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人要快速適應職場,關鍵是找到職場師傅,並且和師傅成為朋友

新人要快速適應職場,關鍵是找到職場師傅,並且和師傅成為朋友

今天不講「育兒」

文字略長,請勿見怪

很多新入職的人,都希望迅速找到一位師傅,他/她值得信賴,可以幫助解決工作難題,最好還能在職業上提供晉陞幫助和指導。所以,大部分公司或單位,為新入職的員工匹配了師傅,指導新人解決工作之中的難題,快速跟上工作節奏。

但是很少有師傅能夠花大量的時間,手把手的指導自己負責的新人。大部分師傅都必須應對自己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假如作為新人的你,希望找到一位職場師傅,並且手把手的給你「喂飯」,必定以失望告終,沒準最後還會埋怨、憎恨自己的師傅。

是不是所有新人都沒法得到師傅的有效指導?並不是。希望得到師傅的指導,不僅需要新人本身出類拔萃,還需要請教技巧。

(一)

研究表明,師傅對徒弟的選擇,基於其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人們會本能地投資那些才華出眾,以及能因資助而真正受益的人。

假如新人能夠善用時間,真心接受反饋,職場師傅才會願意繼續為之投入。這種關係可以發展為友誼,但仍然是以工作與職業關係為基礎的。

我所在的媒體單位,最近來了幾位新人,單位並沒有明確指定我做這些新人的師傅,但是帶新人熟悉工作,快速上手、獨當一面,成為優秀的團隊合作者,需要一個必要的指導過程。

小宇、小倩和小雪,是我陸續帶的三個新人。三人年齡差不多,學歷也相當,入職後從事的工作內容都差不多。

先是帶小宇》》》

小宇剛剛大學畢業,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甚至著裝都不太清楚界限。好在,小宇很有禮貌,我專門花了半天時間,帶她走了一遍採訪的前期、中期和後期,還專門給她個人開會,做了一個詳細總結。

這份總結,涉及我帶她過程中發現的所有問題,妝容、著裝、問題設置、訪談技巧、引導話題走向、後期溝通技巧,等等,我每說一條,她會立刻點頭認可,態度非常好。開會期間,還及時為我添茶水。禮貌是我願意花時間帶她的前期原因,但到了後期,這些都不再是我關心的。

我在意的是,我一條條為她分析時,她眼神飄忽,也沒有做筆記。我覺得,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小宇是不可能僅憑「好腦瓜」記住長達一小時的職場指導的。

我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每天都有巨額工作量,家裡還有鬧騰的倆娃,假如她再犯同樣錯誤,我也不可能再去為她花時間,重複指導那些我之前的已說過的技巧。

據我的Partner抱怨說,小宇之後的採訪還是一團糟,工作也丟三落四。

再是帶小倩》》》

小倩大學畢業後,有過一段留學機構的從業經歷,所以禮貌熱情這些職場人必備素質,一開始她就具備了。我帶小倩走了一整套流程把控,只一遍,我就放心地把更多更重要的工作交給她負責。

流程把控,涉及很多環節,需要和每一位內容編輯協調工作,需要和校對、美術編輯、印刷廠溝通進度,還涉及很多協調溝通技巧,統籌大家為了一個項目保持節奏、齊心協力。

在工作開始新階段時,我會提前告訴小倩具體做法,她會馬上拿出小本子記下來。每一各工作階段都可能遇到新問題,小倩也會根據我的時間方便,具體來問,我告訴她解決辦法時,她也會虛心聽取,並且趕緊拿出小本子記下來。具體細節本文不贅述。

