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為一句 I m a good boy等了52年

他為一句 I m a good boy等了52年

保持與自性

自己的人生路

曼陀羅繪畫|閱讀|健身|旅行

你那麼努力那麼努力

——也許是為了很多年前就開始渴求的一個肯定

-

01

-

I"m a good boy

I"m a good boy

世界很大,人很多

我只求你一句

I"m a good boy

無意中看到香港男星黃秋生網路尋生父的故事。

56歲的中年男人,不惜把自己放在輿論中心,也要去尋找到那個在他四歲的時候拋棄他和母親的渣渣生父。(為什麼說是渣渣大家可以去看網路原視頻內容)

「我的爸爸曾在信里說,如果我是一個good boy,他就會幫我搞定所有的事情。」

因為童年的時候沒有父親,他總是被人欺負,也一直很沒有安全感。

所以,就算已經到了爺爺輩的年紀,這個風光無限過的男人依然渴望得到來自生父的認可。

「他應該認為我是一個good boy了,所以把兩個哥哥給我送來了。」

黃秋生在網路里的相片很多,我選了上面那張相片。

Just a little boy.

GIF

黃秋生今年56歲,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他做這件事情的原因,覺得都這把年紀了,為什麼這個時候還要去找這麼一個沒有存在意義的父親?而他自己的回答最重要的則是上述那兩句。

56歲,也是弗洛伊德所說的「中年危機」時期,即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無論是生活事業或小有成就,擁有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幸福的生活;or長時間掙扎依然困苦潦倒、顛簸流離。無論是哪種狀態,在進入一個幾乎平穩的不變的軌跡之後,這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的重新思考人生三大問題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

比如,我的一生就這樣了嗎?

這就是我一輩子的追求嗎?

我自己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麼?

我往後的人生就這樣可以一眼望到頭了嗎?......

GIF

曼陀羅繪畫的理論認為,作為第一功能(我們的天生優勢/天賦)的對立面的第四功能(即傾向與功能都完全相反),通常要到中年以後才會得到發揮。

因為第4功能的發揮,往往到了這個階段的人,就像看到了長久以來沒有看到的世界的另外一面,無論是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是做決定的時候考慮的問題都會與年輕的時候有明顯的不同。

《論語》所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說的也正是這麼一回事。

這個階段,還會出現一個現象,對於一些童年時期的事情會有了很多回顧,一些久遠的記憶會突然重新出現,並且對於這些事情也有了一些新看法和新的理解,有很多時候會出現一些「執念」.

比如,在旁人看來是「雞毛蒜皮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自己卻認真執著得不得了,總有一些事情冥冥之中指引著我們要去完成,要去實現。

比如,小的時候求而不得的來自父母和養育者的認可肯定,這是人類幾千萬年來根植於心的原型動力需求。

所以,無論是星移斗轉還是山河枯竭,父母永遠是那個天,孩子永遠是那個渴望得到認可的孩子。

就算全世界都認為我很成功,我很棒,我很優秀,我最想得到的還是父母的認可,最想聽的還是父母的那句,

我一直知道你是我最棒的孩子。

這一句話隱含的深深的洶湧的掙扎與執,懂的人,大概會淚目吧。

-

02

-

為什麼你如此渴望

得到父母的肯定

史蒂文斯在《兩百萬歲的自性》里提出了心理動力學的五條法則:

第一條法則:每當我們發現,某種現象是具有所有人類社會的共同特點,不必考慮文化、種族和歷史時代時,那麼,這種現象就是集體無意識原型的表現。

第二條法則:原型具有某種內在固有的動力,其目標是在心理和行為中實現自己。

第三條法則:心理健康源自這些原型目標的滿足。

第四條法則:心理錯亂源自這些原型目標受挫。

第五條法則:精神病癥狀是自然的心理生理反應的持續誇大。

大母神和大父神是我們集體潛意識裡的八大原型中的兩個重要原型,因此我們說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渴望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肯定,這是人類心理共有的原始需求。

也所以,為什麼那麼多與父母關係不好,對父母懷有怨恨的小孩,很難感受到圓滿的幸福感,因為內心深處的無意識里著有巨大的對抗衝突,這種對抗的力量使得我們感到人生總有深深的缺失與遺憾,並且總是想不知覺的去做出一些補償性行為。

這種補償性行為往往不一定有助於解決問題。

很多事業成功的人,驅使他們一步一步堅持走到今天的社會地位的,都是這股渴望來自父母認可的動力,一切就是為了向父母證明,我能行,我很棒!

