沿技術看到教育發展的未來;另一方面,手把手帶學員實踐落地,以工作坊的形式,幫助學員掌握「課程統整」、「大數據分析」、「網路素養」、「微課程開發」等相關的教師必備素養。

培訓中,學員大呼過癮:「每天都有新思想新收穫,讓你沉浸在學習交流中,不會覺得累……」「培訓為我們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實踐操作中學員之間的分組協作與實時幫助非常溫暖,絕技微課系列的創舉既鍛練了學員,又使無數人受益……」

三、如何培訓——營造教育創客文化

老師們自己如何學習,一定程度上決定他們會讓孩子們如何學習。要想讓一線教師指導孩子們開展「項目式學習」、「混合式學習」…… ,他們自己必須先經歷一場面向未來的學習。因此,培訓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們嘗試打造一個具有未來生態的個性化學習場。

(一)像創客一樣開展項目式學習

人人都是天然的學習者和創造者,尤其是在學習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第一期培訓最後的《微課程項目開發培訓》課程中,整整四天幾乎聽不到培訓者集中講授的聲音,完全放手讓學員自主學習與研發。

培訓室前面,學員在根據自我需求和不同進度,開展微課程學習與項目開發;培訓室一角,培訓專家正在「坐診」,為需要幫助的學員提供一對一的個性診斷和開發思路引導;培訓室後面的牆壁上,我們用海報的方式,呈現微課程開發的流程,並相應地掛著許多帶有二維碼的卡片,學員在技術與開發流程上的問題,隨時可以移步到後面,通過掃碼獲得相應的培訓課程指導。

我們認為,這或許是未來教師研修的一種形式:培訓師搭建一個教育創客工場,根據需求將相關的優質資源引入現場,通過科學的課程邏輯與物理空間設計,促成人與人、人與所有課程資源之間的互動,完成基於任務驅動的項目式學習,帶著項目成果回到教學現場。

(二)像企業一樣關注用戶體驗

培訓項目就是培訓師的產品,培訓的實施過程就類似於企業為用戶提供產品服務。而優秀的培訓者,要像企業那樣關注用戶(即教師)對這一產品的用戶體驗。

同時,我們關注培訓的每一個細節,從培訓前的前情提要、引子視頻、半小時學員分享,到培訓間隙的茶歇供應、音樂選擇,再到午間觀影、VR體驗、全息投影製作、圖書漂流,一直到每日課程結束時的導師總結,以及微信群中推薦的學習資料與在線課程資源,還有項目作品的統一標準、統一標識,都在努力地打造一種精緻的團隊研修文化。學員寫道:「組織者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印象深刻,是一次用心的培訓……」在這種培訓氛圍中,學員體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用心,共同創造了團隊價值,更容易對培訓產生歸屬感。

四、培訓成果——40絕技與微課程開發碩果累累

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是創造並教給他人。

第一期培訓中,我們在課前半小時的技術分享中得到啟發。當即以智慧眾籌的方式,每人推薦一項技術工具,製作微課,配以圖文介紹,形成了《送給教師的40絕技》,通過公眾號進行發布,傳播新技術新工具,推進新理念新實踐,受到了一線教師的一致好評和大面積轉發。截止目前,40絕技的總閱讀量已經超過12萬,被2萬多人轉發,影響力遍及全國。「面向未來的教師」公眾號還支持教師根據需要,發送相應的關鍵詞,自動推送相應的絕技內容,實現了教師學習資源的即時響應。

此外,每位學員還將自己的最佳實踐經驗萃取並製作成個人專題微課程,累計307集,內容涵蓋學科教學、德育、管理、創客等多個領域,將用於支持教師、學生移動在線學習和作為資源調用。

第一期培訓業已結束,學員們收穫滿滿,既開闊了眼界,掌握了技術,學會了方法,更看到了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以飽滿的熱情回到崗位傳播新思想。我們的培訓經驗也受到了省內外的關注,2017年12月31日,受邀在全國師訓聯盟年度學術論壇上做專題介紹,並參與課程館展示。

2018年4月,第二期培訓即將開始,一批具有現代教育視野,積極實踐教育創新的青年教師正在以面向未來的姿態,抱團前行,實踐鹿城教育的創新。(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 朱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草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