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總是焦慮,但不知道怎麼辦」

「我總是焦慮,但不知道怎麼辦」

— 這是糰子的第1篇文章—

GIF

3k、5k、20k、30k、50k,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很多高票答案都指向一個結論——【不知道】。

橙色の時

 夏目友人帳 音楽集 いとうるわしきもの

吉森信 

00:00/03:18

知乎有個特別火的問題,叫做【月薪多少最幸福,離你有多遠?】

這裡的不知道就是一種不確定,不一種對未來的不確定。通過回憶我們發現,過去月薪更少的時候似乎比現在更幸福一些,可是過去那個時候並沒有感受到,而現在我們無法知道未來會要有多少月薪,也不知道那樣會不會幸福。

所以,每個財務不自由的職場人,都很焦慮。

焦慮是內心一種由於衝突而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狀態,不僅僅是害怕,而是出於對於不確定的恐懼以及對未來(將要發生)的擔憂,是一種對不確定而產生的恐慌情緒。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確定都是一種會引起焦慮的狀態。無論這種不確定是指向更好還是更壞的結果,僅僅不確定本身就能讓很多人坐立不安了。

然而,活著就意味著要和不確定相處,因為總會有新的事、新的環境、新的人出現。它是我們想要走出舊的環境、想要發生一些改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怎麼消除焦慮?

恕我直言,焦慮是無法消除的,它是自然而然存在,它與身高膚色一樣,本來就是每個人的一部分,幾乎註定要一生共存,只是程度輕重會有所不同,卻無法消滅。

好吧,那咱們換個說法:

如何與焦慮共存?

Frenkel-Brunswik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模糊情景,它指的是不一致的、複雜的、不熟悉的情景。當個體面對模糊情景,但又缺乏對其容忍力的時候,我們就會焦慮。

那麼,降低焦慮的辦法自然就是:

一、清晰目標,解決情景的模糊性;

二、提高自身的模糊性容忍力。

那麼,我們具體可以做點什麼呢?

1. 提前打「預防針」,提升容忍力。

我常用的一種策略叫做「防禦性悲觀」,就是充分考慮和分析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具體地思考可能會發生什麼,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後做出現實的應對計劃。這樣一來,假如最壞的結果真的發生了,也不會過於驚訝,能夠有條不紊地按計劃處理,而不至於寬泛地處於悲觀恐懼之中不知所措。

運用「防禦性悲觀」策略,可以提高自身的模糊容忍力,從容應對一切不確定。

2. 跳出「小我」,找出焦慮根源並接納它。

這裡的「小我」≈大腦的思考。很多時候,大腦都是用潛意識在思考,不停地創造出一些基於目前認知所建造的假設,而大多數時間裡,這些對未來未知的假設會讓我們產生恐懼。跳出「小」我,就是需要跳出這種大腦潛意識的思考,變成自己感覺的觀察者。當你對未知的事情感到焦慮,這種焦慮的背後往往是目前已經有的情緒。

比如當你擔憂「我很孤獨」的時候,你的潛意識是「我吃得太多,生活習慣不好,沒有人會喜歡我」;比如當你憂慮「我能力不夠」的時候,你的潛意識是「我思維局限,無法勝任工作,但又無法定下心來學習,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

當你去捕捉和觀察自己感覺的時候,就會發現困擾你的不是那個不確定的未來,而是「我想要逃開的這些負面的感覺」,這才是焦慮的本源。當焦慮發生時,觀察和分析自己焦慮的本源,才有可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跳出「小我」,找出焦慮的本源,接納它並修正它,這將令你豁然開朗,發現再沒有必要為此焦慮。

3. 設立目標,完成可控的事情。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在的節奏變得快

高鐵,飛機,微信都快

一晚可約一個人

時代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們越來越難以預測明天的生活、未來的世界,這加劇了我們的焦慮感。確定性的降低,模糊性的增加,讓焦慮滲透到各種人群里。

總有那麼多模糊性在前方等著我們:職場、婚姻、家庭、友情、甚至是社會局勢,處處都有我們可能無法預料,無法掌控的事情在發生。

想要獲得能夠掌控的能力,來匹配自己的慾望。而想要獲得這種能力,不是坐著想就能得到的,不能懶,不能膽怯,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承擔風險,不能沉浸在過去,也不要試圖說服自己相信未來船到牆頭自然直,而是要問問當下的自己,現在能做點什麼?

擔心被職場淘汰,那就根據環境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學習更多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擔心失去新鮮感的婚姻會出現危機,那就給伴侶多一些關注度,安排更多單獨相處時光找回心跳的感覺。擔心局勢動蕩,經濟危機下資產縮水,那就預先做好資產配置,抵抗未知風險。找出焦慮的本源,提前設立對抗本源的目標並完成它,降低對未來的模糊性,讓風險變得可控。

「上午把下午的事做了,今天把明天的事做了,自然就不焦慮了。」

4. 制定行為規則,並發起改變。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我們認為的危險、失敗都只存在於想像中,是心裡給自己的暗示。而處於這些對於未來的想像里的我們,開始拖延,猶豫不定,找借口,讓別人為自己做決定,或者直接選擇一個最壞的結果。

其實,學會與焦慮相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經歷那些你所畏懼的事情。

如果因為害怕自己能力無法勝任某項工作,那就去試試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如果害怕自己無法應付陌生環境,那就出一次遠門,與陌生人打交道。如果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那就大膽去愛一次,從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這些經歷即使過程可能感覺並不好,但它也可能不是那麼令人難以忍受。

如果無法忍受不確定,卻又不敢發起任何改變,意味著你會始終傾向於選擇已知的事物,你會因此更難改變和突破,它會讓你畫地為牢、固步自封,永遠得不到進步。只有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突破心理界限並發起改變,才能打敗焦慮,活出真正的自己。

恐懼和焦慮是會將你困住的情緒,你一定能做點什麼,讓你的餘生不會一直呆在這種情況之中。其實無論是危機感還是焦慮感,可能都來自於你正在見識更大的世界,而這本身就是成長的過程。適當的焦慮感、危機感,運用得當,反而能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動力。

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與焦慮共處的秘訣:

一、清晰目標,解決情景的模糊性;

二、提高自身的模糊性容忍力。

其實這是一篇寫給自己看的文章,為緩解我的日常焦慮。想出一個讓自己從各種焦慮中脫離出來的方法:每周至少寫一篇文章,題材不限,記錄自己五花八門的思考軌跡就好,也算是我對這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實踐吧。其實整個梳理過程,也是自我整理的過程嘛。

分享一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吧: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

祝你早日與你的焦慮和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維糰子 的精彩文章:

TAG:四維糰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