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出你的交友「舒適區」,去接近你想成為的人

走出你的交友「舒適區」,去接近你想成為的人

富書主播:依文

主播荔枝號:依文even(FM1390689)

你要去主動認識人,你才能接觸到你想成為的人。

01

交友舒適區,讓你限定在這個區域里

我性格比較溫吞,又不善言辭,所以交往的朋友大多與我一樣,性子靦腆,喜靜不喜動。

與她們相處,最關鍵一點就是『舒適』。不用費太多心思,有很多共同話題,吃喝玩樂還能想到一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度就是我的交友原則,而朋友圈的判定標準就是否『舒適』。

認識田靜是個意外,我在某金融系統上班,她是我們合作單位抽調過來的一名業務代表。

負責駐行,指導我們網點新上線金融產品的培訓、營銷和流程辦理事宜。基於工作關係,我不得不與她交往密切。

其實,從見到她的第一刻開始,我就不太喜歡她,因為她的出現讓我倍感壓力。

她外向開朗,善於交際,口才了得,更顯得我木訥遲鈍、口笨嘴拙。她見多識廣,新詞頻出,時常讓我目瞪口呆接不上話。

在工作之餘,她還自學英語,報考金融類證書,不斷尋求職業上的突破,對比之下我就像個不思進取混日子的人。

可以說,她超出了我交友圈的『限定』。

相比於她的『鬧騰』和『積極』,我的朋友圈太過於安靜。身邊的好友大多是共事的同事,多年的校友,同齡的親戚姐妹。

但無一例外,她們都與我一樣,習慣於墨守成規和按部就班。田靜的出現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我原本平靜卻略顯沉悶的生活。

對於某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我一般會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但田靜卻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

外出營銷業務,我羞於言辭,只想著退縮,田靜卻會一馬當先,踴躍出擊。

班後,我習慣於買好零食,窩在家裡看電視,田靜則會拉著我跑步健身,甚至邀請我一同加入考證學習的行列。

改變都是潛移默化,在田靜的影響下,我做事越來越認真謹慎,即使磕磕絆絆也強迫自己開口營銷。

並在她的鼓動下辦了一張健身卡,每周三次固定健身房鍛煉。

而且,我還為自己報了一門理財類證書考試,開始關注崗位升遷渠道,並在單位組織的內部競聘中躍躍欲試。

本以為改變自己會很難,但實際行動起來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我曾以為自己性格如此,就適合待在安於現狀的圈子裡。

卻發現原來是我對交友『舒適區』的追尋,才讓我的朋友圈限定在這個『安穩』的區域里,也讓我的自我認知局限在朋友圈的認知中。

馬爾克斯說:社交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恐懼。

交友『舒適區』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在交友過程中,會因為放鬆、穩定、能夠掌控,沒有壓力而感到十分的舒適。

一旦走出這個交友區域,人就會變得緊張、彆扭、不習慣甚至害怕。

以『舒適』為原則的社交圈,大多是和自己性格相似、興趣相投,三觀一致的人,也就是認知層次趨同。

我們之所以喜歡依賴交友『舒適區』來選擇朋友圈,不過是源於我們對『非我同類』的恐懼。

但過於集中且密閉的圈子,則會把自己困在一個固步自封的區域里,思想停滯,認知不前。

但你只有見識過更精彩的人,才會發現世界遠遠不止朋友圈裡的方寸之地。

你也只有去接納朋友圈的『不適』,才會知道突破『舒適區』後的思維層次有多廣闊。

02

用力去靠近那些你想成為的人

「你要去主動認識人,你才能接觸到你想成為的人。」

這是好友李然的口頭禪,在人際關係中他一直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

哪怕毫無關係的陌生人,他也總能找到搭橋牽線的認識渠道,從而融入一個又一個圈子。

李然大學畢業後通過省考成為一名鄉鎮基層公務員,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簡陋。

那裡百來十人,很多人年齡都四五十歲,還在最普通的崗位上碌碌無為。

李然剛來的時候,那些為自詡為前輩的辦公室同事,就紛紛圍上來打聽他的家世。

一聽他是外地人,家境一般,又不是名牌大學畢業,那些人就以過來人的口氣勸他說:

你在這人生地不熟,沒錢還沒背景,仕途根本上不去,這輩子就只能老老實實在這干到退休了。

工作半年多,確實如那些同事所言,當年與他一同招錄在鄉鎮的人。凡是自帶點家底和人脈,大多以『借調』的名義去了縣、市,或是分配到更好的部門和職位上。

不過,李然並沒有鬆懈,『關係』是他的短板,但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打造屬於自己的關係網。