我們在6歲之前自我基本沒有完全確立,我們能夠對事情做出的反應方式有限(即自我的防禦體系還十分的脆弱),這個時候來自父母的任何經常性的評價,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會在意識和無意識中認同這種評價,並且這種童年時代的評價都會特別的根深蒂固。

如果我們當時用的方式是認同,我們就會一直無意識認同父母說的,我們太笨,長大以後碰到一些需要用到IQ的事情,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

或者我們當時意識上否認這種評價,就會一直不斷的努力的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證明我們「不笨」,長大以後,只要有人無意中玩笑中說你笨,你就會莫名的憤怒或者恐懼或者自責等各種與當下所發生的事實不相符合的情緒反應。

我曾渴望的並一直渴望的僅僅只是你的肯定

-

03

-

好希望你

不再這樣痛苦的掙扎

為了儘可能的得到父母的全然關注和肯定,有人為此向東,拚命努力,禮貌聽話、乖巧愛笑、考試滿分、聰明討好、敏感體貼、懂得照顧人,好學校好工作模範娃。

有人為此向西,竭盡一切的力量去破壞,好引起最大的關注,獲得更多的包容與愛,來證明自己值得被付出,來感受自己值得存於世上的價值。

很遺憾,不管是哪種方式,無論做到什麼程度,他們都不會真正的感到開心,因為這種自我價值需要外在的肯定來維持的生活,精神上無疑是飽受折磨的。

同時,到最後很多人都會發現,他們渴求的認同,還是要不到的。因為父母作為獨立個體,也有他們自己的求而不得的東西,父母在他們的人生里一樣有著自己的掙扎。

所以,上述這種創傷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人類共有的「苦難」。

莫小姐也是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我不知道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因為我記不清他們是什麼時候笑著告訴我說,就因為我不是男孩,所以,還來不及三個月,就把我送走了。

我記得我是在7歲那年重新回到父母親的身邊,但我不記得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的一切努力其實都是為了向他們證明,我是一個很棒的孩子,我一點也不比男孩差。

這一切都做得如此的小心翼翼,小心到我自己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才發現,我過去30年的所有的生活不過就是執於此,以至於我忘記了,我其實還可以怎樣。

那時的我,生活里只有應該怎樣,我害怕,可能會怎樣。

很多很多年以來,這一句簡單的話,來自他們的肯定,我從來都沒有得到過。

我的父母極少稱讚自己的孩子,即使其他親朋好友都當眾誇讚我們優秀懂事,我的父親會笑著沉默,我的母親則會迫不及待的把我們所有的糗事壞事全部一一當眾說出來。

也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就算身邊同事朋友無論怎麼真心實意的誇讚我如何優秀,羨慕我各種,我一直認為他們只是會說話而已,我心裡就是認為,我根本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如此優秀。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業務成績很不錯,我一直認為是我運氣好,我從不認為這是自己的細緻認真周全準備等的工作能力原因。我所做的都是應該的,我所得到的都是因為運氣。

所以,如果下一秒沒有運氣的話,我就什麼都沒有了。

一方面這一切的確造就了我的獨特性和養成了許多讓我更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習慣和品質。

另外一方面,我總是有著深深的不安與恐懼,以及冥冥之中的不甘與掙扎,我不知道自己活著努力是為了什麼。

當我開始知道我不應該為了他們的一句肯定而這樣不顧內心深處的聲音,

當我開始明白他們不會改變之後,

我唯有改變自己,

我唯有拯救我自己,

我唯有用盡一切努力和方法去打開這把困在我心靈深處的枷鎖。

這一次我是真的幸運,

遇見了曼陀羅繪畫,

並且還是一種很適合我的方式。

可以讓我一個人在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安安靜靜的完成自己的超越之旅。

去年開始,我帶上父母去旅行,我希望他們也能夠看到更多更美好的世界。我並沒有刻意的去改變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也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給他們的創傷。

