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的畢生心血,告訴我們哪些大智慧

老子的畢生心血,告訴我們哪些大智慧

讀書感悟

老子告訴我們的為人處事智慧

五千言的《道德經》,是老子畢生的智慧,值得我們深度學習。每天晚上睡前抽空餘時間讀了讀,八十一天讀完,悟出以下道理:

壹,順其自然,不要強求。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人的主觀願望與行為的實際結果經常會發生背離,當勉強的成分佔比太大,制約的力量變得薄弱,事物就會走向崩潰和失敗。但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告訴我們不圖進取消極懈怠,而是強調凡事不可強求不可心浮氣躁,要求我們遵循事物發展規律:「過猶不及」,過多的勉強只會讓事件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做事時,不可勉強為之,要著眼長遠,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實現自己的目的,這是處事的大智慧。

貳, 「靜為躁君」,靜不僅是心態,更是智慧

一切表象的東西必定是有一個「靜」的東西作為它的主宰,例如大樹之根,屋之地基,人之思想。三國中張飛,蓋世英雄非死於沙場而在卧榻之上亡於小兒之手,便是暴躁的結果。一個性情急躁的人,一方面缺乏主見和既定的人生目標,顯得慌亂而盲目,另一方面也缺乏信心和實力,言行暴烈脾氣火爆,以至於跟其接觸的人會或多或少受到傷害;而安靜祥和的人,有自己的主見,沉著並富有信心,與其接觸的人可以感受到一種氣場和正能量。因此,浮躁者大多活得辛苦卻徒勞無功;而寧靜者活得瀟洒卻事事辦成。由此來看,靜不僅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高效的智慧。

參, 知雄守雌,處下得上,無私而成其私。

雄是剛強,雌是柔性,此為事物的兩面。告訴我們柔勝剛,以及要做一個低調有彈性的人,而不是過於直板。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而越是地勢處低的地方則越容易得到四方來水,這是自然規律。「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萬事萬物都是辨證存在的,即陰陽兩面,當你越發的想得到有利的一面時,發生的則是不利的一面,但當你辨證的看待問題,使自己處於看似不利的一面,發生的自然便是有利的。這個道理比較難理解,但是推己及人,一個自私的人一般只能得到他自己的「私」,而一個無私的人雖然得不到自己的「私」(看似不利),卻往往能得到成千上萬人的「私」,自古以來當政者得民心無不是因此。因此,使自己「處下」不僅是一種品質,恰恰也是智慧。

肆,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至善如水一般。水是怎樣的?第一,水滋養萬物是生命之源,被萬物消耗卻不求回報,能順勢而為。第二,水無常形,水無常勢,水見山繞山,見石繞石,沒有任何東西能試圖改變它,因為它順萬物勢,萬物都無法與之相爭。第三,水能清洗臟污。告訴我們:要有水的精神,抱著利他而不爭的心態辦事,這樣才能如魚得水;並且善良的人是能改變醜惡的,真正的善良就如同水一樣清洗臟物。

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從古至今,時代在變,但是人的心性根本卻不會變。諸葛亮告訴我們如何識人:一、問之以試飛而觀其志,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咨之計謀而觀其識,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應用的也是辨證的智慧)。而知人僅僅是一方面,知己者才算是明白人。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才能在以後的事業中來發揮,只有知道自己的短處,才能在生活中處處留心。

陸, 陰陽調和,中庸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只有二者平衡,才能達到最佳狀態。在為人處世時,凡事不能走極端,適可而止留有餘地,保持雙邊的平衡。所以一個地位尊貴的人,應該有意識的前輩低調一些;一個人在潦倒失敗的時候,必須要發奮拼搏積極向上一些;一個人過於孤僻,就要有意識的讓自己變得活躍一些。知行合一,方法加努力,理論與實踐,物質與精神,都要達到一種平衡。

柒, 大成若缺,大智若愚,看事物不能看表面。

在現實社會中,特別是當代,我們看到的多數事物都是表象,因此我們必須要透過表象看本質,至少要保留自己獨立的判斷,不可人云亦云。有時候,人們總是因為一個人某一次小小的舉動而勢力或者偏見的看待一個人,其實這樣是極其愚蠢的。短淺的目光和狹隘的思維會是其事業發展最大的阻礙。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總難免會產生誤會,而判斷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不能根據自己的臆測以偏概全,而要整體的看,培養火眼金睛。在這個新聞鋪天蓋地和輿論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獨到的思考,否則將成為萬千口水軍中的一員。

捌,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知識不等於智慧

首先,知識若不能轉化為智慧便會成為累贅。越是掌握了太多的知識,則越會思維枯竭,想像力缺乏,特別是在科學之中,往往高級知識分子最不敢想。其次,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一定要追求自我認識和自我智慧的培養。如今很多碩士博士生自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而是沒有足夠的智慧。最後,知識與智慧是分不開的,二者相互促進。

玖, 以身觀身,推己及人。

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你不喜歡一個事物的時候,就不要對別人施加這種事物,當你在對別人做出某種舉動時要先想一想自己喜不喜歡,嚴於待己寬於待人,當然這只是老子的一個小分支,推己及人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大智慧,和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如出一轍。,俗話說「好人有好報」,就是這個原因。總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上或者學習中,把握推己及人的智慧,會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紛紜複雜的現實,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當你一直為自己工作努力卻得不到晉陞的時候,不妨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像自己這樣的員工;當你生活學習中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不妨換位思考,換一個角度。

壹拾,物壯則老;禍福相依。

物壯則老告訴我們,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晚會到達高潮的時候也就是曲終人散的開始,人到達頂點就要走下坡路,因此當功勞到達一定程度,並不一定是好事,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鳥都殺完了就要把弓藏起來,兔子都獵了就要把狗烹了,告訴我們功高不可蓋主,懂得讓是一種智慧,才能成大事,同時權越大錢越多,就越要低調謙讓。另外,福禍相依也是一種處事智慧。塞翁失馬的故事人盡皆知,它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穩住陣腳,不能看短暫的現實,好事不要高興太早,壞事也不要萬念俱灰,一定要全面動態的看問題,找准出口,這樣壞事也能變好事。

壹拾壹,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大德大智。

生成了某個東西,不要佔為己有,要為他人著想,會發現收穫不一樣的東西。為而不恃告訴我們,首先,對別人有恩,不可記在心中,給別人造成壓力;第二,當立下功勞之後,萬不可驕傲,要善於讓功,在立功的同時還能體現出自己的無私和穩重,一舉雙得,反之則會功而引禍;最後,取得一定成績,萬不可驕傲,很多人在取得初步成功後便再難取得更大成功,是因為陷入一種「柏林定律」的慣性陷進—「成功的最大障礙莫過於不斷成功」,一定要及時刷新自己。長而不宰告訴我們,父母不可主宰孩子,學校不可主宰學生,有理不可不讓人。這些智慧在其他章節的道理中均有體現。

這些都是修身的智慧,告訴我們為人和處事的最佳方式,是人們修身的智囊;同時,老子還告訴我們如何當領導如何從政治國的道理,更是領導和政治家們的寶典。但是,學的目的在於用,當有了知識後一定要把它變為智慧,這樣自己才能從中受益。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此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千種風情 的精彩文章:

TAG:話千種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