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學研究】九尾白狐

【玄學研究】九尾白狐

清明沒買到回家的高鐵票,孤家寡人閑著也是閑著,便逛了一圈鍾書閣燒錢——燒錢過程中在店內翻完了一本叫作《山海獸》的畫集,覺得世界觀、歷史觀受到了衝擊,於是想起這個坑了半年的系列、做下述考據。

就是這玩意兒——貌似是本美院學生的畢業作品集,吾輩燒不起的精裝本。

我對我朝古代史研究有限,但是大致知道現在人對中國神話的認知多半受《封神演義》影響,提起九尾白狐也多半第一反應「哦,蘇妲己」,也就是說,九尾狐在一般人眼裡,是個妖物、邪魅。

然而很顯然,這並不是事實。其實度娘一下就會發現,在原初神話中,九尾白狐被視為瑞獸,直到北宋初期才被廣泛妖魔化,指責為「魅惑、奸滑」的象徵——罪魁禍首,是小時候奉為大神、考據多了發現是個渣男的白居易。

古冢狐 戒艷色也([唐]白居易)

古冢狐,妖且老,化為婦人顏色好。

頭變雲鬟面變妝,大尾曳作長紅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時人靜處。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舉花顏低。

忽然一笑千萬態,見者十人八九迷。

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惡假貴重真。

狐假女妖害猶淺,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為狐媚害即深,日長月增溺人心。

何況褒妲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君看為害淺深間,豈將假色同真色。

這個好像是最早將「美人傾國」的象徵——妲己與褒姒比作狐妖的記載。類似的說法傳到日本,被寫成題為《狐媚記》的漢詩收入《本朝繼文粹》中,說「殷之妲己為九尾狐」,從此九尾白狐的艷名傳播開去,最終被元代話本《武王伐紂書》和明代章回體小說《封神演義》發揚光大。

嗚呼哀哉!可是這誤會鬧大發了!

先秦時代的文獻中,九尾白狐是毫無疑問的祥瑞。根據《莊子》的解讀:天地始於混沌,而混沌之形,是一隻叫作帝江的無頭神鳥。帝江六足四翼,沒有五官,但是能夠歌舞,歌舞之時混沌中的濁氣下沉、清氣上浮升,形成兩隻神獸,即陸武與九尾白狐。

所以,九尾狐是世間至清之氣凝結的產物。

元祖神獸寶典《山海經》則稱:「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雖然有九尾狐食人的傳說,但是更強調吃了它的肉即可「不惑」,不逢妖邪之氣,是為人所追捧的東西。

其中《大荒東經》還提及,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塗山氏的婚姻。《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將其詳細展開,說大禹年過三十而未娶,突然有一日在塗山看見了九尾白狐,認為是「為王之吉兆」,遂迎娶塗山女,生子啟,並有「塗山之歌」唱道: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換言之,九尾白狐不但是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吉兆,而且有帶來婚姻愛情的寓意。漢畫像石中將九尾白狐與兔、蟾蜍、三足烏並列於西王母身邊,象徵祥瑞且子孫興旺。

一方面,《孝經·援神契》有云:「德至鳥獸,則狐九尾。」西晉訓詁學家郭璞也在《山海經·大荒東經》註疏中稱:「太平則出而為瑞。」《文選·四子講德論》還說:「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可見,九尾狐僅限於太平盛世,意味著君王治理得當。

另一方面,班固《白虎通義》也有記錄,認為九尾白狐是預示「子孫繁息」的德獸。無論何種說法,在中唐以前的中國,九尾白狐的出現都是吉兆,不僅象徵著吉祥,而且暗示忠貞的婚姻。

最搞笑的是,東漢郭煌的《瑞應圖譜》中,還明說了:「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焉。」此時的九尾狐非但不是紅顏禍水的象徵,恰恰相反,諭示著君主潔身自好,不耽於女色。現被用作妖艷魅惑之意,實屬諷刺。

甚至日本傳說中的九尾白狐形象,起初都不是「禍國妖姬」。後來被解讀為逃往日本的妲己的「玉藻前」,在最初的傳說中僅僅是鳥羽上皇身邊一名才識廣博的絕世美女,與中國毫無關係;傳說中安倍晴明之母的白狐葛葉,更是單純為報安倍保名的救命之恩才來到人世;更重要的是,白狐在日本被普遍用作稻荷神的外形,因為農民認為狐狸能抓老鼠、保護收成,故將其視為五穀豐登、四季平安的守護神,絕對的好神。

所以有時候,傳說這個東西其實很歷史。

就像《三國演義》根本不是三國一樣,很多時候讀史書會解體我們的大部分常識。所以這個系列大概還會繼續吧,畢竟加班之餘看看書還是比刷手機有建設性多了。

這篇文的配圖有點少,於是最後放一張老狐狸野村叔吧,不管怎麼說,我對白狐這個物種還是挺有好感的,畢竟……美就是正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諾 的精彩文章:

TAG:白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