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初建時還有一場定都之爭, 孫中山的構想最初最初是這樣的

民國初建時還有一場定都之爭, 孫中山的構想最初最初是這樣的

原標題:民國初建時還有一場定都之爭, 孫中山的構想最初最初是這樣的


對於一國來說,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定都問題。首都,往往是一國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而伴隨而來的還常常是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表現的尤其明顯。而中國歷史上的古都往往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考慮。從中國的歷史看,歷朝歷代關於都城的選擇,多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位置適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勢險要之地。統治者對都城的選擇均十分慎重,主要是從有利於鞏固統治和經濟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仔細分析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等城市莫不如此。


中華民國建立時,首當其衝的大事就是定都問題。此事干係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再次將剛剛推翻了帝制的中國送上萬劫不復之路。所以,當時的有識之士和革命領袖都對此問題極為關切。而從後來的歷史來看,中華民國的首都經歷了幾次變遷,確實也給政權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在孫中山最開始構想中,新政府的首都應該對首都的選址極為慎重才行。由於中國的地大物博,孫中山認為應該設立「一都四京」才可以更好的發揮首都的作用。關於這個構想,「四京」指的是西京(重慶)、東京(江寧)、南京(廣州)、北京(順天)。而「一都」是武昌。他說「武昌揚靈於大江,東趨寶山,四日而極,足以轉輸矣。北望襄樊以鎮撫河雄,鐵道既布,而行理及於長城,其斥侯至窮朔者,金陵之絀,武昌之贏也。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


可見,孫中山先生對於京都的選擇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才決定了這個方案。辛亥革命後,武昌地處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諸次起義中第一個在省會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況且又是孫中山的一貫主張,因此,將首都設在武昌是順理成章的事,也獲得了多數省份的支持。但後來由於軍情吃緊,在武昌開會時將臨時政府設在了南京,等到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時,此事已然成了定局。所以南京成了中華民國第一個首都。



後來由於革命形勢的轉變,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此時首都問題又開始被提上檯面,而這一次的爭論是到底首都應該定在南方還是北方。這看起來是南方北方的問題,實際上卻是革命黨與保守勢力的拉鋸戰。要知道,此時袁世凱在北方的勢力尤其強盛,此時的北方實際上還處在清軍的統治之下。在此背景下,袁世凱當然希望將北京定為首都,以方便其勢力的發展。這樣的情況自然被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所不容,所以究竟是將首都定在北京還是定在南京一時之間紛爭四起。無論是在民間報紙上還是政府官員之間,大家都在爭論不休。有的人支持將首都定在南京,也有的人主張將首都定在北京。無論是哪一方都有各自的理由,而且看起來也都十分的充分,誰也難以說服誰。



直到後來袁世凱以北方政權尚不穩定為借口,並且以「退居田園」做要挾執意將北京定為首都。要知道此時的北方大小軍頭遍布,能管束治理這些人的朝野上下出了袁世凱之外確實難以找到第二人。如果袁世凱放手不管,新政權又將陷入紛爭,無奈之下,孫中山只好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的要求,最好也以將北京定為了中華民國的首都結束。


從此北京成了中華民國的第二個首都。這一局面直到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南京重新成為首都,北京改為北平。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民國政府又將首都遷往重慶。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再次將首都遷回南京。但是直到最後孫中山先生「一都四京」的構想都沒實現,想來如果實現的話又是另一番樣子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忠貞不二呂奉先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與隋明帝竟然是同一人, 兩個謚號傳達出的信息竟如此迥異

TAG:忠貞不二呂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