我們得承認,有些事情的發生我們是無法選擇的,但事情發生以後如何看待和處理,是我們可以努力去選擇的。

不知道父親是不是感覺到了什麼,他現在發信息給我的時候,總會在前面說,我親愛的女兒,我的乖女兒,文末,他會說,爸爸知道你最棒了。

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再需要這樣的話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現在的我很清楚,我需要的,我都有。但是,看到父親這樣的信息,我還是很開心的。

我想他希望我有這種開心的感覺。

能夠給予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莫小姐的故事並不特別,我所知道的是,周圍很多同齡人都有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錯誤行為影響過,或者有些事情是發生在學校里,或者發生在第一次戀愛的時候。

比如在家裡看起來很被疼愛和照顧的女孩,因為父母對在學校表現更為獨立優秀的姐姐的讚許和欣賞,而無法找到自我真正的價值;

比如,一次被狠狠的丟在門外,母親咆哮著不要你,然後關上門;

也許是課堂上有一個發音不會,站在課堂上被當眾取笑;

或者是第一次戀愛的時候對方離開自己的原因......

我們所說到的這種類似的創傷,在我們的生活里,並不會自動消失,它們只會吸收同類事件里的的負面情緒,不斷的壯大成一個強烈的情緒團,然後頻頻影響你的生活,讓你在生活里進行各種「強迫性重複」,然那個你做出同樣不幸的選擇和犯同樣的錯誤。比如被父親虐待的女兒會找一個虐待她的先生:被父親冷漠對待的男孩會找一個對他冷漠的妻子。

至於非典型的就更多了,如何甄別?

不妨看看你現在做的這個反應/決定是因為現在的情況/要求超過了你的能力的範圍,還是過去的經歷導致的。

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方式不會只有唯一的,而打破這些從小就形成的魔咒和枷鎖,是屬於去根的那一種。

同時,這是一條走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路,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支持力量和適當的方法。

人生路上,總有一些黑暗需要自己努力的去穿越,才能找到超越後的重生力量。

你若看到了這篇文章,那就是我的幸運,邀請你把我的幸運發出去給更多的人,也邀請你來參加曼陀羅繪畫沙龍,至於曼陀羅繪畫能夠帶給你什麼,記得繼續往下看哦。

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會看到莫小姐之前寫的另外一篇相關文章:

你為什麼會害怕被拋棄

——第四期曼陀羅繪畫沙龍招募——

報名須知:

沙龍時間:

04月14日 14:00-17:30

報名截止時間:

04月13日 22:00

找誰報名:

添加微信號:monica_zhong

如何繳費:

98元/人,直接微信轉賬給上述微信號,請截圖留存。

4月13日抱入當天線下沙龍群。

本場沙龍由於場地條件限制,

人數限制12人內。

需要攜帶物品:

各種私人物品,

自己的筆記本和筆。

現場提供:

熱水、彩鉛、畫稿。

溫馨提示:

由於課程內容的環境需要,

學員不要帶娃和寵物到場哦。

曼陀羅繪畫不需要繪畫基礎

曼陀羅繪畫不需要繪畫基礎

曼陀羅繪畫不需要繪畫基礎

(簡單說)

你會拿筆就可以了

——莫小姐說,不信你過來,她請你吃雞

GIF

老學員必看:

已經參加過任一期沙龍的小夥伴:

繼續參加沙龍報名費只需要60元/人;

帶一名新學員前來參加,老學員報名費30元/人;

帶兩名新學員前來參加,則老學員免費參加。

往期活動回顧:

收穫來自人生中的第一幅曼陀羅

和分享的喜悅

分享彼此曼陀羅繪畫里的發現

我的第一次曼陀羅繪畫

關注公眾號,

可以了解更多往期活動內容回顧

曼陀羅繪畫

的起源

曼陀羅( mandala)又叫「曼荼羅」、「曼達拉」,最早是曼陀羅花的稱呼。由於曼陀羅花美麗動人,故面常常在佛經中被用來表示佛陀凈土的神聖莊嚴。後來,佛教徒以曼陀羅花為原型構建了佛教的壇城。

