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技擊家霍夢魁師祖行略

太極拳技擊家霍夢魁師祖行略

太極拳技擊家霍夢魁師祖行略

李新方 拜撰

太極拳技擊家霍夢魁宗師,河北清河縣人,生於清光緒十六年,卒於一九六二年,吾師祖也。幼從李亦畬宗師之高徒、姐丈葛顯齋宗師學,後經葛師引薦,兩赴廣平府,受教於李亦畬之弟李啟軒宗師。

嘗聞太極拳不知其始,而成於清季無疑矣,以太極拳經典與經典太極拳故,集大成而至善者也。太極拳經典,自武禹襄得王宗岳論於舞陽鹽店始,成於李亦畬手書太極拳譜而傳世也,實眾豪傑之慧命,求真諦之所在,通神明之達道,太極拳之所以立也。經典太極拳,太極拳經典之所以形也,即武式太極拳老架,武禹襄祖師創立者也。祖師傳其甥李亦畬、李啟軒昆仲,與弟子楊班侯。李亦畬傳郝為真、葛顯齋。

葛顯齋,諱福來,顯齋其字也,河北清河縣人。幼習家傳武術,尤精八方捶,時人稱之曰:「拳打南北二京,腳踢運河兩岸」。慕李亦畬之技,拜師求學,至廣平府李家從學六年。後,李亦畬宗師過清河,至葛家相邀,在李家又住兩年餘,盡得其秘。返里後,潛心研習,學而化之,並與家傳拳械功法融會貫通,常與各拳派高手較技,故其技尤精。葛顯齋宗師弟子眾多,得傳者,有其內弟霍夢魁師祖,弟子顧胤柯等。

師祖與葛顯齋宗師雖為郎舅,而年懸殊,故能自幼從學,且資質之高,研習之深,亦非常人可及。耕讀之餘,日夕揣摩,乃至牛棚喂牛之隙,灌溉農田待井水充補之間,亦隨時演練,是以年十餘已身懷絕技。葛師常攜徒外出試技,歸來每責徒臨陣怯敵。一日師祖侍側,請隨往。與試,果藝高膽大,每戰必克。葛師甚奇之,後每出必以相從,有來訪者亦命與較,必隨手奏效,師祖之技亦與年俱長,漸至大成。

東北淪陷後,師祖應中共地下黨員鞏天民之請,赴瀋陽設場授徒,參加抗日,太極拳由是傳入東北。鞏,時為奉天志誠銀行行長兼總經理,開國大典時,以民主人士代表東三省各界群眾,而登天安門城樓,解放後,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遼寧省副省長。

瀋陽者,以瀋水(渾河)之北名也。春秋時燕國在此手築城戍邊,西漢設秋侯城,遼設瀋州,元改瀋陽路,明天啟五年,努爾哈赤遷都於此,辛亥革命後為奉系軍閥首府。故自古民風尚武,多慷慨悲歌之士,時尤空前,且與抗敵鬥爭緊緊相系。各地武術名流雲集,紛紛來此設場,南拳北腿,長拳短打,跤術拳擊,應有盡有,惟不識太極拳也。師祖來沈,遍與武界交遊。

師祖體貌侵微,精神內斂,且此拳架高而柔緩,武界初不信其善技擊也,而交手後莫不心服口服。彼身高力大,出手如電者,師祖與之接手,視若無物,接之彼即失中,如被輕輕提起,轉而即放,跌出雖遠,亦不覺絲毫觸痛。彼接手後,如覺不妙退,師祖則粘隨而至,不見發勁,而彼如脫丸。

若彼亦不肯先行出手,用力綿軟者,師祖引之必使出動,粘連不脫,引至身前,松而後放,輕輕擲出,飄然落地。真有招之使來不得不來,揮之使去不得不去之機;形如搏兔之鷹,神似捕鼠之貓之概。在場者莫不嘆為觀止,而從者如雲,諸多武術名家求拜門下。

辛某聞,未之信也。命弟子觀,果如是,即持帖請。辛亦武術名家,身高力大而技精,事日軍憲兵隊,武界多敬遠之。是以鞏天民等力勸勿往,師祖曰:「吾何懼哉」!即隻身往。師祖身高未及其肩,而方接手,即擲辛於肩上而出,跌數丈外,辛拜伏於地,良久不起。復持帖相請者數,師祖不屑與交,辛亦無奈。

解放後,師祖教拳以養生為主,於技擊已不肯輕露。雖然,武界名流及各教場拳師,仍多來場觀摩。每觀師祖行功走架,外收內放,氣勢騰挪,英武逼人,總不覺技癢欲試,而凡與過手者,莫不心服口服,當即拜師。

有佟醉乞者,身材魁梧,幼習跤術,慕名來訪,師祖身高未及其肩。佟曰:「霍老師,練太極拳者也,吾摔跤者也,可與請教乎?」師祖曰:「且來也!」但見師祖接手後,引而即發,接其來勢向身後放去,佟背撞板牆,轟然震動,灰塵如雪飄落,佟乃心悅誠服,拜師求學。

又,上世紀五十年代遼寧省摔跤冠軍張某,體貌頗亦壯偉,慕名來訪,而深為折服,求拜門下,欲學太極拳法引入跤術之中,師祖亦樂教之,然欲求速成,不學走架,用法亦僅得一二。

至若從學養生之術者,其亦多且效也。諸慢性病者,如肺病、胃病、風濕類、消渴、心腦血管病等,習練三五月,莫不效如桴鼓,而後由養生轉入技擊。市人民醫院何盛彬,患胃病、關節炎等多年,久治不效,乃棄醫療之便,從師祖學,宿疾乃愈,遂薦至院中以教醫務人員,名老中醫王紫封等亦從學,由是而開太極拳醫學實證研究之先河,卻病之殊效始為醫界所共識。

在瀋陽,師祖先後設場於大南門外東順城街,北關火神廟等,教拳講求走架以體悟拳理,打手以驗證拳架,尤重內功修鍊而精究理法,於王武李論字字句句皆能口傳身授,每打手以示其中精妙,嘗曰:「走架時如有人在前,承攬松放均須有意,不可疏忽。技擊全在神注氣轉,以意打人;久之意亦不用,走架打手無不從心所欲」。所傳拳械套路體系完備,內涵豐富,理法分明,簡潔實用,風格獨特,與各地略有不同,並傳有內功心法等之秘訣,誠善之善者也,以經典太極拳派獨步武林,而功昭日月。師祖弟子眾多,長期從學者有祁春生、李永康、陳渭同等。

李永康,山東黃縣人,博聞強志,遍觀群書,於學無所弗窺,善詩文,工書法,精術學,尤精醫道,活人無數。幼習家傳武術,年十餘而赴東北,從學霍夢魁宗師,專心致志,盡得其傳,今年逾九旬,而習拳未嘗有輟一日也,每有心得即書之,故所傳拳論秘訣頗多。

愚幼從家父李永康老師學,且有幸得仰師祖威儀,又受教於多位名師,每侍前輩打手談拳,未嘗不慨然而嘆觀止也!惜乎質鈍,數十年來,朝夕於斯,而所得未及前輩之萬一,謹為文以志之。《史記》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其是之謂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的意義 正溪心法
再說一說我所理解到的太極圖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