拿小本子做筆記,是一個特別好的職場素質。做筆記有多重要?可以讓她按照要求做事,可以讓她在過程中復盤,還可以讓她後期參考,同類問題不再麻煩師傅,提高效率。

再次重申,職場師傅的工作壓力也很大,所以準備充分、積極反饋的徒弟新人才會讓師傅眼前一亮,願意花更多時間指導你。

小倩這樣的新人,不喜歡她都做不到,到現在我都特別願意花時間回答她的問題,並且主動關注她,告訴她更多職業技巧,有新機會也願意優先留給她。

最後說小雪》》》

指導小雪的具體工作,和小倩差不多。

小雪很聰明,一點就通。唯一跑偏的是,小雪有很多「可是,我認為」。當我告訴她,這件事需要以A計劃方案執行時,她會回應:可是,我認為我的B計劃更優化,因為巴拉巴拉,所以巴拉巴拉。

時間寶貴,我沒有時間聽她辯爭B計劃有多麼優化。我只能以一句話告訴她:既然你堅持己見,那你就去試試,但是你要為你自己現在的堅持,承擔後期可能出現問題的責任。

小雪是新人,後期出問題當然是必須的。小雪不反思自己,開始開罵對方是傻X。消極抱怨的情緒再次為她減分。

職場創新,當然是需要鼓勵的。不過A計劃是團隊無數次驗證的結論,是最保險有效的方法。作為新人,你可以創新方法論,但是這要建立在你熟悉現有工作、熟練應對工作的基礎上。假如你剛剛入職,還是別冒尖,先保險點吧!

在入職的3個月里,三個人的差距一點點拉開。小倩的工作最先得到領導的賞識,被賦予更多的工作重任。小雪有能力,但領導總是不放心交重要任務,怕她因為臨時主意跑偏,需要時時盯著她的進度,搞得大家都很累。小宇則被放棄關注,成為領導口中那個愚蠢的人,只能嘆息道~慢慢來吧。

(二)

職場上的師傅和徒弟,說白了首先是同事關係。師傅幫助徒弟,更多是一種情分或道義,不提供幫助也不會得到什麼詬病或指責。

想要得到師傅的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的職業困擾,還需要作為徒弟的新人,具備一些請教的技巧。比如,尊重師傅的時間安排,在師傅時間方便的時候發問;比如要在發問前做好功課、深思熟慮,提問題言簡意賅、有針對性、利落專註,舉止彬彬有禮,最好還能及時的告知師傅事情的進展,以得到更多後續的指導和幫助。

我有一位親密朋友Stone,從事教育行業工作多年,早就榮升為很多新人的師傅。Stone說,新學年裡,他帶了兩位新人,兩人的職業素質有明顯差別。我們姑且稱她們為小A和小B。

小A愛動腦筋、善於發問、反饋及時,Stone非常願意帶她,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小A提升很快,業務能力一天天增強。小B則喜歡按照自己的套路做事,對於Stone這位師傅的指導,總是發表「但是」一類的觀點,喜歡堅持己見。Stone本身工作特別忙,大部分時間不會對小B解釋更多。

有一次,Stone對小A和小B都談到,教師上課應該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教師少說,學生多說,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小B首先的反應是:但是,我想把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一節課45分鐘根本不夠用,我覺得我說的根本就不多。對於Stone的指導,不屑一顧。

小A則向師傅Stone諮詢:師傅,我怎樣才能做到少說呢?Stone提供了具體方法:使用錄音筆,自己錄一節課,看看自己究竟說了多少話,學生說了多少話,你就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少說了。小A按照師傅的指導,做了錄音測試,發現自身教學問題,一點點的修正,在前期備課上多下功夫,一點點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得越來越優秀。

長此以往,小A提出的諮詢問題,更加與師傅Stone同步,也更具有針對性,總是能夠獲得師傅的及時指導,提升非常快。小B則繼續堅持己見、閉門造車,認為自己已經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了,在工作上處處碰壁,遇到問題也不知怎樣具體發問諮詢師傅,而師傅也在一次次指導中,煩透了她那些「但是」,失去了反覆解釋的耐心。

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證明,我們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參與互惠行為的。人類報答他人的義務感在所有類型的社會中都有切實記載,並且經由他支撐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職場師傅和徒弟的關係也不例外。若方式得當,每個人都能得到快速發展。

用Stone的一句話作總結: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先說 的精彩文章:

孕媽情緒管理指南

TAG:玉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