他原本在一個不起眼的後勤部門,工作簡單輕鬆但不受重用。

他想成為領導身邊的秘書,就一定要進核心部門綜合組。

沒有機會就製造機會,同事間的串門,緊急時刻的協助,隨叫隨到的聚會,但凡能搭上關係,他都積極去參與。

小到科員,大到組長,他都能熟悉到稱兄道弟。工作之餘,更是苦練公務寫作能力,並竭盡全力提供自己的幫助。

久而久之,只要那邊一有空缺,就會有人推薦他,連一些主要領導都知道鎮子里有一個做事能力強,公務寫作又很厲害的人。

後來,一年一度的崗位調動,他便被調進了綜合組。

由於表現出色,他很快受到了大領導的賞識,並在一年後推薦去了縣區綜合組,又在兩年後被借調去了市區。

私底下有人傳他之前是扮豬吃老虎,調動那麼快背後一定有關係。

他聽到後也只是一笑了之,如果真說關係,那關係也是他自己用實力,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那些幫過他、推薦過他、賞識過他的人,曾經他都不認識,但天下沒有陌生人,他只是用力去接近了他想成為的人。

先是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努力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然後有選擇的加入社交圈子,接近自己想靠近的人。

生活、娛樂、興趣、工作等等都能成為暢聊的話題。

先從熟悉開始,然後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最大限度的展現自己的實力,為對方提供自己的價值,並贏得向上攀登的入場券。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開發專家珍妮弗.康維勒說過:

只要我們積極出現在社交現場,就已經成功了90%,而通過推動自己更多的參與工作,則會獲得更多的個人能力和影響力。

開口很難,行動更難,因為不熟、因為陌生、因為不認識,我們總是為自己狹窄的社交圈找到諸多借口。

但你不走出去,不開口說話,不去參與圈子,不去自我營銷。

那些你羨慕的、想接近的,想成為的人,怎麼可能注意到你,而你又怎麼可能會找到上升的渠道。

人都是從陌生到熟悉,也都是從互不相識到互為圈子。

當你的能力還不能讓別人為你主動時,你就要自己主動推銷自己,把自己的影響力釋放到最大,為自己進入圈子積攢更多的籌碼。

時光不等人,圈子更不缺人。

我們要囤積實力,抓緊機遇,主動出擊。

03

改變你的人生,先從朋友圈開始

中國公關界劉希平在《天下沒有陌生人》一書中,提到了四點關於建立自己多元朋友圈的方法:

1、做一個有心機的人,善於經營朋友圈關係

我們每到一個新的職場環境一定要弄清楚,誰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

我們可以不認識那些暫時望塵莫及的高層領導,但我們可以跟領導周圍的人打好關係,這就是我們需要經營的朋友圈。

先明確自己所處的崗位,所負責的事務,所能接觸到的圈子。

從外圍到中心,從邊緣到核心,通過朋友圈的不斷外延和深入,去接近最終想接近的人,

2、走出交友舒適區,與不同認知階層的人交往

首先你要足夠了解自己的性格趨向,明白自己的交友『舒適區』界限,才能有選擇去接觸『舒適區』以外的社交圈子。

然後,要有膽識地跨出舒適區,多接觸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社會階段的人,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在『認知差異』中,提高自己的認知階層。

人都有防備之心,在與陌生人接觸時,功利性不能太強,要始終抱著學習的姿態去溝通和交流。

3、主動邁出第一步,勇敢地與陌生人搭訕

尬聊是誰都會避之不及的事情,與陌生人處在同一空間里,覺得很拘謹、怪異、難堪、緊張等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人能聚到一處總有各種各樣的緣由,這些『緣由』就是話題的聚焦點。

從相互了解的事物開始,在了解中找到對方的關注點,從而加深彼此的關係。

關係是主動維護的結果,我們總要邁出第一步,打破陌生感的沉悶,讓氣氛融洽起來。

4、不斷優化自己,用實力維持平等的交往關係

任何關係的維護都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而實力永遠是圈子話語權的最佳助力。

學會投資自己,從學識、技能、專業等方面,內外兼修,不斷加強自己的個人價值,讓自己擁有能夠在關係中遊刃有餘的底氣,才能長久又穩定的維持彼此的平等交往。

多看書、多學習、多錘鍊,做更好的自己,才能擁有更好的圈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需求,而不得不通過圈子和人脈達成某種目的。

我們不會永遠都是父母羽翼之下庇佑的孩子,我們總會迎來獨自一人面對挫折和困境的時候,我們也會因為沒有強勁的後援而孤掌難鳴。

但我們卻是自己的掌舵人,主動一些,積極一些,努力一些。

在積攢實力的同時,克服社交恐懼感,去擴展自己的朋友圈,提高自己的認知層次。

讓朋友圈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的助力,從而改變我們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註品牌),微博@富書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書 的精彩文章:

25歲前就該明白的道理,後悔沒早點看到
普通人埋頭苦幹,聰明人打造品牌

TAG: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