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冷知識:「凌遲」處死,實際上規定割多少刀?

冷知識:「凌遲」處死,實際上規定割多少刀?

凌遲為什麼又叫千刀萬剮 真的是將人割上千萬刀嗎?

凌遲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慘無人道的刑罰。凌遲本來寫作「陵遲」,是指山丘的緩延的斜坡,後來用作刑罰的名稱,主要取緩慢之意,指用一種很慢的速度將人處死。

凌遲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成為一種刑罰是在遼。金、元、明、清都將凌遲規定為法定刑。在明朝及明以前,這種刑罰主要用來處罰那些十惡不赦的罪犯,如謀反、大逆等。到清朝乾隆時期,一些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如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等,也會被處以凌遲。

凌遲刑的歷代行刑方法是有區別的。一般是切八刀,先切頭面,然後是手足,再是胸腹,再是梟首,最後肢解。明朝時期,凌遲超過了千刀。

被凌遲處死的太監劉瑾,據說被割了三天,共3357刀。第一天割完後,劉瑾還喝了一點粥,第二天繼續。清朝時期,凌遲的刀數不同於明朝,並有幾種不同的切法。

有切二十四刀的:一、二刀切雙眉,三、四刀切雙肩,五、六刀切雙乳,七、八刀切雙手和兩肘間,九、十刀切去兩肘和兩肩之間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兩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兩腿肚,十五刀刺心臟,十六刀切頭,十七、十八刀切雙手,十九、二十刀切兩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雙腳,二十三、二十四刀切兩腿。也有切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

凌遲刑是一種相當殘忍的處刑方式,一刀一刀地割去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盡,才剖腹斷首,使犯人斃命,所以,民間也叫凌遲為「千刀萬剮」。

清朝光緒年間,大臣沈家本在修訂法律時,奏請刪除凌遲等重刑,得到清廷准奏——凌遲、梟首、戮屍等法「永遠刪除,俱改斬決」。


烏紗帽的由來 烏紗帽最初是官員戴的帽子嗎?

「烏紗帽」也叫紗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種帽子,後來也用來比喻官位。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頭髮用的襆頭,就是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東晉成帝時凡在都城建康宮中做事的人都要戴烏紗帽。

後來,烏紗帽在民間也廣為流傳,成為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北宋初年,有人將襆頭改裝為一種紗帽,皇帝對此大加稱讚,因此便規定朝中官員都要戴這種紗帽,有時皇帝也會佩戴。這種紗帽兩旁各有一根細長翅,由於翅有一尺多長,所以走起路來便會上下顫動。為了保護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員們都養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習慣。到了明朝,官員們仍沿襲宋制戴紗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

從明世宗時開始,人們將紗帽稱之為「烏紗帽」,同時其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不但翅的長度縮短了,而且其寬窄也不相同;官階越大,紗帽的雙翅越窄,反之亦然,其形狀和後世戲台上的烏紗帽基本一樣。

清初順治帝入關時,由於收留了許多明代降臣,而且為了籠絡人心,允許不少地方官員仍穿明代朝服,戴明代烏紗帽。等到清室統治鞏固,才下令將官員戴的烏紗帽改變為紅纓帽。但人們仍習慣使用「烏紗帽」一詞,久而久之,「烏紗帽」便成為官位的代稱了。


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和現在的三軍一樣嗎?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

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製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製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傳說中的「黃金之國」是哪個國家 指的是印加帝國嗎?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做著關於金錢的美夢。自人類社會把黃金當作貨幣後,關於黃金之國的傳說就不絕於耳。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也就有了許多關於美洲大陸存在著黃金之國的傳說。這時,印加進入了這些尋找黃金之國的人的視野。

在歐洲最早的傳說里,印加被渲染成一片神話般的土地,這裡到處都是金穴,金子多得不可勝數,傳說掌管這片土地的黃金之王每天換一件綴有金沙的新上衣。於是,這些人便猜想印加帝國便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國,印加王就是黃金之王。

1531年,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領由200多人組成的隊伍準備入侵印加帝國,部隊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火槍和大炮,其中還有62名騎兵。

而當時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對這些外來侵略者毫無防備,沒有採取任何防禦措施。皮薩羅發動突然襲擊,俘虜並囚禁了阿塔瓦爾帕皇帝,然後向他勒索黃金,保釋金是在長22英尺(約6.6米)、寬17英尺(約5米)的囚室里裝滿高達9英尺(約2.7米 )的黃金。大概算來,填滿這間囚室需要40萬千克的黃金。

為了解救國王,阿塔瓦爾帕的臣僕先送了5萬千克黃金,但皮薩羅怕皇帝自由後會組織軍隊反抗他,就殘忍地絞死了阿塔瓦爾帕皇帝。正在運送黃金的臣僕們聽到這個消息後,迅速把黃金藏匿起來,甚至把預先交來的黃金也轉移了。

之後,皮薩羅帶兵攻佔了印加首都庫斯科,把那裡的黃金和財寶洗劫一空。皮薩羅在南美掠奪到巨額黃金的消息馬上便傳遍了整個歐洲,印加也就成了無數歐洲冒險家們理想中的「黃金之國」。


古人沒有牙刷是如何清潔牙齒和口腔的?

現代人已經習慣每天刷牙,可能一天不刷牙就覺得異常難受。因此有人便會想,古人沒有牙刷牙膏,得多難受?其實,古人雖然沒有牙刷,但並非便對口腔不管不顧,而是有相應的辦法來清潔口腔和牙齒。

在《紅樓夢》中,小姐們吃完飯後,丫鬟便要端來茶以漱口。以茶漱口,是古人很早便已形成的清潔口腔的手段。

事實上,古人清潔口腔和牙齒的手段,首先便是通過「漱」。據說更早時候,人們使用酒、醋、鹽水、茶及溫水漱口。酒、醋、鹽水等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有「清旦鹽刷牙,平日無齒疾」的說法。

而茶,古人認為它可以去油膩,並使牙齒堅固。據現代藥理分析,茶里含有氟和維生素,確實具有清潔口腔和防蛀的功能。

古人另一種潔牙手段便是用專門的藥物擦牙。

在6世紀的南朝,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口齒烏鬃」的藥粉。這種藥粉由皂角、荷葉、青鹽等各種藥物研熬而成 ,對牙齒具有清潔殺菌、消炎鎮痛的作用,並且還對牙齒有增白的功能。到唐代,這種擦牙藥粉得到改進,人們將天麻、細辛、沉香、寒水石等研成粉末,用以擦牙潔齒。

宋代,人們又在這種藥粉中加入了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使之除清潔作用外,還具有治療口腔疾病的效果。

具體的擦牙方法,一種是用手指,另一種則是用一種叫「楊枝」(葛蔓、楮、桃、槐、柳等枝條)的植物枝條。這其實與現在的牙刷有些類似了,只是以手或樹枝代牙刷,以藥粉代替牙膏。

另外,在潔牙方面,佛教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楊枝」便是佛教的發明。據佛經記載,僧侶們每日咀嚼「楊枝」來清潔口腔和牙齒。據說這具有清除口腔污物、消炎解毒、發口香等作用。名醫李時珍就很稱讚這種方法,稱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後來這種方法也流傳到民間,「楊枝」也進一步成了人們常用的「牙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的冷冷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冷知識:如果月球消失了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TAG:Jo的冷冷冷知識 |