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早就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謀反得天下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早就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謀反得天下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就被立為太子,李世民還對他百般疼愛,就算他做了一些錯事,李世民依然說:「我的兒子雖患腳疾,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捨棄嫡子而立庶子呢?」

既然如此,只要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就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可是,為什麼他卻要通過謀反的方式奪天下呢?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早就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謀反得天下

(李承乾,圖片取自網路)

李承乾從被立為太子那天起,李世民就給他配備了超強超豪華的教師隊伍。這個教師隊伍包括陸德明、孔穎達這樣的儒學大師,還包括了房玄齡、魏徵這樣的朝中重臣。

不僅如此,李承乾的家庭也是很優秀的,父親李世民,歷史上公認的開疆拓土、勤政愛民的千古一帝。母親長孫皇后,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惠皇后之一,不僅僅能在後宮起到榜樣模範作用,對李世民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總能在李世民懈怠的時候勸慰他,而李世民對她也非常尊敬。

可以說,李承乾的成長環境是非常好的。

事實上,李承乾在小的時候也是比較優秀的。

李承乾14歲的時候,有一次,李世民讓他寫一篇治國的策略。他寫了三頁紙,李世民認為很有價值,還得意地給侍臣們炫耀,說他的文章「深得經邦之要也。」

李承乾16歲的時候,李世民就讓他參與處理國政,參與研究軍國大事。而且李世民認為他幹得很好,評價他「頗識大體」「頗能聽斷」。當李世民出去巡遊的時候,都是讓李承乾監國。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早就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謀反得天下

(善於納諫的李世民)

不過,隨著李承乾的母親長孫皇后去世,慢慢地,一切都變了。

李承乾為什麼會變?史料上說,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李承乾的老師們對他太過嚴厲。比如他蓋一個房子,他的老師、宰相於志寧就上書批評他;他和宦官玩兒,于志寧又批評他是秦二世。另一個老師孔穎達批評得更嚴厲。連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說李承乾都長大了,勸孔穎達不要那樣批評,孔穎達卻大義凜然說:「死無所恨!」就是說,就算讓我死,我也要這樣做。

李承乾的老師們這樣做,大概是從李世民那裡獲得的經驗。因為李世民是一個度量比較大,善於納諫的人。就算大臣們對他說話再嚴厲,他也能承受。所以他們也用這種辦法對待李承乾。沒想到人與人不同,適得其反。

二是李承乾愛好男寵。李承乾喜歡上一個「美姿容,善歌舞」的樂工,並把他叫做「稱心」。李世民知道後,勃然大怒,把這男寵殺掉。李承乾非常傷心,悄悄給他修墓,數次憑弔流淚。

李承乾愛好男寵,雖說性取向有問題,卻也是因為母親去世後,老師和父親太過嚴厲,他缺愛的原因。缺愛而造成逆反,所以才會這樣。

李承乾既是嫡長子,又早就被封為太子,為何偏偏要謀反得天下

(玄武門之變)

三是李承乾的親弟弟李泰和李承乾爭寵。這是造成李承乾變化的最根本原因。李世民不僅深愛李承乾,也深愛李泰。其實,作為一個當父親的人來說,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李承乾的眼裡,情況就不一樣,他把李世民對他的嚴厲,對李泰的嘉獎,看著是李世民想廢黜他太子之位,重新傳位給李泰的表現。同時,李泰也野心勃勃想上位,不斷讒害李承乾。

因為這樣,讓惶惶不可終日的李承乾鋌而走險,試圖暗殺李泰。當這件事失敗以後,李承乾更近一步,勾結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大將侯君集等人謀反,想把李世民拿下,自己當皇帝。

當然了,毫無政治經驗的李承乾,最後以失敗的方式告終。

最後我還得再說一句,李承乾為什麼在感到他太子之位受到威脅的時候,會選擇鋌而走險謀反呢?我覺得在那時候,他一定想到了他爹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

可以說,他的情況與他爹李世民當年的情況,何其相像。當年,作為秦王的李世民為了擺脫李建成的迫害,發動玄武門政變,一舉拿掉李建成,並逼迫李淵當太上皇。

李承乾勾結鎮守玄武門的侯君集,可以說,那簡直就是一種刻意模仿。

所以,李承乾最後造反,不只是李世民的教育出了問題,也與李世民的「榜樣示範」作用,不無關係啊。

(參考資料:《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樊噲是劉邦救命恩人,為啥劉邦聽說他要造反,不調查就派人殺他
阿保機給自己改個漢姓「劉」,給老婆改個漢姓「蕭」,為什麼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