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人靠寫文章奪狀元,此人卻靠吃饅頭當上狀元,事後還被康熙讚賞

別人靠寫文章奪狀元,此人卻靠吃饅頭當上狀元,事後還被康熙讚賞

清朝科舉有多難?能成為狀元有多難?

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從秀才,舉人到進士,成為狀元,那是所有學子的目標,但是光是秀才,就難度十分高,一個大縣,前三四十名,才能成為秀才,成為秀才之後,只有前三等的秀才才能參加會試,三年舉辦一次鄉試,將省會前三等的學生聚在一起,並且各省的錄取的人數還有規定,大省最多也不過一百多個,小省才三四十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旦中舉,就能有機會做官了,范進中舉在現在看來,像是個笑話,但是在那個競爭慘烈的科舉制中,這樣的激動,才是正常的反應。

從舉人到進士,更是艱難,不僅是這屆考生參加,所有沒有通過會試的舉人都可以參加,不論是第幾屆,全都可以參加,老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全都一起考試,這樣的考試人數,跨度之大,令人驚奇,壓力何其大?

可想而知,當上狀元,成為全國第一,那真是過五關斬六將,一朝登科,人生得意,而在清朝,有一人,在萬千考生之中,獨得皇帝賞識,當上了狀元,僅僅,是因為饅頭。

他是康熙年間的考生,丁丑科,叫做李蟠,好不容易進入了殿試,然而由於他身材高大,食量巨大,在進入殿試前,竟然在懷中放了36個饅頭,殿試禮節繁多,考生要在黎明進入保和殿,歷經各種禮節,才開始發題,自康熙之後,殿試的題目就長達五六百字,考生交卷要在日落,整整一天的時間。

在日落之後,考官要來收他考卷,但是他還沒寫完,心急之下,苦苦哀求考官不要收卷,再給他一段時間,考官無奈,同意了,結果李蟠一天之內早就吃完了那36個饅頭,又覺得餓了,只好拜託考官再給他幾個饅頭,考卷寫到了深夜才寫完,結果這件事情被康熙知曉了,康熙一聽,覺得這個人十分刻苦,能進入殿試的人,才華必然不算差,考試如此艱難也不願意放棄,十分難得,這麼一想,康熙竟然欽點他成了狀元。

人生大喜,登科及第,幾十個饅頭,得到了皇帝的讚賞,真的是令人羨慕不已,當時的探花還寫了詩句嘲諷他,笑稱他是「餑餑狀元」,靠著幾個饅頭,敗了那麼多進士,只不過因為得到了皇帝的青睞。

參考文獻:《清代狀元李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戰,攻下大半個歐亞大陸,為何卻不敢列印度?
鎧甲並不能有效地抵禦刀劍,為何中國古代軍人打仗時還穿著鎧甲?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