在古印度,佛教最早的曼陀羅(壇城)一方面可以防止天魔外道的侵入;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十方三世諸佛親臨灌頂,從而起到安慰心靈和喚起神聖感的作用。後來,佛教徒為了便於修法,把這些壇城逐漸演變為各種各樣便於攜帶的圖畫,如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各種精美的唐卡。慢慢地,曼陀羅也就成了佛教的專有名詞。

佛教中的曼陀羅

神聖的轉折點發生在1912年,在這一年,因學術觀點的差異,榮格決定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在關係破裂後,四十多歲的榮格遭受著大量幻覺及情感的衝擊,隨時有被無意識吞沒的危險。因此,他體驗著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的痛苦。

榮格曾在其自傳《回憶·夢·思考》中說,很長一段時間,他畫了很多的「曼陀羅」,自己都記不清到底畫了多少,也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似乎是一種莫名的需要種自然而然的湧現與形成,凝聚為美輪美奐、猶如心鏡的「曼陀羅」。榮格說:(只是事後)「我才逐漸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曼陀羅,「成形、變形、永恆的心靈的永恆創造」,而這,便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

繪製曼陀羅這段經歷不僅治癒了榮格,更讓他理解到集體無意識的存在,並把曼陀羅作為自性原型的重要象徵,從而開創了心理分析的自性理論。

在該理論中,自性與曼陀羅為本質與現象、原型與象徵的關係,二者密不可分。榮格的自性理論成為心理分析最為重要且最有特色的部分,並為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文化的溝通建立了重要的橋樑。

卡爾.榮格先生的曼陀羅作品

曼陀羅繪畫

有什麼用

曼陀羅意味著具有神聖意味、結構嚴整,且以方圓相和結合的圖形,而曼陀羅繪畫是指通過各種工具製造這些圖形的過程。

堅持繪製曼陀羅可以:

1.我們可以舒緩日常的情緒困擾、提高精神注意力,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2.可以療愈情結性質創傷,掙脫心靈的枷鎖,從心做選擇;

3.在我們持續作畫保持與無意識的溝通中獲得內心強大的力量,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強大;

4.在鏈接到無意識過程中獲得來自自性的啟靈體驗,找到人生的使命;

5.讓我們做好自己的同時,可以幫助到家人,特別是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情感環境。

分享嘉賓介紹

莫妮卡

榮格曼陀羅繪畫中級分析師

NASA全球首批認證4D教練與顧問

DISC社群聯合創始人、講師、顧問

莫妮卡

榮格曼陀羅繪畫中級分析師

NASA全球首批認證4D教練與顧問

DISC社群聯合創始人、講師、顧問

國家中級企培師、營銷師

過早步入中年危機的職場女,

裸辭企業高管工作,

只為尋找內心的答案與使命。

自2016年接觸了榮格曼陀羅繪畫,

一發不可收拾沉迷其中,持續畫畫;

2017年學習DISC行為風格測試工具,

更加對曼陀羅里繪畫所展現的對人類心靈的洞察感到震撼,

遂持續進行曼陀羅繪畫的學習與探索,

完成了中級曼陀羅繪畫分析師的學習。

因為從中獲益匪淺,

對心靈枷鎖造成的人生各種束縛,

感覺周圍人群也會有困擾和心靈成長的需求,

醒覺要將此方法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曼陀羅繪畫是中西文化結合,

理論基礎與實踐發展近百年歷史的

藝術性表達自我療愈方法。

期待能夠將它更好的分享給你。

記得關注一下公眾號哇

畫曼陀羅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靜下心來,拋開是否畫的好看的執念,落筆了,一切就會靜靜浮現。

-

畫出你心

-

願你掙脫心靈的枷鎖,

找到內心篤定的力量。

? end ?

文 | 莫妮卡

排版 | 莫妮卡

GIF

健身、旅行、閱讀、畫曼陀羅

然後在每個深夜為你讀詩

靜水流深

花開自在

讓自律健身的軀體成為行走資本,

讓有趣的靈魂成為萬里挑一,

做身邊人敏感細膩的心靈按摩師,

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小姐的讀書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莫小姐的讀書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